雁窝岛岁月之十四

风寒雪夜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劉成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生育风波</b></h3> “杀,我要杀了你……”下午,我正坐在连部办公桌前,翻阅团武装部下发的《关于武装连队枪支弹药保管使用的修改规定》。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吵闹声,我和机务副连长王希美、文书于大训立即来到了礼堂的大门外。只见,连队职工高崇茂手举菜刀,高喊着我的名字,并且说道:“我要杀了你!”<br> 老高看见我在大门口出现,顿时眼睛瞪得像铜铃一般,闪射着凶光,发疯似地向我冲来。在场的几个人上前夺下菜刀,将他挡住。尽管如此,他仍然怒目圆睁,一副拼命的样子。<br> 八十年代初,国家根据人口现状,提出了“计划生育”并且作为基本国策。当时,生产建设兵团根据实际发文要求杜绝三胎,三胎有孕在身的也要打掉。营党委会上,教导员丛福兹考虑到这项任务的重要性,要求各连立即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组长必须由指导员兼任。<br> 回到连队,马上落实。通过会议和组织,宣传教育,摸底调查,三连有三胎在孕共4名。大部分夫妇表示,考虑到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不给组织添麻烦,放弃继续生育的念头,有三名妇女做了人工流产。<br> 然而,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户的在孕妇女却让人很头痛。连队职工高崇茂和妻子已经生育了两个孩子,全是女孩。受重男轻女和传宗接代这些旧观念的影响,他们认为家中没有男孩就是绝户,断了香火。而且夫妇老了之后无人养老送终,也会遭到外人的嗤笑。<br> 本来,当老高得知自己妻子怀孕后,欣喜若狂,这下子可以不留遗憾了。他在工作中也是充满了干劲,夫妇都沉浸在期待中。什么?不让生?老高一听就大动肝火,继而忿然作色,说到:“谁不让生,我跟谁拼命!”见此情况,我和妇女主任葛成铭及小组成员只好暂时离开了老高家。<br> 老高妻子怀孕快三个月了,营妇女主任也在催我们,时间不等人。经过反复做工作,老高妻子已经同意配合,而老高就是油盐不进。任你磨破了嘴皮子,大道理讲了一箩筐,他就一句话:“我要儿子!”回办公室的路上,葛成铭气得骂了一句:“这头犟驴!”<br> 研究解决的办法吧。在计生小组会上,委员李银花提了一个建议:“连队正在二百垧会战,可以安排老高去那边劳动,然后派人陪他妻子去做人流。”我一听,这事儿有点损,明明是正大光明地执行政策,却要如此这般诡计,可也别无良策呀!时间不等人,当即拍板,就这么实施吧。<br> 第二天,团救护车来了,在主任葛成铭和委员徐明珍的陪同下,老高妻子去医院做了人流,待老高下班回家时,生米已经煮成熟饭。顿时,他火冒三丈,拎着把菜刀就来找我拼命。我心里也很不好受,毕竟香火意识我也心存,但是,看到老高一副玩命的冲动样,我也火了:“放开他!让他砍!你还真长能耐了!” <br> 大家松开手后,老高也愣在那里,继而,蹲在地上默默地流泪。见此,我心中也是诸多的不忍,换位思考,他的过激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一念及此,我上前拍了拍老高肩膀:“回家去好好照顾你妻子,回头让妇委会去慰问。” <br>  望着老高远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久久没有拉回视线。“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唉!职责使然啊!<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老知青宝林</b></h3> 金秋的十月下旬,黑龙江珍宝岛地区,气温下降到零下八度左右。乌苏里江缓水地段已经开始结冰,沿江附近赫哲族村落的渔民,正在忙碌着将渔船拖上岸,准备进入歇冬季节。几艘苏联边防巡逻艇不时在分界线附近的苏联航道驶过。隔江相望,对面的苏军哨所清晰可见,沉烽静柝。<br> 江边,一条长达48米的大型拖船,正静悄悄地停靠在西通码头。这是一艘饶河县大型运输船,即将装载大豆发往佳木斯,之后出口。这次大豆是三师22团生产的优质品种东农四号,每袋标准装是90公斤。根据拖船的载重量,装船最多1800袋。<br> 我们作为三师的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在队长李维常、副队长刘景堂的带领下,参与了这次装船任务。拖船因吃水量,只能停靠在离岸边80多米的江中。这段运粮路线是搭建而成的跳板,肩上扛着麻袋踏上跳板时,晃晃悠悠的,不太稳定。<div> 工作队员王宝林是北京老知青,身矮体胖,外号“磙子”。他连续扛了十几袋大豆后,便累得直喘粗气,大汗淋漓。尽管如此,不服输的他依然咬牙坚持。突然,在他前面扛着麻袋的一个小伙子,由于跳板的晃动,一下子失去了重心,扑通一声,人和麻袋直接坠入了江中。<br> 面对突发情况,现场的人目瞪口呆,这时的小伙子被冰冷的江水呛蒙了,从江底蹿上水面后,双手胡乱扑腾着,眼见得再次往水下沉去。危险时刻,王宝林立即放下麻袋,毫不犹豫地纵身一跃、跳入江中,快速游到小伙子跟前,奋力地将他救上岸。这时,俩人已经冻得全身发抖、说不出话了。我和曹丽萍、石粉香等其他队员赶紧在岸边折些干柳枝生火,给他们取暖,好在救助及时,化险为夷。<br> 刚参加工作队时,大伙的肥皂不够用。宝林将连队病死的几头大肥猪高温炼油,买来火碱,自制模具,120多块肥皂成型了。有趣的是,工作队员曹丽萍是上海知青,在制作肥皂时,用铁钉在每块肥皂上刻了“雁窝岛牌”和一个五星图案。自制的肥皂去污力强,很好用。<br> 在工作队任务即将结束时,正好赶上了三月五日——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宝林在大会上做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他精彩演讲的最后一句话是“雷锋精神永放光芒!”同时,像列宁同志演讲那样,右手有力地伸向远方。这一刻,会场上所有人都激动地站了起来,雷鸣般的掌声穿过夜幕,久久回荡。<br>题外话:<br> 八二年春,我路过北京时,顺便看望了已经返城的王宝林,他那时的工作在北京市海淀区武装部。当晚和他同睡在火炕上,聊到半夜时,他在激动之余,从炕上爬起,穿着背心短裤给我表演了一套太极拳,并且拿出了自学大学法律专业单项成绩证书,自豪地说:“再拿两个单项就可以取得大学文凭了。”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br> 后来,宝林不幸病逝了,我难过了许久。作为当年的知青,他为雁窝岛的建设贡献了最好的年华,那时落下的病根导致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br>  知青“为国分忧的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执着进取的时代精神”永存。<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师傅的婚礼</b></h3> <p class="ql-block">  “快咬、快咬呀……”雁窝岛六连的礼堂里,师傅黄运河的婚礼正在举行。在主持人的安排下,黄师傅站在新娘的对面,中间有一个用线绳吊着的沙果,在不断地晃动着。按要求一对新人得共同背手咬沙果,几次未成功,更激发了人们的情绪,欢腾的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 黄师傅是一九五六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集体退役后转战北大荒的,也是雁窝岛的首批垦荒者。据师傅讲,雁窝岛过去是一片原始荒原,杂草丛生,林木茂密,飞禽走兽达百种以上。岛上的退役老兵们从初始的割草伐木,到搭建马架子式住房,再到烧荒、清障、开垦土地,他们很快就在岛上扎下了根。</p><p class="ql-block"> 黄师傅是拖拉机驾驶员,岛上使用的进口机械有当时苏联产的斯大林-80号、英国产的K-55号、罗马尼亚产的DT-413号、捷克斯洛伐克产的热特-25号,还有苏式康拜因收割机等。</p><p class="ql-block"> 五八年的春天,对黄师傅来讲,是一个最激动人心的日子,妻子吴玉莲和三岁的女儿路远迢迢,几经辗转,从山东来相聚了。黄师傅的心里比蜜甜,一家人终于可以在一起了。</p><p class="ql-block"> 雁窝岛的荒原上又多了一位建设者,大嫂的工作被分配在炊事班。山东女性心灵手巧、吃苦耐劳的优势在她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那时日子虽苦,但是一家人一起还是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世事无常终有定,人生有定却无常,大嫂被查出肝癌晚期,突如其来的噩运压垮了黄师傅一家,虽然谁都知道人生充满了变数,可也来得太早了吧?!短短一个多月,大嫂便撒手人寰,永远地离去了。黄师傅是那样的无助、万般无奈,从妻子生病到逝世,黄师傅深深感受到了,人的生命竟如此的脆弱啊!一个充满温馨的家冷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几年过去了,黄师傅边忙工作边照料着女儿,没有家庭主妇的凄苦不言而喻。住在隔壁的机务排排长陈凤志的妻子,看到黄师傅父女俩生活得这么难,她在回老家探视归队时,带回了一位本村姑娘,意在撮合黄师傅续弦。</p><p class="ql-block"> 姑娘小赵很年轻,虽不具才华,但长相也是清秀亮丽,一头乌黑油亮的长发,扎着两个大辫子,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通透而明亮,说起话来很温柔,一看就是个好姑娘。黄师傅自然是充满了欢喜,尽管俩人年龄相差十二岁,小赵也还是接受了。</p><p class="ql-block"> 就在黄师傅以为好事将成之时,姑娘小赵托陈排长的妻子转达了几句话,意思是需要彩礼500元。因为小赵的父亲在老家常年有病,农活只能算半个劳动力,而她大哥因为困难近三十岁还未娶妻,这种情况要彩礼实属无奈之举。</p><p class="ql-block"> 这……黄师傅听说彩礼数额一下子懵了,那时候虽然劳动上战天斗地,薪酬很微薄,家中当时也是没什么存款,500元可是一笔巨款呀!黄师傅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儿。思忖间,此事只能放弃了。</p><p class="ql-block"> 黄师傅的困难在全连传开了,连领导、老战友、车组人员、左邻右舍及诸多好心人,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二元、三元……众人拾柴火焰高,黄师傅的媳妇娶成了。婚礼虽然很简单,战友们的热情不减,起哄、调侃、闹洞房,持续到半夜。</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清晨,“四唱雁窝岛,岛上红旗飘,转业军人志气豪,创业歌声高……”歌声中,黄师傅驾驶着拖拉机又奔向了那片黑土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