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6日,重游南浔古镇。</p><p class="ql-block"> 南浔,说起它名字的由来,这就要追溯到南宋时期,因为它始建于一条名为“浔溪”的小河边,故起名为浔溪,后来浔溪南岸的人,因为生丝而发家致富,在此筑造了宅院、花园、会馆、商铺等,一时间浔溪南岸热闹非凡,于是更名为南林。在南宋淳祐民间建制后,在浔溪和南林中,各取一个字,最终此镇定名为南浔,并沿用至今。由于蚕丝业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万历至清中叶南浔经济空前繁荣鼎盛,清末民初已成为全国蚕丝贸易中心,民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之说,南浔由此一跃成为江浙雄镇,富豪达数百家,民间俗称“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是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如今水乡古镇的景色风韵依旧,镇北运河东西横延,镇中市河南北穿镇而过,河街相交桥梁通便,黛瓦粉墙绿柳拂水,组成了一幅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图。南浔古镇以其格局独特、风貌完好、文化深厚、民风淳朴而成为江南水乡众多城镇的典范和代表。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p> <p class="ql-block"> 南浔古镇保护范围东界至宜园遗址东侧起,西界至永安街起,南界自嘉业堂藏书楼及小莲庄起,北界至百间楼。旅游景区共分三大区块。第一块是南浔旅游景点富集区,张石铭故居、刘氏梯号等景点分布其中。第二块是由小莲庄、嘉业堂、文园等景点组成的中心景区。第三块是以东大街以东的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为主的东北区块。</p> <p class="ql-block"> 张石铭旧宅是江南巨富、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张均衡所建的大宅院。又名懿德堂。是江南罕见的基本保持明清历史旧貌的豪门巨宅之一,是一座中西合璧式楼群的经典建筑。其风格之奇特、结构之恢宏、工艺之精湛、建筑之精华,被称为“江南第一民宅”。</p> <p class="ql-block"> 其旧宅内厅、堂、楼、轩、房约数百间,融会贯通,各具特色。宅内的门楼、墙、壁、柱、架、椽、门、窗有数以千计的石雕、木雕、砖雕,且刀法精湛,构图巧妙,风格高雅,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人物花卉,都呼之欲出,栩栩如生,体现了晚清中国雕刻艺术的精华。</p> <p class="ql-block"> 南浔人把他们称为:“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黄金狗”,意思就是财大气粗,不可企及那般的有钱人。而越往细了解就越发现,南浔的富豪又不仅仅是“有钱”这么简单。就拿张家的初代富豪张颂贤来说吧,从他身上,不仅学到了“生意经”,还认识了一个词,叫“格局”。</p> <p class="ql-block"> 张颂贤,生于1817年。25岁之前,他是南浔镇上的一户普通人家里的普通“穷小子”。他的祖上并没有富贵官达之人,父亲是做小生意的,毫不起眼。25岁这一年,张颂贤开始尝试创业,起初只是南浔镇上的一个小丝绸商,很快就把丝行开到了上海。</p><p class="ql-block"> “十里洋场”的打拼经历培养了他过人的胆识和卓越的投资眼光。就在张颂贤33岁这一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几年后,浙江成了“重灾区”。飘摇的局势使得人心惶惶,老百姓看不到未来,纷传“大清要亡了”,此时张颂贤40岁。 深觉不妙的大小盐商开始抛售手上的食盐券,盐价一时间“卑微到尘埃里”。但张颂贤把它们“捡”了起来。你说这“老张”是敢赌、敢拼也罢,说他是忧国忧民、不弃本心也好,就这样,带着一份“悲壮”的情怀,张颂贤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收购了十数万的盐票,逆局势而赴,顺初心而为,一举挂起了“张恒源盐号”的招牌。</p><p class="ql-block"> 此后,张颂贤守着这份“赔本儿买卖”甚是苦苦支撑了好一阵儿,期间也用其丝行的收入补过盐号的亏空……直到其接近50岁时,天平天国运动,败了。</p><p class="ql-block"> 清政府的盐票并未废除,张氏身价暴涨10倍。从此很多年,张颂贤家族都“独霸”着大半个浙江省的“盐仓”,甚至半个江南的人都吃他张家的盐。</p><p class="ql-block"> 正所谓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这便是“格局”。</p><p class="ql-block"> 心系天下者方可得天下,而这后一个“天下”,即是梦想。到了张颂贤60多岁时,张家的子孙已经个个都是精英,其家族生意开始涉及电讯、食盐、房地产,金融等更多的领域,一发而不可收拾。但他并没有丢掉自己的老本行,丝绸生意一做就是半生。张家的后代里出现了比张颂贤更超群绝伦的孙子辈儿:如孙中山先生口中的“革命圣人”张静江,以及位列“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的张石铭。张家世代之胸襟与成就,非唯利是图、为富不仁的奸商可达成也。要做事,先做人,真理也。</p> <p class="ql-block"> 穿过园林,红色砖瓦砌筑的西洋门楼,又让人从江南穿越到了欧洲,这个建筑也是非常典型的西洋风,巴洛克风格的廊柱和法国路易时期的铁艺阳台,隐蔽在这江南园林中。没想到这些遥远的西洋元素,在千年前的江南水乡就早早出现,还没有一丝违和感,真是非常神奇。该西洋楼系张石铝宴请文人名流、举办舞会之所,是南浔古镇一处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p> <p class="ql-block"> 当你仰头追忆了南浔的旧日繁华梦……</p> <p class="ql-block"> 俯首细思,正是因为先人们在华洋杂处的世界里增长了见识,积累了财富,才使得南浔古镇青出于蓝胜于蓝,从小家碧玉变身成为贵阁千金。</p> <p class="ql-block"> 从一座座建筑中出来,在河边散步,从小桥望去,水里错落有致的青瓦白墙……思绪早已随风飘走,沉浸在宁静的江南水乡之中。</p> <p class="ql-block"> 小莲庄又称“刘园”,是晚清南浔 “四象”之首刘镛的私家花园。小莲庄东半部分是园林,西半部分是建筑。</p> <p class="ql-block"> 湖畔旁净香诗窟一半圆一半方的屋顶惹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 在曲折的廊桥内,岸边柳枝婆娑。驻足其间,听荷风呢喃,最宜消暑。一池荷花,红莲妖娆,白莲高洁,荷香浮动,格外醉人。</p> <p class="ql-block"> 净香诗窟面的刘氏家庙是小莲庄主体建筑之一,是祭祀先灵的地方。庙内雕饰华美,石狮气势恢宏,整体庄重肃穆。一左一右积善牌坊、贞洁牌坊、正面影壁见证人世沧桑。</p> <p class="ql-block"> 嘉业堂藏书楼位于鹧鸪溪畔,东面紧邻刘家的私人园林小莲庄,系刘镛孙刘承干于1920年所建。该楼规模宏大,藏书丰富,且采用中西合璧园林式布局,口字型回廊式厅堂建筑,所有木窗都镂空雕刻着篆字“嘉业堂藏书楼”字样,楼外是大片花园、池塘、假山。使藏书楼掩映在园中,楼外有园,园中有池。顺着荷叶形的莲池前往,可见 太湖 石堆垒的假山,形如十二生肖。池的左右有"浣碧"、"障红"两亭,与池中孤岛上的"明瑟"亭构成鼎立之势。西南有一块三米多高的"啸石",系 南浔 三大奇石之一。让书楼与园林合为一体,以收藏古籍闻名,是 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p> <p class="ql-block"> 细品“四象”发家秘诀,环境:南浔这座江南小镇向来崇文重教,所以五世相传的张家后代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大多能文能商。他们也的确是在近代中国史上扎扎实实地施展着“十八般武艺”:从高官到洋行,从艺术到收藏,从东方到西洋……皆有张家人的身影。传承:一辈一辈无论男女都在“飙着劲儿”:深知道自己一言一行代表的是一个家族的形象,绝不能比(同辈的)别人差,不可以给先祖抹黑、丢脸。包括今日的张氏后人,已是第六、七代,虽多流落海外,但行事低调,极少见张扬卖弄之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