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的时候,一看校历表,我们都惊呼:哇,这个学期那么长。今天回首,我们还是惊呼:天呐,又过了一个学期。时间过得飞快,仿佛还没来得及努力——课中识字写字和阅读教学,学生习得方法有限啊。</p> <p class="ql-block"> 我们都知道,识字的目的是阅读,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很多学生确实认识了不少字,但仍然不会阅读。为什么?因为识字量不完全等于阅读能力。识字量可以通过集中训练迅速提升,但是词汇量、认知能力、知识积累等无法速成。所以我主张识字中要有阅读,在阅读中识字,阅读与识字是双向奔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也正是基于此,一学期来,我的语文教育教学的重点就在识字与阅读。那么,一学期来,成效如何?得失在哪儿呢?</p> <p class="ql-block"> 期末检测最基本的一个内容是认读。本次认读的是包含有课本熟字的路标、招牌、商标、地图中的文字,体现生活中识字,有难度,但并不是没有依据可猜测和推想。</p><p class="ql-block"> 通过检测,学生大部分都能正确认读,而且流畅、快速,全班完全正确认读的有26人。认不出或犹豫的主要是“电报局”“读旧书店”和“建设”这三个词。深入分析,这几个词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尽管学生养成一定的生活中认读的习惯,但是方法的东西和规律性的东西掌握不熟。比如,“中国建设银行”这六个字中,“中国”是熟词,“银行”词生活中会接触得到,“建设”二字需要猜读,这就是运用第八单元所学的猜读汉字读音的方法。而我们猜读汉字读音主要还是依据形声字构字特点,再结合图片、情境等方法来猜,这两个字,却很难从字形特点上去推测它的读音,所以需要借助图标、联系“银行”两个字以及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来猜读,所以难度很大但有法可依。</p><p class="ql-block"> 因此,可以说,认读不满分的29人,大多数是对各种猜读方法掌握不牢和不会综合运用。</p> <p class="ql-block"> 期末检测第二项内容是“朗读和背诵”,学生在给定的几篇课文中自由选择,尽可能展示自己的朗读和背诵。这两项检测考察的要点是正确、流利,如果能做到“声音响亮,用语调、速度、重音、停顿,表现相应的语气”更好。</p><p class="ql-block"> 检查的情况是能获得满分的仅有24人,其余学生或多或少会因为添字、漏字或者声音不够响亮、停顿不恰当而扣分。</p><p class="ql-block"> 回顾当时检测的现场,没拿到满分的学生,主要问题在于:一,对课文不熟;二,长期以来,在朗读过程中对于添字、漏字、回读、重复、顿读等现象没得到重视和纠正;三,识字少和识记不牢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检测是在情境中打电话的口语交际。打电话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和实践性。题目中“你打过电话吗?”“应该怎样打电话?”这不仅是提示学生回忆自己打电话的经历,思考应该怎样打电话,同时明确地告诉学生这次口语表达的要求和内容。所以得到满分的同学是相对比较多的,满分的有三十几人。由此可知,在生活情境中表达,或者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表达,容易激起表达的欲望,唤醒学生记忆中的词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是不是口头会表达,书面表达就一定很好了?不一定。口头表达,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以能说清楚为基本要求,往往不是那么严谨,用词也不会很正式,大部分人是可以做到的。但就是这个说清的标准,在书面表达中却有很多人无法达标。因为书面表达需要组织语言,两者的思维能力是不一样的——书面表达语法严格,用词“书面化”,句子较长,结构严谨。所以,会说的不一定会写,会写的不一定说得好。</p> <p class="ql-block"> 期末,我们班做了一次书面的综合测试,看图写话部分得满分的只有极少数的7人,大多数因错字、拼音错误(不会写的用拼音代替)、标点错误、内容不完整等原因而丟了1~3分,另有9人理解图意不正确、不会表达而扣掉了5~6分。总的情况看来就是口头表达满分的,在书面表达上大多数不满分;口头表达不满分的,书面表达更糟糕。</p> <p class="ql-block"> 以上问题,根源在哪儿?有没有一种途径可以把这些问题导向综合解决呢?有的,那就是阅读!可以说,阅读,能让一切问题迎刃而解。</p> <p class="ql-block"> 首先,学习汉字,不应该将汉字一个个抽离出来单纯识字,因为常识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识字不仅仅是识字的音,更要辨识它的形与义,借助词语和句子甚至语境学习汉字,有些话外音、言外意,在阅读中就意会了,这样,语感在阅读中培养起来了。不断的阅读,哪怕是“连滚带爬”“囫囵吞枣”地阅读,孩子对语言的感受力也会越来越强。</p> <p class="ql-block"> 其次,阅读促进识字。识字量和识字能力是一种习惯积累的结果,是需要从小便有意识去培养的。如果在学校教学中学生领悟识字的思路和方法,那么课后是否对汉字进行了有效的复习巩固,最终成为决定孩子识字量的重要环节。如何复习巩固?做题?不,结论是阅读。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小学低年段拓宽识字量最有效果的方法,因为阅读促进识字——他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回顾学到的识字的思路,运用识字方法——也就是说,他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猜读。</p> <p class="ql-block"> 阅读增强孩子的自信。自信是一种很强的力量,他会帮助孩子不断地积极向上。孩子的阅读水平就是识字量的直接反映,识字量大的孩子,读书时表现得自然大方自信,朗读流畅(识字量少的孩子,读书明显磕磕巴巴,发音不够准确,别说自信,甚至都会觉得自卑)。流畅自信的朗读、大方自然的姿态会给孩子暗示,让他不断的自觉努力,一种良性的循环。</p> <p class="ql-block"> 但是,阅读并不是看一遍就罢了,应有一定的目的和做法。比如:</p><p class="ql-block"> 第一步,让孩子认读一遍,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大意。第二步,用一两个问题帮助孩子了解所读文本的大概内容。第三步,让孩子说一说,所读的文本中哪个部分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者自己最喜欢其中什么内容。</p><p class="ql-block"> 慢慢地,就会使孩子懂得,读一篇文章,不但要读通语句,而且还要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长期坚持,无声无息地就培养了孩子的分析和概括能力。</p> <p class="ql-block"> 杨绛先生说:“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活着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书,虽然不能帮你解决所有问题,却能给你一个更好、更全面的看待问题的视角。”对于一个低年级的孩子,他的阅读并不是为了怎样解决问题,而是大量的积累,内化,终有一天,服务于他的语言输出,帮助他自信表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