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自然凉,禅意深处入

晓红

<p class="ql-block">夏日炎炎,窗外骄阳似火,最近北京的夏天高温不断(幸亏现代人有空调和风扇)。在家听着禅音站桩和打坐,喝茶看书,难得享受一下宁静和清凉。茶几上放着上次参加我们民主促进会的活动而发的书《我与老北京胡同的故事》,读着书中描写小时候在胡同跳皮筋和玩沙包、斗蛐蛐等趣事,想着当年胡同的夏日应该是凉爽的,又听着窗外鸟鸣和蛙声,看着蓝天白云,绿树成荫。想起《心静自然凉》的禅诗:</p><p class="ql-block"> 春山含笑意,秋水澄清澈。</p><p class="ql-block"> 心静自然凉,禅意深处入。</p><p class="ql-block"> 桃花盛开时,心随风儿起。</p><p class="ql-block"> 人生若如此,何愁不自在。</p> <p class="ql-block">烟台妙娜美女的新茶楼取名众妙茶空间,喜欢这个名字,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茶道即禅道,一片片茶叶飘在水中,看着喝着就无比清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念一清静。喝茶交友,品茶观心,可观妙灵之心。愿妙娜的众妙茶空间生意兴隆,让更多人心身愉悦。又想起李老师的泥巴孩学校,让孩子们在泥巴和山林间享受和舒展孩童的天性,一身泥土和汗水这对城市的孩子是何等快乐。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对成年人都是冶愈,何况对孩子们更是欢乐之地。李老师创办的学校不仅让孩子们找到天性童真,也让大人们看明白一些,一所学校不仅温暖众多家庭,甚至让社会都美好许多,愿学校越办越好,让更多的人受益。</p> <p class="ql-block">这几天许多人都在为华语乐坛歌星COCO李汶惋惜和痛惜,如此爽朗活泼充满正能量的人居然自杀离世,这又是忧郁症惹的祸。大家都在讨论微笑的忧郁症会更隐蔽,一般人都不好察觉,因为这类患者把欢乐带给众人,把苦难和痛苦留给自己。前几天见朋友与同事通话,雷厉风行该说该骂很是痛快,她见我笑便说:“我这人说话直爽,这样不容易得大病”。好一个直率爽快,希望对方也释怀理解。在生活工作中我们会碰到各种问题,如何解决既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这真是一个大课题,拥有怎样的大智慧才能游刃有余。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中和便是中庸之道。面对任何问题,与人沟通这个度要掌握好,学会控制自己情绪,不能压抑又不能暴跳如雷,做到收放自如和事后心无挂碍,不纠结不缠绕,拿的起放的下。可能大家都明白这些大道理,但实际运用中便千差万别了。前几天《梦中那片海》中叶芳说的话:老话说人有三不留,不留昨日愁,不留隔夜仇,不留悔和憾。所以人有时候健忘或心大是好事。</p> <p class="ql-block">最近翻到一本以前看过《生命的重建》露易丝.海Louise L.Hay写的,她希望每个人先爱自己,每天想的也是美好事情,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接纳和包容一切,相信有智慧的力量解决一切问题……。她这些心理正向暗示帮助许多人走出痛苦的泥潭,她也很是慈悲大爱。我们的儒释道圣贤文化也更直指根本,我们本性俱足,我们本来就是一颗晶莹剔透的灵敏妙心,这颗妙心从来不曾离开我们,他自在逍遥,他清净本然,他金刚般若强大……。只是我们被无明被贪欲,被外在的花花世界遮盖了,找不到了,犹如大圆镜被凃黑了,所以我们被世间的财色名利牵扯着,这颗心攀缘者,忘了我们本来真面目,忘了我们自已可以当家做主。我们若回心向内,回归到清净本然,回归到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回归到我们这颗不受任何外缘的影响,如如不动,宠辱不惊,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本我真心。就像大圆镜应照万法而不染于万法,我们面对世界一切不控制,不挂碍、不抓取、不染着。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乃为玄德,玄德便是我们的自信妙心,那我们便喜乐无边,妙吉祥!</p> <p class="ql-block">在这炎热的夏日,又欣赏《蒹葭》诗词顿觉凉风习习,清爽无比,诗词如下:</p><p class="ql-block">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p><p class="ql-block">蒹葭萋萋,白露夫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p><p class="ql-block">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p><p class="ql-block">这诗词貌似写美好的爱情,追寻到曲折不易。其时也隐含追寻大道和真理不易,道无处不在,喜乐自在的妙心,更是如此美好殊胜。但我们要寻找到无形无相的那颗妙心是如此不容易。千辛万苦,付出许多努力未必悟到真谛,但多艰难险阻也不放弃不抛弃。九曲十八弯,弯着弯着就找到了。</p> <p class="ql-block">又想起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可惜他老人家虽明这三个境界最后还是跳颐和园昆明湖自尽了,可见知行合一不容易,但真正悟道的人必须明心见性,知行合一才能般若智慧,面对任何事情都可以笑傲江湖,笑看红尘白浪。改写憨山德清大师的禅诗与大家共勉:</p><p class="ql-block"> 红尘白浪两茫茫,中庸平和是妙方。</p><p class="ql-block"> 清净本然乐悠悠,常乐我净最吉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