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桃花源

崇山风月

<p class="ql-block">  世外桃源,是人们对风景旖旎,民风淳朴,人们自由、和谐、平等,无欺压剥削的社会描述。对于我,首先是学习用“世外桃源”成语造句,后来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知道世外桃源成语的出处,再后来又读到唐朝诗人王维的《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辩仙源何处寻”。那时的桃花源,真的令我心驰神往。随着时光流逝,不曾想桃花源(又叫康王谷)就在身边而不自知,实感惭愧。</p><p class="ql-block"> 庐山,是创造奇迹的地方。有书香浓郁的文学底蕴,又有清灯绵长的宗教氛围,那山,那水,那诗,均是苍天有意无意赐予庐山的。置身其中,能不感受到“灵境钟毓秀,百姓尽诗家”?</p><p class="ql-block"> 庐山桃花源,去过三次。初行是暑期漂流,两座南北纵向的山脉,被山间的河流分割开,分居东西两侧,于是一条狭长的山谷就这样形成了。河水从北往南随山谷流出,是暑期漂流的好去处。当时感觉狭谷长而景色美,水质清而人朴纯,并未多想,只是玩的尽兴。第二次是2022年秋季,随渊明户外进入桃花源,攀登庐山汉阳峰,才发现山谷越往里走,越变宽阔,多个山村分布河流东西两岸。而楚城墙又将山谷分为南北两部分。过楚城,便豁然开朗,里边有几个山村,安静祥和地置于山间,被繁华喧嚣包围的清静,莫非真的是世外桃源?当时有心写些文字,奈何面对桃花源熟悉而又陌生,几经动手,又几经放弃,对此我耿耿于怀,2023年7月2日,终于有机会随渊明户外的众好友,再入桃花源,看三千尺的飞流,品百年传诵的好水,享暑季狭谷的清凉,也想了却我对桃花源的心愿,这次我是认真的。</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说陶渊明心中的桃花源,就是康王谷?这就有必要先了解它的地形、地貌和历史。</p><p class="ql-block"> 康王谷这个名称的由来,据《南康府志》、《星子县志》、《庐山志》及其它史书记载:秦始皇二十四年(戊寅,公元前223年)秦大将王翦伐楚,楚怀王子熊绎避难于庐山谷中,翦追之急,天忽大风雷雨,翦人马不能前。得脱,遂隐谷中不出,因名其谷曰康王谷 。</p><p class="ql-block"> 康王谷又称庐山垄,长约8公里,谷口沿河流逆流而北上,可到康王城。城墙高约7米,城门口外墙书“楚城”二字,城内城城墙上书有“康王谷”三字,上建有垛口,横亘于康王谷内,把整个狭谷分为城内城外两个部分。高大的拱形城门之上有偏额,书“楚城”二字,两侧对联:”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唯二世起楚非秦”,高度概括了秦灭楚、而秦仅历二世便被楚推翻的这段历史,以及楚康王后裔避难谷中,在此筑城的史实。</p><p class="ql-block"> 城内有“上垄”与“下垄”之分,上垄村为督里钱(钱姓)、杜家(吴姓)、余家(余姓)、帅家(帅姓)、汪家(汪姓),下垄村为楼下村(吴姓)、吴官村(吴姓),上张村(张姓)。在谷帘泉对面有一山(山谷西边),其山腰有一村庄,叫“半山康家”,这些村子均处康王城内。 据说</p><p class="ql-block">,“半山康家”有条祖训:康姓不得与熊姓通婚,皆因康王为熊氏后裔,避难后,改姓康的原故。康、熊二姓至今仍然保留着互不通婚的习俗。山谷尽头乃崖壁险峭,有潭名乌龙潭,汇聚筲箕洼之水。筲箕洼在笃里钱村,有小道直达汉阳峰。由此可见,桃花源地形为山间盆地,东西北均为高山,唯南向为狭谷出口,盆地内有河流,有山地,岂不是人间佳境?</p> <p class="ql-block">  桃花源,源于陶渊明晚年创作的脍炙人口的散文《桃花源记》, 这样一个令人羡慕的桃花源究竞是否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历来众说纷纭。《桃花源记》只是一篇文学作品,是以一个真实地方为原型,加以自己的虚构和想象而写成的。那么, 陶洲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究竟应在何处?至今有影响力的说法有二种。</p><p class="ql-block"> 其一,在武陵(今之湖南桃源县境);依据《桃花源记》中有“武陵人”捕鱼为业,而湖南武陵境内有桃源县,桃花源就在桃源县。据考证,桃源初设县制于宋朝,由隋朝的武陵县改称,距陶渊明写作《桃花源记》晚数百牟之久。至于《桃花源记》中所称的“武陵人”,本是暗指陶渊明自己。因为陶的远祖是湖南武陵人。《桃花源记》中用“武陵人”三字,以示不忘先祖。这种称谓,历来屡见不鲜。例如,姓陈的称“德安义门陈氏”,姓李的称“陇西李氏”,姓钱的称“彭城钱氏”,诸于此类,都是指他们老祖宗居住的地方,并非本人实住之地。历史记载,陶渊明生于柴桑,长于柴桑,死于柴桑。他的六十三岁生涯中,并未曾到过湖南武陵。</p><p class="ql-block"> 其二,柴桑庐山的康王谷(又名楚王谷,今江西星子县境);柴桑本是陶渊明的故乡,晚年更是没出过浔阳,一山之隔的康王谷的地形地貌与《桃花源记》描述的极为相似。据文献资料记载,《桃花源记》中描述的村人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再看看康王谷这个名称的由来,应是文章中真实存在的那部分。因此《桃花源记》中想象虚幻部分源于陶渊明的“大济苍生”的政治理想,真实部分应该源于星子县(今庐山市)庐山的康王谷。</p> <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2日(星期日),渊明户外再入桃花源,正值暑季,这里无凝是纳凉品茶的首选之地。沿着河谷,幽长曲折的公路直通狭谷里,山色正浓,远山雾气升腾,白云漂缈,河水一路欢歌,流向山外,河流边高大的枫杨树,如绿色帐蓬,守护着河水。我们迎着流水和凉风,直至楚城之下。驴友也正汇集于此,在城墙之下合影。我想,如此狭长的山谷,山林茂密,沿河曲窄而隐蔽的羊肠小道,外人发现此地已属不易,何况进入谷中。反之,古人出山谷一趟,也同样困难,有水有地有林,物资丰富,这就形成世人理想之中的桃花源!桃花源,现成为庐山景区之一,有公路直通楚城,已不在远离人间,与世隔绝。</p> <p class="ql-block">  我们随队进入康王城内,远远几个山村,着落在河岸两边,地里长落庄绿油油的庄稼,桃树长满果实,至今仍显青涩,不知何时成熟?而山外面的桃树上的桃子早己不见踪影。偶尔看见有人在田地间耕作,大概年轻人都搬到城里工作生活去了,这片美丽而富传奇色彩的土地上,只剩老年人留守,深情地望着这片宁静、美丽、充满童年回忆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桃花源的山色,入眼皆是靓丽。桃花源的水,入口净是甘甜。苍翠的山峦,时不时被浮云遮掩,如同仙山耸立于云端。山谷内尽是溪水哗啦啦流淌,如舞如歌,那冰清亮澈的溪水,捧一把水饮,口中生津,干渴顿消。</p> <p class="ql-block">  谷帘泉发源于庐山最高峰—汉阳峰,流入桃花源,即康王谷。它在山谷东面被山崖所阻,越崖而下,喷涌而出,散落纷纷,悬注如瀑如雨,又如横挂的玉帘,为庐山桃花源中的胜景。“谷帘泉”的泉水为桃花源景区山涧泉水,唐代茶圣陆羽,当年在游历名山大川、品鉴天下名泉,将此处水列为“天下第一泉”,水质清澈,富含微量元素的泉水,泡茶、煮饭、煲汤,入味皆有别于其它地方的泉水。人们为了纪念茶圣陆羽,特意将他的雕像,立于桃花源中。</p><p class="ql-block"> 朱熹游于此地,盛赞之。手书“谷帘泉”三大字刻在“天下第一泉”的瀑布旁边的崖壁上,十分壮观醒目。</p> <p class="ql-block">  好山好水煮好茶,群内煮茶品茶高手,非雄鹰、圆圆莫属。雄鹰头戴遮阳帽,上身穿黑色速干衣,与美国西部牛仔一般精干,而西部牛仔却不知茶道为何物。圆圆头戴大框墨色眼镜,身穿嫩青色轻薄防晒衣和橙红登山长裤,把鲜亮的精神气质完美呈现。舀水取茶点炉煮茶,动作老练,有条不紊,一气和成。顿时茶香四溢,各驴友举杯同欢。淡淡的一杯红茶,飘溢着清香,让岁月在泉水里浸润出着色的芬芳。不知是水的优雅还是茶的茗香,面对青山,天下第一泉,不禁感叹:人生三杯酒,万事一壶茶。</p> <p class="ql-block">  山谷清泉缓缓流过,带出阵阵凉风,静谧的山间树荫之下,俨然成了避暑的天堂。我们用过午餐,品完香茶,把桃花源的清凉渐渐带入梦乡,那只具有灵性的蝴蝶,停留雪儿弯曲的膝上,仔细打量着梦乡中的雪儿。不知是雪山侵占了蝴蝶的领地,还是蝴蝶误认为雪儿是一片花丛?这或许是桃花源中的和谐吧。</p> <p class="ql-block">  回程我们走在幽静曲折的石路上,一巨大牌坊立于路中,上书“天下第一泉”,有对联曰:“桃花源甲人间胜景,谷薕水冠天下名泉”。牌坊前的平台,是天赐歌唱的好地方,海帅领队指挥队形,队员金嗓子胡小琴领唱,歌唱河山壮美,歌唱祖国富强。红色激昂的歌声和渊明户外的团结友爱精神,在山水之间升华,当代社会,和谐平等,处处皆是桃花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