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狭颂》是在北宋末年被樵夫砍柴时偶然发现的,由于刻石面在一处凹陷的山崖上,避免了阳光的直晒和雨水的冲刷,加之地处偏僻,长期被藤萝遮蔽,下有深不可测的黄龙潭,险峻异常,一般人很难接近,所以才有了保存完好、异常珍贵的《西狭颂》。</p> <p class="ql-block">《西狭颂》由于历代椎拓较少,是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西狭颂》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交通地理、金石书法的重要实物资料,尤其是书法,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和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清代书法家姚孟起:“《石门颂》篆意多,《西狭颂》楷意多”。[7]清代金石文字学家杨守敬:“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5]清代书法家徐树钧《保鸭斋题跋》:“疏散俊逸,如风吹仙袂,在汉隶中别饶意趣”。[5]清末民初学者康有为:“疏宕则有《西狭颂》。”[8]清末民初学者梁启超:“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8]当代前台湾美术学会名誉顾问畲雪曼:“《西狭颂》的艺术特点,是庄严浑穆,天骨开张,有博大真人气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