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

王者

<p class="ql-block">杨玉环(公元719~756),蒲州永乐(今山西省永济市)人,齐国公杨玄琰之女。</p><p class="ql-block">杨玉环出身宦门世家,十岁左右其父去世,被寄养在洛阳三叔家。叔父待她不薄,不仅保她衣食无忧,还专门请人教她琴棋书画。</p><p class="ql-block">唐开元二十二(734)年,唐玄宗和最宠爱的武惠妃生的女儿咸宜公主大婚,杨玉环受邀参加婚宴,与唐玄宗十八子寿王李瑁相遇。杨玉环容貌亮丽,气质出众,李瑁文武双全,英俊潇洒,两人一见钟情,难分难舍。武惠妃央求唐玄宗成全儿子的婚事。同年唐玄宗下诏册立杨玉环为寿王妃。年龄相仿的两人婚后夫唱妇随,琴瑟和鸣。</p> <p class="ql-block">成为寿王妃的杨玉环</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现代专家利用先进的三维技术,复原的杨玉环的真实相貌。</p> <p class="ql-block">三年后,武惠妃病逝,唐玄宗非常伤心,郁郁寡欢,,寝食不安,后宫三千佳丽竟无一人能让他摆脱心中的寂寞惆怅。经高力士提醒,他想起了许多地方与武惠妃极为相似的,曾被自己称赞为“含章秀出”杨玉环,李隆基那枯槁的心一下子复活了。</p><p class="ql-block">为了得到这个美艳绝伦,能歌善舞的儿媳,唐玄宗运用皇帝权力,使出一连串手段。先以为母亲窦太后逝世五十周年祈福为名,诏令杨玉环出家为道姑,迫于父皇之令,李瑁、杨玉环不敢违抗,这对恩爱小夫妻被活活拆开;接着为安抚、补偿儿子李瑁,特意将一位勋贵韦氏之女封赐给他为妃;又赐杨玉环道号“太真”,在宫中修建“太真观”;没过多久,唐玄宗又诏令杨玉环还俗,并册封她为贵妃,是年唐玄宗56岁,而杨玉环22岁,正值青春芳华。</p> <p class="ql-block">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为尊者讳”,略去了唐玄宗强占儿媳的不伦之恋。</p> <p class="ql-block">唐玄宗李隆基(685~762)于27岁时在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在位前期,拨乱反正,励精图治,任贤用能,奋发有为,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史称“开元盛世”;但在位后期,耽于享乐,荒废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内侍高力士,唐王朝开始走下坡路。杨玉环的入宫,加速了这一进程。</p><p class="ql-block">唐玄宗不仅仅迷恋杨贵妃的美貌,更是将之视作艺术上的知音。史载杨贵妃“善歌舞,通晓音律,且智算警颖”。据说唐玄宗自制《霓裳羽衣曲》,杨贵妃随乐翩翩起舞,唐玄宗就在旁击鼓助兴,两人配合非常默契。</p><p class="ql-block">唐玄宗曾挑选乐工300人,宫女数百人,与杨贵妃一起教授乐曲、歌舞于梨园,号称“梨园子弟”。</p><p class="ql-block">唐玄宗在长安城郊骊山扩建“温泉宫”,改名“华清宫”,作为他和杨贵妃的离宫,常在那里歌舞作乐,洗温泉,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为了讨得宠妃欢心,唐玄宗无所不为。“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新唐书》)晚唐诗人杜牧曾写诗讥讽此事: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绝句》</p> <p class="ql-block">“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致使杨氏一门姊妹兄弟个个封官拜爵。杨贵妃的大姐、三姐、八姐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同浴温汤,均承恩泽;宗兄杨钊在老家时嗜酒好赌,人称“无形浪子”,亦被重用,赐名“国忠”,步步高升,李林甫病逝,竟被任命为右丞相,执掌朝政,从此权倾天下,恣意妄为。引发民怨沸腾,社会隐含着巨大危机。</p> <p class="ql-block">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地方藩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发动了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之声震天动地。叛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疏于训练的唐军不堪一击,望风瓦解。仅一个月,东都洛阳失守。叛军兵锋,直指长安。</p><p class="ql-block">唐玄宗带着杨氏姐妹、皇子皇孙、公主妃子、杨国忠等近侍慌忙向西出逃。行至马嵬坡,六军将士终于忍无可忍,认为杨国忠作恶多端才导致安禄山谋反,于是发动兵变,杀死杨国忠父子、杨氏三姐妹,并兵谏唐玄宗处死杨贵妃,唐玄宗百般无奈,忍痛让杨贵妃自缢于佛堂,并草草埋葬在路旁,才得以继续西行。</p> <p class="ql-block">因玄宗老迈昏聩,从各地赶来平叛的唐军众将领拥立没有追随玄宗西去的公子李亨为帝,是为唐肃宗,唐肃宗尊奉父皇唐玄宗为太上皇。一夜之间,远在成都的李隆基失去了所有的权力。</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太上皇开始了他一年零两个多月的流亡生活;</p><p class="ql-block">在这里,他恐惧,他痛苦,他追忆,他悔恨,他反省,他自责……,行宫里望见月色而伤心,雨夜中听到铃声而断肠,这些情感共同交织了太上皇的一场蜀中大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唐肃宗的统领下,经过一年多的战斗,长安、洛阳两都终于失而复得,平叛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唐肃宗将太上皇迎回长安。</p><p class="ql-block">回京路上,太上皇又一次来到让他伤心欲绝的地方——马嵬坡。太上皇密令挖开坟墓,准备将杨贵妃的尸骨带回京城厚葬。坟墓打开,众人大吃一惊,原来是一座空墓,只有地上散落的香囊。坊间流传,当时自缢身亡的是一个宫女替身,杨贵妃被人救回长安,后由一位日本遣唐使带去日本,并在日本度过余生,日本现有“杨贵妃墓”。</p><p class="ql-block">白居易16岁初至长安,距“安史之乱”结束仅25年,35岁写《长恨歌》,距“安史之乱”结束也不到50年,但他却采信了民间传说,《长恨歌》中写道:“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杨贵妃到底有没有死于马嵬兵变,众说纷纭,已成了一个历史的谜案。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李隆基和杨玉环今生今世已经不能再次见面。</p><p class="ql-block">当时草葬杨贵妃的地方,官衙修建了一座规制较高的“杨贵妃墓”。原是土冢,但因安葬其中的是一位绝世美女,有好事之女从墓上取土美容,据说能让肌肤白嫩细腻,一传十,十传百,致使封土被大量带走,屡封屡取,官府无奈,为保护墓葬,在土封上再砌一层坚硬的青砖。于是我们现在见到的“杨贵妃墓”是别具一格的“砖封”。</p> <p class="ql-block">太上皇回归京城,但是身份已变,杨贵妃也早已不在身边。宫内池苑依旧,太液池中芙蓉花盛开,恰似贵妃的脸,未央宫前杨柳依依,好比贵妃的眉;无论是春风拂面,桃李花开,还是秋雨淅沥,梧桐落叶,太上皇都会睹物思人,触景伤情,倍感寂寞悲伤,整日以泪洗面。</p><p class="ql-block">太极宫、长生殿依然巍峨,但人去屋空,荒凉萧瑟,落叶满阶;当年的梨园子弟白发新生,曾经的女官宫娥红颜退尽;鸳鸯瓦冷,衾寒谁共?太上皇陷入了对杨贵妃的深深思念之中!然而这么多日子以来,贵妃的魂魄却始终不曾进入他的梦乡!</p> <p class="ql-block">有个来自四川的道士客居长安,他道术精湛,能招人魂魄。被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深情厚义所感动,他决定作为使者替玄宗寻访太真。他上天入地,四处寻觅,还是无功而返。一天他忽然听闻海上有仙山,仙山上住着许多仙子,个个绰约多姿,其中一人字“太真”。道士大喜过望,来到海上,仙山虚无缥缈,亭台楼阁玲珑剔透,五彩祥云环绕四周。</p><p class="ql-block">“太真”仙子听说唐朝皇帝的使者到了,从梦中惊醒,连忙推开枕头,穿衣起床,云鬓半偏,花冠不整都顾不上了。使者一看,雪肤花貌,正是要找的人。“太真”仙子双目含情凝视着大唐天子派来的使者,连声道谢。马嵬坡生死一别,音容两渺茫。她回首俯视人间,看不到长安,只看到一片尘雾。仙凡两隔,她意识到,今生再也无法相见。</p> <p class="ql-block">到了和使者分别的时候,“太真”仙子取出生前与玄宗定情的信物,将金钗和钿盒分成两半,自己留一半,另一半交由使者带给玄宗,嘱咐使者转告唐玄宗,牢记当年七月七日在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两人的海誓山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p><p class="ql-block">诗人白居易写到这里,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生死不渝、坚贞如一的爱情所感动,但想到两人如今一在天,一在地,永远不能成为“比翼鸟”和“连理枝”,对两人的爱情悲剧深感遗憾,《长恨歌》结尾诗人写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并将这首120句的长篇叙事诗命名为《长恨歌》。</p> <p class="ql-block">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帝名爱新觉罗.玄烨,为避讳,后世改称“唐玄宗”为“唐明皇”。</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2023年春学期,我在老年大学国学班讲授《资治通鉴.马嵬事变》和白居易《长恨歌》,对“安史之乱”这一段历史和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暑假期间,我对讲稿进行重新整合和编排,以《长恨歌》作为叙事框架和行文线索,糅合历史和传说,穿插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完成了这一美篇的写作。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请有识之士多加指正!</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