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书圣故里历史街区是绍兴市区历史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区域,荟萃着影响中华文化进程的绍兴名士“书圣”王羲之和“学界泰斗”蔡元培的故里,也是刘宗周、黄宗羲等历代名士的求学圣地。看,这里貌似一副水墨画,漂亮至极。</p> <p class="ql-block"> 当我踏入游书圣故里,我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书圣们曾经生活和创作的年代。这个古老的城市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处处都弥漫着书香的气息。我心中涌起无尽的敬意和感慨。</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古老的石板路面,两边古朴的民居,水路并行,河街相邻,徜徉在街区的行人不急不徐,古时车马驱驰的风雅,已被历史的尘烟所席卷。我们如痴地呼吸着古朴的淡墨气息,细细品读这片历史街区。</p> <p class="ql-block"> 书圣——即王羲之(303-361),东晋大书法家,字逸少。原籍山东临沂,12岁那年随家族南迁至浙江绍兴。在绍兴曾出任会稽内史和右军将军,被世人尊称为“王右军”。</p> <p class="ql-block">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每天坐在池子边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p> <p class="ql-block"> 古宅所以名称戒珠寺,还得从一段历史故事讲起。相传王羲之住在此宅时,曾失落一颗自己非常喜爱的明珠,当时怀疑是一位与他过往甚密的老僧所窃。老僧得知自己的友情被怀疑后,也不作任何解释,只是郁闷不乐,最后含愤而死。事后发现,明珠原为王羲之家中的白鹅所误吞。王追悔莫及,舍宅为寺以纪念老僧,并亲题“戒珠讲寺”匾额,表示戒绝玩珠之癖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 里弄小巷、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青石板路、庭院深深,让社区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水文化、桥文化、酒文化、街市文化,成为绍兴历史文化古城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 相传,当年王羲之看见有位头发花白的老婆婆抱着一大包扇子在桥上叫卖,但是没人买,就好心帮她题字,这让她的扇子销量大增。于是,老婆婆又编了许多扇子让王羲之题字,王羲之知情后忙从边门溜到一条小弄里躲着,等到老婆婆走了才回家。那条小巷子,后人便称它为“躲婆弄”。</p> <p class="ql-block"> 窄窄的巷子里住户并不多,古老的院子里种着花花草草,也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 这条“躲婆弄”现在仅剩下前半条,旧时后半条有座笔架桥,传说有一次王羲之被老婆婆惹烦,把笔扔出去正好插在桥上,得名笔架桥,现在还有此地名,桥被拆除后就下了这口井。</p> <p class="ql-block"> 好奇的我走过去,看到了里面有水,当地人用来洗衣服。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街上就有这样的井,吃水就去挑。</p> <p class="ql-block">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民国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被称为“学界泰斗”,可见学术界对其的推崇。尤其是他任职北京大学校长期间,麾下可说是精英云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马寅初、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直至今天,北京大学依然是我国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之一。</p> <p class="ql-block"> 蔡元培雕像。在雕像身后“中国为一人、天下为一家”十个字显得十分醒目,可以从中领略到蔡元培先生伟人的气魄。</p> <p class="ql-block"> 蔡元培先生出生于商人家庭、,自幼刻苦好学。17岁考取秀才, 23岁考取举人, 26岁科举入仕。为清末名翰林,28岁为翰林院编修。绍兴是蔡元培青少年成长的地方,与著名的鲁迅先生,杜亚泉先生等绍籍人士都有着深厚情谊。</p> <p class="ql-block"> 蔡先生曾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游大禹陵、香炉峰、石屋禅院、兰亭、 山石佛寺等名胜古迹。他曾与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共同编辑并出版了《鲁迅全集序》。1917年1月,他上任为北京大学校长。</p> <p class="ql-block"> 蔡元培先生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同样捍卫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爱国运动。蔡元培先生真不愧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爱国主义者啊!</p> <p class="ql-block"> “致力科学事业,争取民主自由”为主题。蔡元培先生奠定了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基础,并不断发展文化事业。他开展国际交流,争取民主自由 。坚持抗日救校。一个个感人事迹,让人不得不敬佩。</p> <p class="ql-block"> “功垂百世、德耀千秋”。 1940年3月5日,这位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在香港病逝了。这是一个全国哀悼。人们沉痛万分的日子,毛泽东主席, 中共中央致唁电。香港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致祭,港督代表罗旭、爵士、香港教师联合会前来执绋,北大同学护灵队紧随灵车,并扶柩下车。 同时重庆、广东、桂林、 昆明、延安、绍兴等各地相继开追悼会。这些纪念活动,可以充分表明蔡元培先生的丰功伟绩让人震撼,领袖故事令人折服,病逝消息令人悲痛。</p> <p class="ql-block"> 顺着走廊,不知不觉中,我便来到了小堂前,这里是蔡元培一家省亲会客,畅叙情怀的地方, 中间的一幅对联无不为这里添上了几分幽逸,生活的情趣更浓了些。对联上书写着 “竹屋依花槛。松云覆草堂”,诗意浓浓哟 ! </p> <p class="ql-block"> 小堂前的附近便是书房了,书房内摆放着一尊古钟,在门口的附近摆放着一张书柜,其对面的墙上是一块上面刻着字的书芭,书芭下方是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着文人墨客都喜好的笔墨纸砚。</p> <p class="ql-block"> 书房的旁边便是蔡家的餐室了。隐隐约约间,我仿佛看到蔡元培先生一家人正在一起吃着饭,其乐融融的。</p> <p class="ql-block"> 这是蔡元培先生家的灶间,里面有一口土灶,灶上除了那供奉神灵的供神龛外,上面还悬挂着碗柜。灶旁是一口水缸, 因为上面盖着盖子。所以缸内是否有水、就不得而知了。水缸旁的桌子上正摆放着一只古式的饭桶,两只造型别致的水桶。整个灶间还挺有韵味的,是蔡家族族人的真实生活写照。</p> <p class="ql-block"> 题扇桥——蕺山街上,因王羲之为卖扇老妪题扇而得名。题扇桥现桥为清道光八年(1828) 原址重修,桥体为单孔半圆形石拱桥,全长18.5米。桥旁竖有著名书法家萧娴题写的石碑一方,旁设圆桌和鼓形石凳,可供游人小憩。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拱圈石上有浮雕幢形,望柱头为明朝式莲花形。</p> <p class="ql-block"> 相传有一天,王羲之又过小桥,见婆婆守着扇摊,一脸愁容,顿生恻隐之心,提笔在她的扇子上各题了五个字。老婆婆看到,立刻露出了愤怒的神色。王羲之对她说,你只要对人说这是王右军题的字,每把扇子好价格。老婆婆将信将疑,按照王羲之的嘱咐卖扇。不一会儿,由王羲之题过字的扇子便被行人抢购一空了,老婆婆高兴得嘴巴也合不拢了。从此以后,这座桥就被称为题扇桥了。</p>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来绍兴旅游,不放也来这里看看吧,保准你喜欢上这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