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水浒传》的第七回,鲁智深和林冲就相遇了。鲁达此时已经有了法号“智深”,那个“鲁提辖”也早已成为了过去式。他们的第一次相遇是因为英雄相惜,接下来又有了大闹野猪林,两人成了莫逆之交。看来,只有雪中送炭才可能考验真正的友谊。</p><p class="ql-block">鲁智深这一生,最大的优点是“不怕”,但他不是那种“暴虎冯河”的鲁莽,他是发自内心的不怕!林冲在岳庙前与高衙内的冲突中,因为怕高衙内的老子高俅,于是忍了下来,但鲁智深不但不理解林冲,反而大声说:“你却怕他本管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叫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他说的是心里话:他因为不怕,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老父女;他因为不怕,在垃圾和尚们的挤兑下,大闹五台山;他因为不怕,在桃花村一副光头,一条禅杖迎着桃花山五六百的草寇破口大骂!因为不怕,即使被贺太守捉住,仍旧大声斥骂:“你这害民贪色的直娘贼!你便敢拿倒洒家!”让贺太守又痛苦又苦恼还愤怒:这大胖和尚真是彻底的鄙视自己……而鲁智深的“不怕”从来没给他带来过真正的麻烦,即使被捉,也凭着浩然之气让那个獐头鼠目的所谓父母官恼羞成怒,心存忌惮!他的“不怕”里面满是铮铮铁骨!</p><p class="ql-block">反观林冲,一个小小的教头,被高俅父子二人欺负,沦落到了绝境,还没有被放过……这真是施耐庵笔下最绝妙的对比,何况这二人是生死兄弟!</p><p class="ql-block">一生“不怕”的鲁智深最后是什么结局呢?那句偈语“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他杀了方腊手下的大将夏侯成,活捉了方腊,当一切都如偈语所说那样,在杭州的六和寺那里,他的大圆满到来了:在那个月白风清,水天一色的夜晚,他让自己的一生“解使满空飞白玉,令大地作黄金!”他的良知和高贵让他成佛了!而一开始在“怕”中委屈求全的林教头却败给了自己的精细:他的结局是凄凉的,讨平了方腊,林冲染患风病瘫了,也留在六和寺中,半年后离世。这个结局对他来说太痛苦了:既没有战死沙场,也没有论功封赏……</p><p class="ql-block">“怕不怕”成了林冲和鲁智深结局的分水岭,那么,究竟什么是林冲“怕”和鲁智深“不怕’的支撑?一个是他们骨子里的认同,那就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个是牵挂。</p><p class="ql-block">鲁智深是无欲无牵挂的,他的刚烈莽撞是他从不用考虑太多,反倒没了危险,他的人格尊严也来自于他从不屑于去要得到什么。他的那个提辖官在那个时候相当于七品,但他不稀罕!别人的认同和赞颂在他那里也同样轻如鸿毛!但他却最终赢得了自己!可林冲一直想保全他拥有的一切,但在一再退让中,他失去了他看重的那些。当他终于能快意恩仇之时,林冲已经失去太多了。造化就在这样得失间弄人!</p><p class="ql-block">这个世上,“多一物却添了太多危险,少一物贪嗔痴会少一点……唯有心无挂碍,成就大愿……”(《新少林寺》主题歌)。也许施耐庵在这两个人物身上寄予了他眼中的现实和心中的理想吧。他见到太多在末世中沉浮的各色人等,他的内心多希望一个民族可以有着根植于血脉的铮铮铁骨,他塑造了鲁智深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体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性精神和阔达胸怀,这也是我们至今生机勃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珍贵遗传基因!”(引号部分语出《鲍鹏山品读水浒》)。而施耐庵塑造了林冲这样屈服于现实的自我形象,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诫后人:一个人,没有了自我,没有了恪守的底线,等待他的不过是凋零的人生,还有追悔莫及的漫长岁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