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育伴随着一个孩子成长的各个时期,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涵盖了孩子教育的全部。就占比而言,学校教育占比30%,社会教育占比20%,而家庭教育占到的比重高达50%。从各个教育的比重来看,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其中,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亲子陪伴关乎孩子的一生。父母能否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影响孩子的未来发展。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父母都不能缺位,否则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健全心理的建立。</p> <p class="ql-block"> 1.有效陪伴的缺失,不利于孩子接纳父母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亲子陪伴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孩童时期。通过父母的陪伴,孩子逐渐构建起对自己和周围的认知,进而判断这个世界是安全还是冷漠的。</p><p class="ql-block"> 孩子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沟通与陪伴。高质量的陪伴应注意三点:时间的保证、爱和情感的投入、一起做有意义的事。父母以什么样的心态跟孩子相处非常关键。父母跟孩子的相处要有倾听、语言和肢体的交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有爱的投入,与孩子相处时眉头应是舒展的,身体应是前倾的。在孩子年幼时,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过家家、拆装玩具等,把握好发展思想、情感、能力的机会。等孩子稍大一点,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家务,一起阅读、运动等,教会孩子懂得角色的定位,培养孩子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p> <p class="ql-block"> 2.父母的陪伴要用心,而不是“用力”。</p><p class="ql-block"> 家长们不要认为孩子天天能见到父母,和父母关系良好,就是一种好的陪伴。真正有效的陪伴必须要有足够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和孩子相处时间固然重要,但并不是越长越好。陪孩子要放在“用心”上,而不是在“用力”上。有的家长把“陪”理解成处处看管着孩子,包括写作业也要坐在边上。其实,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而孩子骨子里并不喜欢一个监工,或许他表面上暂时选择了屈从,但内心却绝非这样想。所以说,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在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因此,父母有时可以适当放手不管。“不管”绝不是对孩子漠不关心、不闻不问,而是一种技巧,以“不管”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p> <p class="ql-block"> 3.有效的陪伴,需要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亲子陪伴当中最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内心深处的感受。孩子在儿童期、青少年期的心理世界不同,希望家长给予的支持和陪伴也不同。</p><p class="ql-block"> 12岁以前的儿童希望“我是被爱的被关注的”。同时,他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希望“我能行”,在班级、家庭当中能够被接纳。</p> <p class="ql-block"> 到了青少年之后,孩子独立意识增强,有追求权力和渴求关注的需要。某个孩子在班里说各种各样的怪话,其实内心是希望引起关注。青少年时期是各种行为问题的高发期,如抽烟、喝酒、网络成瘾等。一部分孩子是为了追求刺激,还有一部分孩子是面对父母的不认可时作出的极端选择——我在父母眼里都是不好的,那我就自暴自弃。作为在这个年龄段的一种独特的内心写照,这种表现实质上也反映了一种渴望被认可的心理。</p><p class="ql-block"> 因此,父母的陪伴要建立在读懂孩子的基础上。父母可以做很多策略性的事情,但背后的理念是——读懂孩子、了解孩子需求,这才能让亲子沟通在一个良性的轨道上运转。</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说过: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带。父母没有实验期,当你终于明白抚养道理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教育期。</p><p class="ql-block"> 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教育不过是不同方式的陪伴而已。高质量的陪伴需要落实到吃饭、穿衣、睡觉、聊天……这些每一个平常的瞬间、每一件温馨的小事中去。</p> <p class="ql-block"> 爱到最美是陪伴,爱到极致是守护。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愿我们都能蹲下来,和孩子头挨着头,倾听他的世界,感受他的内心,珍惜这些美好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龙口市实验幼儿园 李秀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