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来到若羌一定要到楼兰博物馆看一看,这里有美丽的楼兰姑娘,能看到众多的楼兰人三千年间的遗物。游览楼兰故城要提前预约,且门票要3500元,非工薪者能承受。</p><p class="ql-block"> 若羌这里与内地时差两小时,博物馆晚八点关门,我们到这里已七点多。匆忙间不得细看文字,于是拍下照片留待日后慢慢看。有兴趣的朋友们,可在此随我一起去参观楼城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 若羌县,位于中国新疆吾尔自治区的东南,塔里木腹地东部以及阿尔金山一带。在今若羌县的地域,生活着中国新疆汉代历史上三十六城的若羌廓和楼兰廓的居民。若羌居阿尔金山山地,是畜牧业小城廓,而楼兰有城郭,是丝绸之路上的要冲重镇,更是丝绸之路历史的第一站。楼兰,在汉朝统一西域,设"西域都护府"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公元前77年,楼兰更名鄯善,从东汉(公元25~220年)起:西域城邦诸邦互相兼并,鄯善以今若羌县为中心,统一于小宛、精绝、戎庐和且末等廓,成为西域嵊洲大廓志一:</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考古发现告诉我们,自距今1.2万年的新石器时代开始,若羌便有了居民,他们走过了狩猎经济时代,畜牧农业时代,而进入了以嵊洲农业为主的经济时代,同时,因居民生活地域自然环境的不同,而在经济上会有一些变化,若羌,自汉代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崇教并存的地方,公元前60年汉政府在新疆设"西域都护府",成为中国统一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对新疆进行着有效的军政管理,历史上的若羌各族人民,积极维护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为中华民族O大家庭的形成和巩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若羌各民族人民团结协作,努力开拓,共同书写了开发,建设若羌的辉煌篇章,若羌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若羌县,总面积20.2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县,有华夏第一县的美称,若羌县是中国"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不可或缺的一员,是新疆文明之源,也是中华文明中的一颗灿烂的星星。</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楼兰曙光</p><p class="ql-block">前时期的诺羌(公元前1万年~前300年)</p><p class="ql-block"> 楼兰,是罗布泊地区的代名词。"楼兰"的含义就是"蒲昌或"盐泽"的意思,因"海"、"泽"而得名。《史记正义》括地志称"蒲昌海一名湖泽,一名盐泽,亦名辅日海,牢兰,亦名临海,在沙州西岸"。"牢兰"是"楼兰"的不音,指的就是今天的罗布泊地区。</p><p class="ql-block"> 距今1.2万年,中国大地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楼兰迎来了批开拓者,他们以狩猎为生。自1906年在楼兰一带发现细以来,不少于15次的罗布泊考古调查了60~70个地点,采千余件石器。同时,在阿尔金山的野牛泉遗址,昆仑山山来利勒克遗址也发现了新疆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性石器,即细石器。</p><p class="ql-block">此外,在昆仑山地带的且末县还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制品。</p> <p class="ql-block">罗布泊文化</p><p class="ql-block">新疆的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以细石器器物组合为代表的文化现象,罗布泊文化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考古文化现象之一。</p><p class="ql-block">罗布泊,是塔里木河的尾闾。所以,罗布泊文化体现着新疆尾闾文化的特点。它无疑是新疆南疆环塔里木盆地新石器时代最独特的一支考古文化,我们称它"尾闾文化现象"。</p><p class="ql-block">罗布泊文化的细石器器物组合,主要有细石核、细石叶和细石镞。细石镞的镞体有叶形的、菱形的、三角形的等等,非常丰富。中部的截面有起脊呈菱形的,也有呈扁椭圆形的或横宝石形的等。此外,在有的地点还会发现小的刮削器。</p><p class="ql-block">罗布泊采集的石制品大都反映了狩猎经济的文化特点。</p> <p class="ql-block">兴地岩画</p><p class="ql-block">位于罗布泊地区兴地山沟中。在沟东悬壁上发现了敲凿的岩画。他们最底的距河床2米,最高的距河床5米,分布长达18米。</p><p class="ql-block">岩画图像有羊、骆驼、马、牛、人、鸟和掌形、树形、几何形、花瓣形等。从图像的组合来看,有狩猎组合,树栅栏组合、掌形组合、掌几何图组合等。</p><p class="ql-block">岩画的分布高低有些变化,高处的岩画多采用细凿法敲凿,而低处的岩画多采用粗凿法敲凿。同时,调查者多认为,高处的岩画要早于低处的岩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河文化</p><p class="ql-block">距今4000年前,华夏大地遍布文明的火种,位于新疆的小河文化也不例外,它是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小河是罗布泊孔雀河下游的一个无名的流水,因在相去不远的地方发现了有千口棺材的五号墓地而出名,今天学者称它作:小河古墓,是小河文化的根。</p><p class="ql-block">小河墓地,位于新疆若羌县孔雀河南支流小河东侧4公里处。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初次发掘12座墓。2002年以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全面的发掘,共发掘167座墓葬。墓葬属夏商周时期即青铜年代,2004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p><p class="ql-block">小河文化的墓地,除小河墓地外,还有古墓沟、铁板河墓地比较著名。同时,还包括罗布泊北岸6号、17号、19号、20号墓地,孔雀河即库姆河三角洲的36、37号墓和孔雀河北岸墓地等。时间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到公元前1450年。</p><p class="ql-block">这些墓地或墓葬都是经过考古发掘并发表有考古资料,墓葬的埋葬过程比较清楚,考古文化面貌也比较相近,同时保存有干尸及完整的服饰,对认识罗布泊地区以及南疆这一时期居民的生活状态有着重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在当地罗布人向导奥尔德克的引导下,抵达墓地。墓地原本无名,小河之名系贝格曼根据墓地旁边的无名小河所起,小河墓地也因此命名。</p><p class="ql-block">经过科学的考古发掘,这里出土了数以千计的文物,有毛织物、革制品、草篓、弓箭、木雕、玉石、铜片等珍贵文物,采集古尸标本30多具,其遗存保存之好,反映的文化现象之奇特,为世界考古所罕见。</p><p class="ql-block">从外观看,小河墓地是一座椭圆形的沙山,沙山表面密密丛丛矗立胡杨木柱百余根,远远望去,犹如沙海中的一区丛林。墓地年代在距今3650年﹣3450年间,是新疆青铜时代早期墓地之一。墓中死者头向朝东,仰身直卧,头戴毡帽,帽上缀鲜艳的红色毛线,插飞禽的羽毛,还缀有一条沙漠中常见的大小如鼠的伶鼬。身上包裹宽大的毛织斗篷,腰围毛织腰衣,足蹬短靴。每墓必放一件盛有食物的草编篓,男性棺前树立一象征女阴的立木,其下立有弓箭:女性棺前置一象征男根的立木,在身上放木祖和皮囊。这些葬俗被认为是生殖崇拜的表现,小河墓地宏大的规模。奇特的葬制,以及所蕴含的丰富的罗布泊早期文明的信息,引起了世界各地学者的广泛关注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结构。原始宗教信仰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楼兰诺羌</p><p class="ql-block">两汉时期的诺羌(公元前202~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两汉时期的楼兰地方政权,户千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胜兵二千九百十二人。行政上,在西域都护的统一管理下,设有辅国侯、却胡侯、鄯善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且渠、击车师君各一人,译长二人。</p><p class="ql-block">两汉时期的诺羌地方政权,户四百五十,口千七百五十,胜兵者五百人。它辟在西南,不当孔道。经济上,随畜逐水草,不田作,仰鄯善、且末谷。山有铁,自作兵,兵有弓、矛、服刀、剑、甲。</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世纪,西汉政府为了解决与以今蒙古草原为政治中心的匈奴的对抗性矛盾,派使者张骞联络月氏、乌孙,以夹击匈奴。这一战略决策,凿空了长安经过玉门、阳关通达新疆的交通路线,也使居于这条路线要冲的楼兰,成为了交通中心,成了联系亚欧丝绸之路的军事、经济重镇。在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中,楼兰一词不绝于书。但是晋代以后,却突然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沉落到了历史的尘埃之中。</p><p class="ql-block">公元前77年楼兰更名鄯善,永元二年即公元90年,都善兼并且末、小宛、戎卢、精绝,成为新疆境内一个大的绿洲城邦。</p> <p class="ql-block">亭障燧驿﹣﹣烽火台</p><p class="ql-block">为了保卫西北边防,维护边疆社会安稳,西汉在新疆开始兴建亭障燧驿。亭指边防哨所,障指险要山中的小城,燧指烽火台,驿指邮站。《汉书·西域传》记载:"自贰师将军伐大宛之后,西域震惧,多遣使来贡献,汉使西域者益得职。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以保障丝绸之路的安全。亭障燧驿这项国防工程,与东起辽宁、西到玉门关的汉长城相接,发现敌情,白天放烟,黑夜举火。依敌人多少和远近不同。使用不同的烟火信号,及时传送军情。这对保卫边防、巩固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今天,沿孔雀河北岸向西,楼兰到尉犁一带,保存着许多烽火台,无疑是我国古代史上,持之以恒的国防政策的有力见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楼兰古城斜向西北居库鲁克塔克以南,沿孔雀河向西,至今保存着清晰可见的一系列烽燧,三普资料称"孔雀河烽燧",也有人称"楼兰烽燧"。有:孙基、亚克伦、卡勒泰、西尼尔、脱西克吐尔、脱西克吐尔西、沙鲁瓦克、萨其垓、兴地山口等。这些烽燧在丝绸之路上的走向是清楚的,形成了系统地军事预警设施,三普资料推测年代在汉晋时期。楼兰烽燧大都位于丝路古道要冲,烽燧的建筑多以夯土夹红柳枝和杨木构成,亦有用土坯和石材垒砌。汉代烽燧在楼兰地区的发现,不仅反映了楼兰与中原政治和经济的联系,也是中原建筑艺术在楼兰鄯善地区传播的实证。</p> <p class="ql-block">楼兰古城复原模型</p> <p class="ql-block">"盛世楼兰"浮雕墙</p><p class="ql-block">:"盛世楼兰"浮雕墙全方位的展现出楼兰作为东西文明交汇地的历史文化重要性。表现出当时世界各地的商队通过古丝绸之路的重镇一楼兰进行贸易的景象,呈现出古楼兰骆马成群、商贾云集、繁荣景象。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始于先秦时期。到汉代,汉语已成为西域官府文书中的通用语之一,琵琶、羌笛等乐器由西域或通过西域传入中原,中原农业生产技术、礼仪、汉语书籍、音乐舞蹈等在西域广泛传播并且不断进行交流交融,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楼兰文化,最终成为气象恢宏的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 米兰佛光</p><p class="ql-block">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诺羌</p><p class="ql-block">(公元220~907年)</p><p class="ql-block">今天,在若羌县保存的古代遗址中,有一个称作"米兰古城"的非常出名,它的出名不仅仅是因为在古城中出土了不少的唐代的吐蕃文木简,更重要的是这里是魏晋时期始建的、鄯善繁盛时期的米兰佛教遗址。</p><p class="ql-block">米兰古城,近呈方形,1959年、1973年的考古发掘,出土了300多件吐蕃文木简。此外,还发现古代的灌溉渠系遗址。</p><p class="ql-block">佛教遗址散布在古城附近,有寺院、有佛塔即"牢堵波"等14处。其中二号佛寺遗址,长方形塔院式建筑,中央主体建筑仅存下半部,可见一排佛龛,相邻的龛之间以浮雕半圆柱分割,柱头作卷涡形,下有双础,龛内塑人身的塑像。佛龛列柱正对的外墙排列了六尊跑跌坐无头的大佛像,两膝宽达1.8米,在走廊内发现一佛头部,高50厘米,规模相当大。</p><p class="ql-block">唐代佛寺残存有泥塑佛像、菩萨像、怯卢文,还有非常著名的"有翼天使"壁画,不少学者认为具有键陀罗式、东罗马式艺术风格的佛教美术作风。我们称它"米兰佛教美术风"或"米兰型佛教艺术",是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一个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此外,北魏太武帝拓跋熹征服鄯善曾设立焉耆镇,隋朝创立鄯善郡,从此中原中央政府开始了在新疆设郡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