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散文随笔闲谈:</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暮 年 的 日 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作者/轩毅</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 引 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 连日来,阴雨连绵,雨声潺潺,一直下个不停。我蜗居在家里,一种寂寞、恓惶、怀旧的情愫在不断的滋生蔓延。瞬间,萌发出想写一篇《暮年的日子》随笔闲谈的念头。趁着这份灵感,为自己余生的最后一段路程镶嵌上一个比较满意的句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多么伟大的作家,也不过是在书写个人的片面而已”。正如国家一级演员何冰所说“伟大的作家尚且如此,我算什么?我到这世界上不是来演完美的,我是来经历的”。作为一介草民,读了先生们的精论,顿时消除了思想顾虑,立刻投入到写作之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 随笔闲谈《暮年的日子》这篇拙作,分“人生七十古来稀”“世间风雨几沧桑”“苦尽甘来春满园”“知足常乐醉夕阳”“修行养身悟人生”五个篇章。电子版书稿已经完成,在网络公众平台分五次推岀发表,笔者学疏才浅,在文字写作上还是个学生,敬请各位读者朋友指点斧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暮年的日子》第一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 </b><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人生七十古来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去年,频繁地出入医院,我才感觉到自己真的老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这两年,身体有了明显的衰老退化迹象,浑身小毛病全部凸显,记忆力和视力急剧下降,耳背了,双腿也不听使唤了。尤其走起路来上气不接下气,喘的厉害,好像是到了七老八十的样子。垂老暮年,早已疫病缠身。</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人生七十古来稀,再有几个月我就虚岁七十了。农村有个“明九不叫九”的说法,那是直接跨入古稀之年的门槛,迈入老年人的行列,开始体验晚秋人生的阶段。</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现在,生活和医疗条件好了,活七八十岁的人已经非常普遍,人生七十并不稀罕。像我这种身体缺陷与疾病并存的人,桑榆之年,晚秋已至,落叶飘零,五脏六腑开始渐渐地衰竭,能蹦哒到七十岁,就比较奇稀了。大夫说我已算是高龄了,与同身体、同疾病、同龄人相比已是长寿之人,这样说我已经赚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嘿嘿,朋友们见了我说“老李变化不大、看上去红光满面,不显憔悴,一点不显老。性格开朗,心态又好,说话还是那样谈笑风生,幽默风趣,身体很健康呀”。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逗笑地回复:“吉人自有天相”,我从小就听见邻居叔叔、阿姨都说,“这孩子脸上长的很英俊,可惜身体有缺陷,不然就是个帅哥”。</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知道大家在安慰我,他们都看到的是你的外表,你的身体,你的年龄,你的体能。你得的病,你舒服不舒服,只有你自己才清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有病呻吟只能加剧病情。只有调整好心态,找些事干,把心装满,不要让自己胡思乱想,改善环境条件,积极配合治疗,才会创造奇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人生既然是一本书,终究会翻到最后一页的。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 要学会坦然面对。我不怕死,就怕死的不利索,自己受罪,拖累家人,最后活的没有了尊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秋叶飘落,百花凋谢,春去冬来,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芸芸众生,你、我、他都是天地间的一过客,都是这个世间的体验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话题谈到了生死,务必就涉及到人生,借此篇章节谈点自己对人生观的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们五十年代的人背诵过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老三篇”,读过“实践论”“矛盾论”二篇哲学名著,这些经典助力了我们三观的形成。“老三篇”的核心思想是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牢地定格在那个时代。</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蓦然回首,一路风尘,人生就像在不断地赶路,翻过一山又一山,越过一河又一坎。人从呱呱坠地到两鬓白霜,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岁月的行囊里装满着酸甜苦辣,待我刚刚悟醒人生道场时,不经意间又走到了人生的晚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高尔基曾经说过:“人生就像一本书,没有旁白和注释,只有自己一页页地翻阅”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这本书,必须自己去阅读,去理解,去体验,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曾经从网上看到过这么一句话“人生是一次单程的旅行,没有返回的车票,人生来世一次,一次只活一回”。正因人生苦短,才会被众人有所感慨和珍惜,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行动努力地述写着自己的人生剧本。</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人的寿命有长短,但人生价值却并非用寿命来衡量。一些人在这个世上只经过了短暂的瞬间,却留下了许多闪光的足迹,用行动写下了光辉一生的篇章,名传千古,重于泰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更在乎人生的宽度和质量,而不在乎它的长度。从人生哲学角度来说,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重视生命的过程,而不是重视人生的结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当今,有好多人在讨论“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这个话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早在2500年前,老子曾与一位老翁就探讨过有关寿命长短和人生意义的问题。老子用一块石头和一块砖的典故,讲述了人活在世上的意义所在,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短,不在于索取多少,而在于是否为他人和社会多做奉献。(典故《素书·原始》释评中查阅对话)</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们是一个凡庸的人,我认为:人生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一次生命轮回的体验,总有些难忘的事情,对个体而言就是意义。 当我退休后在不断地寻找、回忆、记载自己阅历的这个过程,形成了一种精神生活,使我从中享用到了精神食粮,它就有了意义,特别逆境和不幸,更加增辉了你的人生光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不同的圈圈有着不同的三观,三观思维是一个哲学思维,世界观顾名思义就是你对世界是怎么看的。比如地球现代人认为是球体,古人认为地球是“天圆地方”,这就是世界观不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们一般人没出过国门,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何来世界观。说窄一点,我们的世界观就是我们周围看到的人、事、物。每个人都有一个生活的圈子,这个圈子就是你日常生活的世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种志同道合的人基本上三观一致,环境决定了你的格局和认知。人在不断地学习、创新、接受新事物,眼界开阔了,格局就大了,世界观就发生变化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人的一生,说透了就是从生到死的一段过程,生命的意义都包蕴在这短暂的旅行之中。我狭义的理解,只要活得开心,玩得快乐,笑得坦荡,不损人利己,能经得起风浪,扛得住责任,勇于憧憬未来,敢于追求梦想,善于挖掘自身的潜能,释放出生命的点滴价值,不管事业成功与否,只要你尽力了,你经历了,不负生命,不负时光,走完了生命的一个轮回,都算活得很有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人生就是这样,一方面想要人生的快乐,另一方面又要面对人生的痛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过去常常劝告同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时间是宝贵的,混一天,干一天,都是一天。我们有混一天的时间,何不勤奋干一天呢?对个人来说都过去了一天。但睡一天,拼一天,结果不一样。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事情都有因果关系,先苦后甜,有付出才有回报,有为才有位,人生要靠自己去谱写,天上不会掉馅饼。</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不知谁说过:人的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个东西,一个是价值感,一个是归属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燕过留声,人过留名,我们不是单纯的追求名利,为名而累;我们也不能虚度年华,辜负生命;胸无大志,永远干不成大事。“人过留名”的意思是:人的一生不能虚度,应做些有益于后人之事,也是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最好的交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此篇杂文的第一章节,听起来,多少有点凄凉和低落。其实,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光溜溜的来,一个人孤零零的去,就让它随遇而安吧!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们这脆弱的生命、微薄的能力,为社会添不了多少砖瓦,只有做好自己,就是对社会最有益的一点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作者简介:轩毅,真名李忠,甘肃省定西市人。酷爱摄影艺术和初学文字写作,近年来在网络公众号平台发表了多篇散文随笔和大量的摄影作品,得到广大读者的一直好评。他的传略分别收录《历史陇中艺林人物》《甘肃省摄影史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摄影家全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