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万胜公社黄会源招工都走了”,这条爆炸性的消息像燎原之火迅速在成都13中知青中传开。各种相关消息纷至沓来,大道的,小道的,传说的,猜测的,五花八门,林林总总,“他去的是眉山思蒙车辆厂的嘛,待遇好得很,今后生老病死</b></p> <p class="ql-block"><b>眉山思蒙车辆厂</b></p> <p class="ql-block"><b>国家都包了。”,“现在黄会源每天早晨吃食堂,稀饭、馒头安逸得很!(很惬意的意思。)”,“人家不仅拿工资吃商品粮,每年还不要布票就发两套劳动布工作服。”,“人家现在港得很(很行的意思。),追他的女娃子(成都土话,就是姑娘的意思。)起串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消息满天飞,知青们的心彻底被搅动了。</b></p> <p class="ql-block"><b>知青下乡1</b></p> <p class="ql-block"><b>知青下乡2</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69年1月,成都13中全校同学下乡到四川眉山县当知青,同学们都分在这个县各个区的公社,每天辛勤地劳动已经快3年了。</b></p> <p class="ql-block"><b>知青劳动1</b></p> <p class="ql-block"><b>知青劳动2</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如果没有招工,没有隔三差五就有同学招工回城当工人,大家尚能安心种田。但是自从1971年初眉山思蒙车辆厂招工开始,陆续有工厂到农村招收知青进厂当工人,广大知青的心躁动了。不管当初扎根农村口号喊得多响的人,面对招工回城都是挡不住的诱惑,人人都想找机会招工回城。</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71年3月,有一天在王沟场上赶场,听同学说成都红旗拖拉机厂来眉山内招,我马上回到生产队,找郑家老四借了自行车,一溜烟在崎岖不平的土路上骑了48里赶到县城。</b></p> <p class="ql-block"><b>去县城的土路</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其他同学可能认为我有点神,人家是系统内部招工,你又不是红拖厂系统的子弟,你跑去干什么?可是我认为,要想被招工就应该尽量接近招工师傅收集信息,说是内招,万一还有外招的机动名额呢?说不定争取一下就可能争取得到。即使没有机动名额,各路招工师傅都要通过乐山地区革命委员会,再分到眉山县招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很可能知道一些其它单位来眉山招工的信息,这对每天在基层生产队劳作,消息闭塞的知青来说就极其珍贵。同样是知青,这就是对招工的认知上,积极与保守的差距。</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赶到县城,在知青办公室问到招工师傅住在红旗旅馆,我赶到旅馆找到招工的朱师傅,他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坐下午4点的车回成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见面我先给朱师傅把烟点起,把开水给他倒起(那时没有茶叶),龙门阵摆起(就是聊天)。朱师傅人很随和,一点没有架子,他一个人也没啥事,所以很乐意给我摆龙门阵。他告诉我,除了内招本系统的子弟,确实有几个机动名额,招收有特长的知青,但是这次已经招了几个会打篮球的知青,这次招工所有手续都已经办完了。我说我以前是学校宣传队的,会跳舞,会拉二胡,我也会打篮球,尤其是打乒乓。那时稍微大一点的工厂或单位都有宣传队,篮球队,乒乓队,所以都很欢迎有些文体特长的知青。</b></p> <p class="ql-block"><b>当年的13中宣传队,最后一排右起第3人是作者。</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确实我也没有吹多大的牛,后来调回成都后,我是林业厅乒乓队的成员。朱师傅看来很喜欢我,他把我的名字和生产队都记下来了,说他们可能还会来眉山招工,下次来一定想办法招我。另外告诉我一个非常有用的信息,他听说乐山文工团最近就要来眉山招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告别朱师傅之后,我来到县文化馆,找到黄馆长一问,得到确切消息,乐山文工团最近就要来眉山招收舞蹈和歌唱演员,具体哪一天来说不准,只有经常来打听。</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当天回到王沟公社后,我马上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远在白云大队的原校宣传队跳舞的吴刚同学,我们相约第二天一起,再次前往县城等候招工师傅。</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二天我们兴冲冲地再次赶到县城,去了县文化馆打听,乐山文工团还没有来。我们度日如年地在眉山红旗旅馆住了几天。</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每天一个床位的住宿费是3角钱。我们生产队一天全劳力挣9个工分,折算成钱才1角6分,3角一天的房费对我们来说太昂贵了,我们两人就只住一个床位,一人睡一头,那时的困苦现在的人很难理解。我们趁这几天等待的时间,在旅馆的空地上拼命地练功,想把早就因为干农活荒废的舞蹈功夫再捡回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终于在第3天,乐山文工团的来了,并在县文化馆开始考核。乐山文工团的老师问谁是吴刚?因为有乐山文工团的舞蹈骨干演员韩薇正推荐了吴刚,这次来眉山就是要找吴刚。老吴喜出望外,韩薇正与他当年都在省革筹的大型歌舞《四川很有希望》中跳舞。</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老吴表演了当时在《四川很有希望》中跳的黑人舞,可是由于过于兴奋和紧张,加上长期干农活躯体变僵硬,舞蹈动作的节奏与音乐有点不合拍,有的地方踩不到点子上。考完跳舞又考唱歌,老师对他唱歌不太满意,尤其是声音小,音色不太理想,另外觉得他的脸盘偏小,不好化妆,老吴这次悬了。其他各区来报考的人一一进行考核,老师都不满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终于轮到我考核了。我抱着“与其吓死,不如拼死”的心态,一点也不怯场。先大声自我介绍,然后跳了一个自编舞蹈“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看来老师有点欣赏。接着老师叫我劈叉压腿,要考一下我的韧带功夫。我觉得好像有点希望,一激动,竟然轻松地撕了一个卡子。我的天哦!早上在旅馆练功的时候都还有点撕不下去,现在却有如神助,卡子撕下去稳稳地贴着地面 ,再把下巴放在腿上,双手抱住脚尖。老师说:“可以可以,不错,行了。再叫我唱一首歌。平时每天收工没事就经常唱歌,我就唱了一首熟悉的“四渡赤水“,老师对我唱歌也比较满意。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问我是不是真考虑好了当演员,我受宠若惊,忙不迭地地回答:“愿意愿意,非常渴望。”接着老师又叫下一个人进行考核。我和老吴在文化馆等到下午所有考核完成之后,黄馆长告诉我们,我被选上了,叫我回去等正式通知。</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忐忑不安与期待中等到5天后的下一次赶场,我又来到县城,到文化馆找到黄馆长一问,怎么还没有收到通知?黄馆长告诉我,就在我离开的第二天,就有人来反映你出身不好,所以文工团就另外招收人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消息像一盆冷水浇了我一个透心凉 。我说我的家庭成分是职员,虽算不上好,但文工团招工也应该是可以哦?可是现在木已成舟,说什么都没用了。</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失魂落魄地从文化馆出来,半天没有回过神来。我在街上晃晃悠悠漫无目的地走着,脑海里一幕一幕地晃过下乡以来的生活画面:生产队一年只能分到6两菜油,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吃清水煮菜,蘸米汤和辣椒面,严重缺乏油荤,想吃肉是挥之不去的欲望;我们知青一人一间一丈见方的住房没有窗户,门一关一片漆黑,只有干打垒土墙上裂开的一条条裂缝透进户外的阳光;一到雨天,稻草屋顶四处漏雨,盆子、碗、瓷盅、塑料布都用来接漏雨;房间里的泥地十分潮湿,落一张纸在地上,第二天纸都是湿的;床下泥地上长出来的青杠树苗,从下往上把席子顶来拱起,铺不平,必须要用镰刀把床下的树苗割掉;由于没有贮藏室,队里发的红薯、花生、黄豆等等都堆放在寝室里,因此每天晚上老鼠多得吓人。天天都在老鼠的撕打声中入睡,晚上睡觉,老鼠踩着身体,甚至踩着脸跑过是常有的事。老鼠舔脚趾手指也经常发生,你醒了一动老鼠就跑了。有一次老鼠舔我的食指,我被舔醒了,我一动不动,老鼠竟然大胆地慢慢含住我的手指,见我还是不动,这时老鼠开始用力咬了,我用力一挥手,老鼠被我甩脱砸在墙上,然后惊叫着逃走了…想着想着突然我清醒了,不能被击倒,只有百折不挠地靠自己才能走出困境。想到这里,我又振作起来,这次不行还有下次,我才20岁,不信今后就没有机会了。</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繁忙的农活中,不知不觉间就到10月份了,趁着队上此时农闲,活路不忙,知青们纷纷四处出击,找寻招工机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上一次为了招工,一天之内飞车追赶招工师傅120里(请见《飞车追招工》),虽然没有成功,但是跃跃欲试的劲头更足了。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说不定哪一法式弄对了,招工就成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最近接到家里来信,说林业系统招工又要来我们眉山,而且林科所发明了光学树脂胶,要建立生产车间,只要党委研究同意,军代表签字,我内招回林科所就有希望。</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过了几天,林业系统在西昌的雅砻江水运局果然来万胜区内招林业系统子弟。我赶到万胜区招工师傅住的旅店,只见唐师傅的房间被知青们挤的水泄不通,我看见房间门口贴的内招名单上有我的名字,看着人这么多,我就不挤进去询问了。我从万胜走了20里回到生产队,把队上分的花生炒熟,再带上一瓶从成都带回来的酒,又直奔万胜唐师傅住的旅店而去。再次赶到万胜已经是晚上8点过了,我先到旅店登记了住宿,然后去唐师傅那里。此时知青们早走了,只有唐师傅一人,我和唐师傅一边喝酒,一边吃花生,相谈甚欢。我了解了雅砻江水运局的情况,也向唐师傅详细介绍了我下乡以来的情况,也特别讲到四川省林科所可能要来招工。唐师傅非常理解,他说到哪里去你自己选择。第二天清晨我告别唐师傅,直接去了县城。</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在县城知青办没有打听到林科所来招工的信息,走出知青办,我就在县政府附近溜达,看能不能有幸碰到招工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突然一声“小杨,你怎么在这里?“我抬头一看,大吃一惊,随即大喜过望。这不是林科所的陈叔与黄叔吗?难道他们是来招工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真猜对了,他们刚到眉山,就是专程来眉山招我的。林科所军代表签字,省林业厅批准,就是招收我到四川省林科所工作。这不是天上掉馅饼砸中我了吗?我使劲掐了一下左手,又摇了摇头,努力使自己清醒一下,该不是做梦吧?幸福真的来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事不宜迟,我们在县政府办完招工手续,马上坐班车赶到万胜区,在区上盖上同意招工的公章之后,由于区上到公社没有班车,我们立刻又步行18里赶回公社。在离开万胜之前,我找到雅砻江水运局的唐师傅,告诉他省林科所招工的师傅已经来了,我决定到省林科所。唐师傅祝福我,说任何人面临这种情况都会和我一样的选择。</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们匆匆赶回王沟公社,找到管知青的团委雷书记,谁知他开口就说:“听说他出身不好,不行。”。陈叔不乐意了,他说:小杨的父母都都在我们系统工作,他家庭出身有没有问题我们最清楚,如果有问题就不会特批内招他,并且马上把军代表签字,林业厅批准,乐山革委会、县革委会批准,万胜区同意的各种批文拿出来摆在雷书记面前。雷书记无语了,但是马上又说,听说他劳动表现不好。这可是一条硬杠子,只要有这一条,公社就有充分的理由不放人。趁着陈叔、黄叔与雷书记争论之时,我飞跑回2里外的生产队,找到队长和大队支部委员雷会计,简单说明情况,请他们跟我到公社去作证,本来还想去大队找吴书记,怕时间来不及,就和队长、雷会计一起匆匆赶到公社。他们向雷书记证明我修大寨水库,平时栽秧打谷,干农活都表现很好,到现在挣了2000多工分,在全大队知青中是最高的。雷书记突然又抛出一条理由来:“他已经被雅砻江水运局招收了,应该去西昌而不是成都。”陈叔说:“这是我们林业系统招工,到哪里去是我们内部调节,不信你打电话问区上。”雷书记当场就打电话到区上,刚巧雅砻江水运局的唐师傅正在那里,马上回复他:“知青到哪里是由我们内部调节。”这下雷书记彻底无话可说了,可是还是嘴里嘟嘟啷啷地说:“应该去西昌,到艰苦的地方更锻炼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就是这个雷书记有肺结核,到成都治病,全程都是我们队一个知青的医生家长安排的。今年公社直接下招工推荐指标,把这个知青招进厂调回成都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其实知青表现怎么样?和贫下中农关系怎么样?对雷书记来说通通都无所谓,关键是看对他有没有用。我连忙对他说:“雷书记,我幺爸是川医胸内科的医生,以后你有什么事用得着我,我一定尽力。”这时黄叔对他说:“你要是再不放人,就跟我们一起到区上去说理。”陈叔说:“不行的话,我们去县上,去乐山讲理都行。”雷书记马上起身到公社书记和社长办公室,几分钟后就在招工文件上签字同意,并盖好了公社公章拿给我们,至此心中悬着的石头才落下来,一波三折的招工终于成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过了几天,办好一切手续,1972年1月12日我告别生产队父老乡亲,回到成都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工作。</b></p><p class="ql-block"><b>照片来自【成都王立公众号】</b></p><p class="ql-block"><b> (网图、侵删)</b></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