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数学文化,提升核心素养

平邑县流峪镇中心校 华珊

<p class="ql-block">为推进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也为广大教师搭建研究学习的平台,7月6日、7日,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了“基于数学文化的课堂教学研讨会”。</p> 专家报告 <p class="ql-block">活动开始,山东省教科院徐云鸿老师做出《数学文化赋能核心素养发展》主题报告。徐老师从数学文化教学研究价值、数学文化教学研究创新和研究成效等几个方面做了全方位的说明。</p> <p class="ql-block">接着,山东师范大学的傅海伦教授在《数学文化教育中的几个问题》报告中结合具体的案例从教学设计、素材选取和实施路径上向大家分析了当前数学文化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策略。</p> 课例:昆虫界的几何高手—蜜蜂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发现与提出问题是学习的开始。张</span>晓杰老师在执教的《昆虫界的“几何高手”—蜜蜂》一课中引导学生发现蜂巢的开口是正六边形,并提出为什么蜜蜂“选择”做正六边形开口的蜂巢,而不是更简单的正三角形、正方形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p><p class="ql-block">学生提出蜂巢具有空间大、省材料、抗冲击等结构特点的猜想后,张老师顺应学生思维点,通过三个活动依次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合作探究进而充分验证自己的猜想。</p> 课例:草原上的蒙古包 <p class="ql-block">刘贝贝老师执教的《草原的蒙古包》&nbsp;以故事形式,带领孩子们畅游草原。从了解蒙古包的形状特征,到深入探索图形的面积、体积等数学要素应用,再到领略蒙古包的文化魅力,将学生带入了一堂既有数学味、又充满了文化味相的实践课程,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常识,也学习了数学知识,深受学生的喜欢。</p> 课例:围篱笆的学问 <p class="ql-block">高妮老师授课的《围篱笆的学问》,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功能,深入浅出地将数学文化融入到动手操作中,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体验、反思、交流等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四次探究层层深入,有效培养了学生有序思考的数学能力。</p> 课例:有趣的剪纸 <p class="ql-block">剪纸是中国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孙晓艳老师执教的《有趣的剪纸》让学生在剪纸活动中,探究单位图案的运动方式,并发现剪纸中的规律,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不仅能够复原图形,还能创造新的图形。剪纸艺术融入数学课堂,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p> 课例:圆的魅力 <p class="ql-block">&nbsp;圆,是一个看来简单,实际上是十分奇妙的形状,中国有关“圆”的知识和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孙小涵教师执教的《圆的魅力》,从交通中的圆出发,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设计成圆形行驶起来就平稳呢?用“眼光”剥离生活情境,去除各种实物的物理属性,只留下数学上的数与形,并用圆“一中同长”的本质特征解释不同领域中圆的广泛应用。</p> 心得感悟 <p class="ql-block">这次数学文化研讨会让人叹为观止,数学与文化的双线融合,更让学生乐于求知、善于合作、充满兴趣、回归生活,学习的体验感、代入感更强了。引领教师真正体现“以生为本”“关注学科素养”“立德树人”等新课标理念,育人质量大大提升。我们将继续聚焦数学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在融合数学文化中力求削枝强干,以释放学生自主发展空间,彰显数学文化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p>

数学

学生

文化

课例

剪纸

学习

蒙古包

素养

老师

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