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惟变所适,哎呀!这不是那个曾吼书所写的吗?写得很古啊……”省庐林彬彬显然对曾翔老师的字“刮目相看”了。她这一“哎呀”!引得习友们纷纷围观此幅字,平常看不懂“绝叫三五声”的吼书,对这四个字啧啧赞好!运用什么重心下沉呀,什么撑满四角呀,什么饱墨铺毫等日常所学的古质审美元素来评头论足……</p><p class="ql-block"> 这是应石鼓旧屋山房主人、习庐丙二班学习委员钟以礼兄之邀,大家相聚高州石鼓开展雅集训练,首站到李屋村参观书法碑廊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 李屋村是广东书法院院长李远东老师的家乡。关于他的传奇经历,我多年前写过一篇《任笔龙蛇舞大千》文章述之。在收尾处一段言语甚是得意一一</p><p class="ql-block"> 古人有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书法人生是一个旷日持久的人、事、笔、纸、墨最终归一的过程。这过程,先生走了三十年,相信依然会记得那路的寂寞漫长,记得那奋斗的抽筋折骨,记得那实践的费笔如冢,还有那奔走的辗转南北……如今,横亘在前面的路又会是怎样的一轮世事循环?相信先生必是直挂云帆,作沧海笑!</p><p class="ql-block"> 此论置于国内名家集评中,对于先生的真不容易,我自信读得比他们更懂些我的先生。</p> <p class="ql-block"> 站在李屋村口,如今回想这段话,当时这些句子是如何在脑海里迸出来的,己不得而知了,心中茫然。唯借用《自叙帖》这首诗来作个释怀: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知道的,如今身处书坛高位的李老师仍在奋斗不息!学艺不止!</p> <p class="ql-block"> 那个时期,我通过微信平台发表了不少书法散论,其中的《回魏志》一文回魏且回味,随笔散说先生书法日子里的轶事,让广大书法爱好者更能读懂“铁骨柔情”的先生。也在这个时期,我开始真正扎进汉隶唐草资源的挖掘。又是一个“好几年”下来,略有心得,在讲学中常挂嘴边:由汉隶而知唐草的图谋不轨,由唐草而知汉隶的故作矜持。汉唐气象,根本就是一回事!</p> <p class="ql-block"> 钟以礼兄是石鼓派出所的一位年轻领导,工作之余,集约碎片时间习书,日常训练及创作之字与其“勇武”的职业形象大相径庭,书风静雅空灵,悠容简约,颇具禅意。同班的献飞兄打趣形容他是“公安变方丈”。确实,以礼兄入庐习怀素《小草千》不久,集古训练“习书学草无易事,庐舍挥笔到天明”,对仗虽不甚工整,但体现出其书与写的过人才华。此次雅集活动,感其才学及盛情,遂作句“以道载法,礼书传家”赠他。用“以道载法”祝其在工作岗位上及学书路上均能得道。不想“以道载法”与刚才所见“惟变所适”的内涵寓意在同一频道相遇,缘份呀!</p> <p class="ql-block"> 至于吼书的来源,习草人通常喜欢用怀素《自叙帖》中的“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来说事。好一个“绝叫三五声”!引得几多后人几许“东施效颦”。西施乎?东施乎?无需考究,就让它作为江湖传说,当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说笑谈资。而由以道载法,惟变所适之遇得知:怀素不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玉华曾说以前临颜的字帖还是曾老师编印的,好崇拜!……她近期习作“忽然绝叫三五声”改横向为纵向书写,无需绝叫,下笔松放,饱墨等线,静雅从容,风规自远。其实,作书逞才使气皆为下品,草书狂到极处是静处。曾翔老师如见之,不知对当年这位女粉丝作何感想?</p> <p class="ql-block"> 来高凉石鼓雅集前,不少新旧习友应茂南区书协杨亚斌主席之约,创作荔枝主题内容作品。习友们纷纷濡墨挥毫,热情讴书,均有不俗的表现。作品还入编《茂名市茂南区荔枝文化主题书法作品集》,集子随政府荔枝文化推广机构赠送全国各地荔友。习友们利用自身书法特长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可谓学以致用。</p> <p class="ql-block"> 其中,龙志雄兄出手的是汉隶中“谬篆”字体。其在张迁碑、郙阁颂等“古质今妍”审美规律里发酵生发后,学习领域跋涉到东汉中前期“古隶”一一非篆非隶,勇气可嘉,但后面支撑其前行的秦汉乃至先秦古质元素欠缺甚多,还需很长一段时间沉心静修。</p> <p class="ql-block"> 潘为军兄写的是章草对联,味在西晋《平复帖》,兼渗秦汉元素。此类书风不为常人甚至一般书家所赏,真应了那句“高书不入俗眼”的话。</p> <p class="ql-block"> 这次应约,大家写得更多的还是唐草,郑玉华取《小草千》的悠容静雅;刘波、林彬彬习《自叙帖》饱墨酣畅,字组空灵;黄光维习《小草千》兼《小园帖》,初见“两小无猜”的晋唐融合;李全、罗璐、陈献飞则以《自叙帖》笔调书《小草千》意,亦有可圈可点之处。</p> <p class="ql-block"> 中山王鼎篆体,依然是肖敏艺的首选。细品之,用这种古老的篆体表达荔枝文化会另有一番“妃子笑”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中山王鼎篆具有集众篆体之美于一身的特点,上承金文、籀文之变迁,下启小篆之先河,是篆书发展史上卓然挺立的一块丰碑。敏艺习之,立于南海之滨,当深入对先秦时期中山国的历史及古文字学进行研究。知今宜鉴古,假以时日,必作“妃子笑”。</p> <p class="ql-block"> 导师一番碑廊翰墨激赏,一番李院奋斗讲述……而石鼓文化站丁桂棠站长更是斩钉截铁、板上钉钉地传递着李院长回家乡促进石鼓书法文化的轶事,从他激昂澎湃的神情流露出:石鼓人民为本地出了位大书家感到自豪!我骄傲!他这番骄傲也感染了现场女习友们,集体站丁字步点赞丁站长!</p> <p class="ql-block"> 离开了李屋村,大家驱车又来到雅集场地一一大王岭村。</p><p class="ql-block"> 穿梭在大王岭村路上,大家了解到该村近年打造特色民宿、农庄,将相关产业的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突出自然、文化和村野特色,使特色民宿、农庄发展成为村民增收致富、赋能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村民们用心规划,利用村中的闲置土地,合理设置“小四园”,将大王岭的景区、景点、“四小园”、民宿连点成线、连线成面。</p><p class="ql-block"> “点、线、面的审美元素运用,是书法创作中理性思维手段,大王岭村的发展是理性的、科学的,和书法创作同一个道理呀……”习友们若有所悟。</p> <p class="ql-block"> 雅集场所设在绿野仙踪山庄,山庄以大面积种植佳宝果出名。关于佳宝果,丁站长侃侃而谈,说该果具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花青素等营养物质,可以促进皮肤代谢,淡化黑色素,美白抗皱纹等好处……未等丁站长介绍声落,女习友们已加快脚步,径直到树下摘取尝食。闹得雅集时间到了,班长邓文庆催了好几回,才拎着大袋小袋果子珊珊摇曳而来。</p><p class="ql-block"> 刚才,她们在果园里,已形成了1人成点,2人成线,3人成面……摘果的生动雅集场景。眼前雅不雅集的,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了。</p> <p class="ql-block"> 雅集课堂上,习友们带来汉隶唐草训练作业来,导师通过“问闻望切 ”把脉式一 一 进行点评。针对他们的强弱点,给以“君臣佐使”药方,施以“升降沉浮”手段,指出下一步的训练方向及路径。在习书路上,导师指出借用企业管理“PDCA”(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循环工作法来管控每一次训练,很适合业余习书的成年人,提高习书效率。</p> <p class="ql-block"> 讲到兴致来了,导师一手抓来丁站长带来的春联横额斗笔,示范临写《张迁碑》,斗笔写小字,侧笔中锋表现”饱墨铺毫,平和书写”的简约笔法。简约的法则是“下笔即是,抬笔即成”,实现轻松自然的书写,走向“唯其松成其厚”、“唯其静促其动”的大道,以道载法,惟变所适。</p> <p class="ql-block"> 雅集中,丁站长当为年纪大者,一路极尽东道主的坦诚热情,尤其在“万丈红尘三杯酒”的课后聚餐中,与钟所长唱和有加,惟变所适,推杯交盏,香甘怡人,乃书“桂香棠甘”赠之,是为还礼。</p> <p class="ql-block"> 最小年纪者是龙志雄兄的大公子龙飞宇。小家伙随父学茶艺己有年余,小年纪泡老陈茶最为沁人,千秋大业一壶茶,其“茶粉”渐多。曾以汉隶古法书北魏龙门始平公体赠字“志在飞宇”小家伙,愿小家伙志在天地,飞跃龙门,成就广宇。</p> <p class="ql-block"> 礼书“志在飞宇”,礼写“桂香棠甘”,以礼祝福习友们书法人生食古而化,书法日子惟变所适,这场石鼓雅集圆满摘取了“佳宝果”。</p><p class="ql-block"> 石鼓雅集归来,对丙二班郑霞、谢梅芳有顿悟之促进,于《张迁碑》、《自叙帖》又递进一层“食古“胜境。</p><p class="ql-block"> 这大王岭村的佳宝果,真有“美白美容”之功效啊!</p> <p class="ql-block">撰 文:</p><p class="ql-block"> 梁事明,中共党员,号习庐、墨茗草堂、三境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石化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茂名石化书法家协会主席,茂名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作品曾入展获奖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一、三届行草书展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专业展览赛事共10余次。入展获奖各省面向全国征稿举办的“云峰杯”、“康有为杯”、仰韶文化“彩陶坊杯”等全国书法赛事20余次。</p><p class="ql-block"> 近年利用微信平台发表《读迁记》、《回魏志》、《靠谱说》、《汉三颂》、《魏了隋》、《峄秦话》、《仰颜述》、《汉隶乡愁》、《文喜有喜》、《纸上隶逍遥》等多篇书法散论共10万余字,受到业内好评如潮。</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