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福建长汀

方燕

<p class="ql-block">美篇名:方燕</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177140 </p><p class="ql-block"> 长汀又名汀州,位于福建省西部,闽赣交界处,汀江上游,武夷山脉南端。自唐以来就是州、君、路、府的所在地,客家人祖地,历史悠久的著名手工业城市,为闽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长汀曾被新西兰国际友人、作家路易.艾黎赞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两座小城之一(另一座为湖南湘西凤凰古城),总面积3099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五大县。 </p><p class="ql-block"> 下为朝天门,俗称东门,原名兴贤门。是古汀州府四大城门之一,也是唐代大历年间陈剑刺史迁州时建成的汀州古城门之一。明洪武四年(公元1391年)扩建城楼朝天门楼。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汀州卫指挥建广储门楼,同时扩修朝天门楼。现存朝天门楼为清代重修。此门楼最为原始,古色古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亦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有“客家大本营”和“客家首府”之称,绕城而过的汀江被喻为客家人的母亲河。</p><p class="ql-block"> 下为汀江上的水东桥与古城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长汀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原中央苏区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1929年3月至1933年11月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以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陈毅等曾先后到闽西长汀从事革命活动,创建长汀红色区域。 </p><p class="ql-block"> 长汀红色旧址群旅游区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城,总占地面积134.86亩,长汀革命旧址主要包括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福音医院、云骧阁、辛耕别墅、中华基督教堂等处。</p><p class="ql-block"> 下为长汀红色旧址群旅游区全景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辛耕别墅,位于长汀县汀州镇汀江巷11号,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32平方米,府第式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是一座典型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原系民国时期长汀商会会长卢泽林的别墅。</p><p class="ql-block"> 1929年3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首次入闽,解放长汀城,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驻在这里。毛泽东、朱德同志也居住在这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辛耕别墅由外而内依次为大门、庭院、门楼、天井、大厅、后厅和天井,后厅楼上有3个房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厅前的天井左右有四间对称厢房,大厅与后厅左右各有2个房间,毛泽东、朱德分别住在大厅左右房间。毛泽东同志在大厅主持召开了调查会和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在扩大会议上绘制了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宏伟蓝图,作出了召开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的决定。朱德评价:“长汀果然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朱德和康克清同志在这里喜结良缘。1988年辛耕别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长汀中华基督教会,由礼拜堂、后楼房组成,砖木结构,坐西朝东,建筑面积644平方米。1932年春,中共闽粤赣省委(福建省委)机关设在这里,内设组织、宣传、妇女等部。罗明、刘晓、陈潭秋、刘少奇等先后任省委书记。周恩来同志来到长汀后居住在这里。4月初,毛泽东、周恩来等在这里召开攻打漳州军事会议。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华基督教会内周恩来同志住房(1932年4月)。周恩来曾赞誉“汀州之繁盛,简直为全国苏区之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福建省职工联合会旧址(刘少奇旧居),位于长汀传统商业街区——水东街的中心地带,原为汀城张氏家祠,是清代穿斗抬梁式、土木结构的客家祠堂建筑风格,由大门、前厅、后厅、后楼组成。</p><p class="ql-block"> 1932年春,闽赣两省工人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黄家山胜利召开,会上正式宣布成立两省职工联合会,选举张思垣为福建省总工会委员长,省总工会就设在这里。当时省总工会设有组织、宣传、交通、妇女等部,下辖长汀、龙岩、清流、宁化、归化、上杭、永定、新泉、连城、汀州市等17个县市职工联合会和纸业、木船、店员、手工业、雇农、码头(苦力)、编织等七个产业工会,会员约有11200余人。这栋张氏家祠就是各部门当时办公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氏家祠后厅是刘少奇同志的旧居。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刘少奇、全总党团书记陈云等领导对福建省工会工作十分重视和关心,多次来到汀州视察、指导工作,后厅的楼上是刘少奇来汀时的住处。这个祠堂是长汀传统建筑风格,楼上中间是厅,两边是房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右边这间房就是刘少奇的旧居,当年刘少奇同志就是住在这么简陋的房间里开展苏区的工会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福建省总工会经常举办工人训练班,培养工运骨干;积极动员工人群众参加苏区的经济建设,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克服困难,发展生产。没有枪支子弹自己办军工厂造;没有衣穿,自己办织布厂、被服厂、弹棉厂;没有盐,自己办硝盐厂;没有煤油,自己办樟脑厂;没有铁,自己办炼铁厂。同时积极动员工人群众参军参战,并以慰劳、宣传、运输、救护和拥军优属等各种实际行动支援前线,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为苏区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后,福建苏区的工会运动也从未停止,直到迎来新中国的诞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汀江边的乌石山顶,建有云骧阁,1929年3月,赣南闽西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长汀县革命委员会,设于云骧阁。现为全国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云骧阁始自唐朝大历年间,从宋代起辟为风景区。初名为“清阴”,意为树木荫翳,环境清幽。后来有人嫌这名称太阴冷,改为“集景”,意为奇石、幽洞、碧水、茂林集于一处。到宋绍兴年间,刘乔认为“集景”失之笼统而无特色,以此景区地势临江,高耸入云,若从龙潭仰首观瞻,只见飞阁临云,宛如骏马腾空,凌空追月,故改名“云骧”。后绍定郡守陈映亲书“云骧”两字刻于石上,有定名于石不容更改之意。马驯有诗一首描绘其特色:“临江高阁真奇特,巍魏直与白云接。山光野色横目前,不数腾山擅雄杰。清风一榻快无边,皓月满户堪留连。闲来登眺足嘲咏,从教乞与不论钱”。“云骧风月”为长汀著名的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地处长汀县城卧龙山下的福音医院,原是1904年英国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医院,占地1655平方米,辛亥革命后改为“福音医院”。大革命时期由傅连暲任院长,从1929年3月开始为红军服务,为第一所中央红色医院,傅连暲在这里创办了中央苏区第一所“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看护学校”和“中央红色医务学校”,为红军培养了大批医务人员。</p><p class="ql-block"> 1933年3月,医院搬到瑞金,改编为中央红色医院。1941年,福音医院复办,刘赐福(傅连暲妻子)任院长。1952年福音医院与长汀县医院合并,名汀州医院。1961年,福音医院旧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福音医院照原样修复,展出傅连暲从一个基督徒成长为共和国中将的生平事迹。1988年福音医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福音医院于1908年落成,当时命名为“亚盛顿医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福音医院四周建有围墙,地势前低后高。医院有房间30间,有外科、内科、化验室、手术室及男女病房、膳厅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福音医院贺子珍分娩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福音医院设有傅连暲生平事迹陈列。傅连暲(1891—1968),福建长汀人,1925年任汀州福音医院院长,1933年任中央红色医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会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刘赐福(1896—1988),福建汀州人,1914年与傅连暲结婚。1933年福音医院迁往瑞金成立中央红色医院时,担任总务。新中国成立后,福音医院复办,刘赐福任院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福音医院治过病的中央领导有教育部副部长徐特立、刘伯承元帅、罗荣恒元帅、开国将军陈赓等。下为陈赓、武修权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福音医院休养所(毛泽东同志旧居),整座建筑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占地面积425平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军来了以后,福音医院病房十分紧张,出于当时救死扶伤的需要,傅连暲便将这里作为福音医院的休养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福音医院休养所既有中国传统风格,又采用欧式大回廊百叶窗的特点,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别墅式庭院楼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汀州福音医院休养所毛泽东卧室。毛泽东于1932年9月至1933年1月在此养病,起草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著作。毛泽东非常关心医皖的发展并与傅连暲结为摯友。在毛泽东的建议下,医院搬到瑞金,改编为中央红色医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位于福音医院休养所前的老古井。相传为宋代长汀县令宋慈带人开挖,历史悠久,被当地人称为“老古井”。老古井旁的大石头上刻着“毛主席最牵挂的井”八个红色大字。该井深3.95米,井径1.43米,是一口井身为圆形,井口呈正方形的井。井水四时维定,不溢不枯,水质清亮,饮之沁人心脾。许多居住在附近的长汀百姓,祖祖辈辈都饮用着老古井的井水。</p><p class="ql-block"> 1932年10月,因受“左”倾错误领导的打击,被撤销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职务的毛泽东来到了长汀,一直住到1933年2月,这是毛泽东七次来汀待得最久的一次。来到长汀后的毛泽东疗养于卧龙山脚下的福音医院,在休养所旁有一口老古井。在土黄色小楼里休养的那段日子,不管天气多么的寒冷,毛泽东每天早上都会和周围的群众在老古井取水,用来洗漱、洗衣服。毛泽东在老古井边与群众拉家常。刚被撤掉职务的毛泽东,仍然心系百姓生活,关心群众的疾苦。他发现这口老古井因多年没有清洗,井底沉积了不少的污泥,井壁、井沿也都长满了青苔,吊上来的水都是浑浊的,不禁为群众的身体健康担忧了起来。于是,他就领着警卫班的战士们,带头卷起衣袖和裤腿,跳下井里掏污泥、除青苔,将井清洗得干干净净,老古井焕然一新。毛泽东和警卫班的战士们一起清理老古井。毛泽东和红军战士的举动,让当地百姓非常感激,他们还特意编了一首歌曲,来传唱此事。老古井水清又甜,喝水不忘毛主席,跟着红军灭敌人,幸福生活万万年。从那以后,老古井的井水变得清澈,来这里打水、洗衣的老百姓也越来越多。毛泽东喜欢和群众在一起,常常蹲在老古井边与群众聊聊天,拉拉家常,了解社情民意。有一次,一位妇女来到老古井挑水,毛泽东顺势拿起井桶帮妇女吊水。在和她攀谈的过程中,毛泽东了解到,国民党对苏区实行封锁,一些资本家屯着盐不卖等涨价,老百姓已经半个月没有买到盐了。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在休养所召开各种调查会和座谈会,并深入城乡访贫问苦,倾听群众对地方苏维埃政府工作的意见。经过广泛调查,毛泽东发现汀州市苏维埃政府只注重扩大红军,而忽略了群众的生活疾苦等问题。于是,他便不顾身体抱恙,在福音医院休养所的卧室里秉灯夜烛,起草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p><p class="ql-block"> 时隔30年后,1962年1月,为了切实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会议期间,毛泽东特意找到当时的福建省委书记叶飞打听,汀州老古井现在还有没有水?叶飞对老古井的情况不了解,赶紧电话询问长汀当地的领导,后告诉毛主席:“老古井不但有水,而且周围的老百姓至今还在使用这口水井。”毛主席听后,欣慰地笑了。毛主席关心老古井的故事,至今仍是长汀城里口口相传的佳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原汀州试院),现为长汀县博物馆,位于长汀县汀州镇兆征路41号,汀州古城历史建筑的中轴线上。占地一万余平方米,由门楼、空坪、大堂、号房、后厅、厢房组成,建筑古朴、环境清雅,规模宏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汀州试院旧址始建于宋代,原是汀州禁军署址,元代为汀州卫署旧址,明清两代辟为汀州试院,是汀州所辖八县科举应试考秀才的场所。正中的大厅是试院的大堂,两边复原的房屋就是原来考试的号房,大堂后面的房屋是学使和募客以及上面派来的监考人员住宿的场所,是古代汀州作为闽西八县文化中心的代表性建筑。近代是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现代则为长汀县博物馆。不同时代的不同用途恰好反映了汀州历史发展及其属性。大门的三套牌子,曾经与现在的三个用途,是汀州历史一个极具象征和代表性的景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试院前面有两棵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柏树,系种植于唐代的古柏,据专家测定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树龄正好与汀州城同年,是汀州古城的历史见证。古柏树干粗大,要三个人才能合抱,树高约12米,是长汀县极其珍贵的柏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汀州试院旧址曾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隆重召开,大会通过了《土地问题》、《实行劳动问题》等一系列重要决议和宣言,正式宣告成立福建省苏维埃政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长汀作为福建苏区首府和中共苏区经济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红军故乡”。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毅、叶剑英等中共领袖、开国元勋都曾在这片青山绿水间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而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和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则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洒下了最后一滴鲜血。</p><p class="ql-block"> 此处举办基本陈列有《汀州客家历史陈列 》《共和国闽籍将军陈列》《中央苏区红色小上海陈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瞿秋白塑像,系瞿秋白老家江苏常州的乡亲们赠与长汀县博物馆。瞿秋白,江苏常州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别离中央苏区进行长征后,瞿秋白奉命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战争。此时,国民党反动派调集几十万兵力向中央苏区进行“全面清剿”,到处都是腥风血雨。1935年2月初,中央分局为保存干部,便决定将瞿秋白等主要干部送往香港或上海。 和瞿秋白一起转移的有邓子恢、何叔衡、张亮、周月林一行人,他们从瑞金九堡出发,途经了长汀四都汤屋村,一路昼伏夜行,终于在2月24日来到长汀濯田梅迳村。2月24日拂晓,瞿秋白一行来到濯田梅迳村大山中,决定在这里休息吃饭,下午再走。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驻扎在当地的国民党保安团发现了瞿秋白一行,国民党保安部队立即包围了梅迳大山,瞿秋白不幸被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瞿秋白被押解到宋希濂的36师长汀师部。面对敌人的审问时,瞿秋白自称叫林祺祥,是个普通的行脚医生。 1935年4月下旬,时任国民党第36师师长宋希濂,接到蒋介石从南京发往的密电,该密电称:“据可靠情报,共匪头目瞿秋白在你部俘虏群中,务必严密清查。”原来,瞿秋白被捕后,国民党捕获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万永诚的妻子徐氏。徐氏经不住严刑拷打,供出瞿秋白在长汀县被俘的消息。1935年5月初,经反复确认,瞿秋白的真实身份被暴露,时任国民党第36师军法处处长吴淞涛,带领叛徒郑大鹏一同突击审讯瞿秋白。瞿秋白坦然一笑说道:“既然这样,我也用不着继续伪装身份,瞿秋白就是我,10多天来,什么林祺祥,上海人的笔供和口供,就算当作一篇小说吧。”由此可见,瞿秋白即使真实身份被叛徒指认,他也丝毫没有慌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为关押瞿秋白同志处放风的院子,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树,这棵石榴树是原物,有近百年的历史,它是秋白同志这段无言历史的见证者,也陪伴了瞿秋白同志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41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5年5月9日,瞿秋白被拘押在位于长汀城汀州试院的国民党三十六师师部,这是一间阴暗的房屋,房内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两把椅子,窗户被封死,门口有2名武装看守。瞿秋白同志在关押处的书房书桌上写下了著名的自我解剖长文《多余的话》。“永别了,亲爱的同志们!这是我最后叫你们‘同志’的一次”这是他在长汀狱中写下的《多余的话》一文中的话。</p><p class="ql-block"> 关押期间,蒋介石授命国民党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等人对瞿秋白进行多次劝降。宋希濂在这里奉蒋介石的命令劝降瞿秋白,命令中写道:“如不服从,就地枪决,照相呈验。”瞿秋白在这里关押了41天,在这41天里,他没有出卖党,没有出卖革命。</p><p class="ql-block"> 1935年6月初,宋希濂将提审瞿秋白一切细节,包括案卷发给蒋介石,请他做定夺。6月17日,蒋介石回电,他下令宋希濂立即就地处决瞿秋白。当天晚上,宋希濂和他的参谋长向贤矩、政训处长蒋先启、特务连长余冰研究执行蒋介石命令的具体办法,商定6月18日上午10时在长汀中山公园执行枪决。这一夜,宋希濂彻夜难眠,特意嘱咐部下好酒好菜的招待瞿秋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5年6月18日早晨,起床后的瞿秋白,换上了洗净的对襟黑褂、白裤、黑袜、黑布鞋。梳洗毕,上午早上8点左右,瞿秋白泡了一杯浓茶,坐在方桌前,点支烟、喝杯茶,再翻阅唐诗,吟读着、思索着,则挥笔写“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绝命诗时,三十六师特务连长廖祥光闯进房内,出示了蒋介石“就地枪决”的电令。瞿秋白很镇定地把诗写完,并附跋语,末署“秋白绝笔”字。瞿秋白来到隔壁的长汀中山公园,信步行至亭前,已见小菜四碟,美酒一瓮。他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随后,瞿秋白缓步走出中山公园,手持香烟,神色不变,沿途用俄语唱《国际歌》《红军歌》。到达罗汉岭刑场后,盘足而坐,还回头微笑地对刽子手说“此地很好”,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饮弹洒血,从容就义,时年36岁。</p><p class="ql-block"> 1935年6月18日,在戒备森严的长汀中山公园里,瞿秋白留下了这张就义前的照片。他上身穿黑色中式对襟衫,下身穿着白布短裤、黑袜黑布鞋,背着双手、昂首直立,神情自若、面带微笑。这笑容,是对死亡的不屑一顾,是对道路选择的无怨无悔。这是瞿秋白烈士最后的风采,牺牲时,年仅36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月18月9点20分左右,瞿秋白在政训处长蒋先启的陪伴下,神态自若地走出大门。宋希濂站在办公室里看着瞿秋白一步步走向刑场的背影,他立正站好,向老师行了最后一个注目礼。行刑前,瞿秋白向行刑队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要坐着受刑而不能跪着,二是子弹不能打头部。并当场做了演讲,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盘曲着双膝坐在草地上。事后,宋希濂叫人买了一口上好棺材装殓,埋在中山公园旁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瞿秋白烈士纪念园,位于长汀县城罗汉岭。1951年在瞿秋白烈士就义地建"瞿秋白烈士纪念碑",1982年重修,1985年又重建。园内有瞿秋白烈士纪念碑和纪念馆。1986年10月被民政部公布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中宣部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汀州刘氏家庙位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汀城乌石山(古称龙首山)下王衙前,</span>始建于北宋淳化三年,奉祀三国时蜀汉昭烈帝刘备次子鲁王刘永及入闽始祖刘祥,故称“王衙”。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后裔繁衍之广、建筑所具特色著名于西闽。</p><p class="ql-block"> 汀州刘氏家庙的建筑为明代风格,占地1000多平方米,有门楼、边门、照壁,上中下三大厅,从前还有福德祠、朱子阁,桃园结义亭、左右厢房所组成,总共房间69间。正堂为单檐歇山顶式,面阔4间,进深4间,抬梁式结构,11檩前步郎,琉璃盖栋,屋檐梁柱,门栏窗格,门楼为三间四柱桥形式样,前有石砌台阶,有石狮一对。</p><p class="ql-block"> 据史志载:宋未文天祥和太平天国石达开部义军曾驻兵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汀州刘氏家庙</span>。苏区前,此处是“训政人员养成所”,培养大批工农革命干部,苏区时为兆征县委,兆征县苏维埃政府办公址。前空军司令刘亚楼上将,年少在汀中读书时,就住在此处。</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