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酒 壁上书”——师生书法展小记

小婵

<p class="ql-block">  博学善教的陈老师在弘扬国粹、普及书法、培养人才这条路上不遗余力,不畏困难。师生同心,酝酿了数日,第四届陈焕生师生书法展,于2023年7月2日隆重开幕,经专家评委选出入展作品六十幅,获奖作品十幅。这些作品以四、六尺为主,书体不同,风格不同。</p> <p class="ql-block">  其中的甲骨文作品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  字为心声,这些隶书作品把其朴拙雄浑、苍古奇逸表达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颜体楷书法度严峻、气势磅礴,观之令人肃然起敬。小楷作品娟秀中不失古拙,是展厅入口处最引人注目的一幅作品,书写者内在的灵秀美好也令人倾慕不已!</p> <p class="ql-block">  行书最能表达情绪的流转波动,特别着重“字”与“心境”之间的契合,写这样毫不矫情的诗句,自然要用毫不刻意、毫不做作的字体。</p> <p class="ql-block"> 这幅草书获奖作品在展览中格外醒目,得到大家一致称赞。关于大草,知之甚少,只听过“颠张狂素”的故事,他们的生命调性便是“颠”与“狂”,他们的书写,不是一笔一划的简单动作,而是解放了一切束缚、彻底酣畅淋漓的即兴吧。</p> <p class="ql-block">  行书与楷书不同,不强调法度的严谨齐整,反而追求当下的随性与意外,把艺术创作里不受刻意控制的情感流露作为重点。正如苏轼所说 “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p><p class="ql-block"> 我们行书班正处于努力临摹、学习创作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投稿,有幸几幅作品入了展。</p> <p class="ql-block">  学书路漫漫,目前我们班已进入行草学习阶段,正在临习王羲之的《十七帖》。《十七帖》属碑刻版,这些石碑文字,最初虽然也用毛笔书写,但负责石刻的工匠难免会有刀刻的技法介入,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来毛笔书写的线条美感,初学者很难正确辨识。幸而有陈老师悉心讲解、全力引导,使我们对以二王为主的魏晋文人的行草书风,有了基本的认识和正确的书写方向,也有了坚持学习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 “花间酒,壁上书” ————老师的作品体现的是书法功力、文化底蕴,亦是生活情趣、人生境界。在我看来,他不仅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精益求精的书法家,更是生活美学的倡导者和引领者。</p> <p class="ql-block"> ”花间酒,壁上书” 是老师生活的写照,也是我们的灯塔。</p><p class="ql-block"> 我在条幅前良久驻足,知道这是书法的上乘,心向往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