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7月6日晚,本期《由笔法到临摹》书艺月会活动在尘沐堂开讲。活动由协会副主席谭桥主持,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创作研究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行草书委员会委员、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获得者谢兴华先生主讲。</p> <p class="ql-block"> 谢兴华先生指出,笔法即运用毛笔的方法,它是判断书法是否入门的基本准则。由认识毛笔入题,生动地解析了毛笔的“尖圆齐健”与线条形质的关系,毛笔的运行方式、毛笔与纸面产生力的三组力、阻力与弹力在不同风格书法中所占的不同比例、书法的线条美和分类。图文并茂地将古人对书法线条的描述(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虫蚀木、屋漏痕)进行了全新解读。他指出书法创作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以文本为内容,要深入表现文本意境,不能脱离文本进行孤立创作。</p> <p class="ql-block"> 谢先生在讲怎么获得笔法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碑学与帖学的区别,强调只有经典墨迹最真实地反映了古人的书写状态和笔法信息,是向古人学习笔法最可信最可靠的途径。要训练出我们的观察能力、表现(再现)能力、创造能力及哲学思辩能力,精准地把古人经典的笔画搬到纸上是初期驾驭毛笔、训练笔法的有效途径。现场推荐了米芾《苕溪诗帖》、吴昌硕《心经》两种墨迹字帖,其包含了真草行和篆隶等丰富的笔法。任何线条形态都与笔法有关系,只有从细节入手观虱如轮、如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境界,才能获取更多古人的笔法信息。通过深入观察、深度理解临摹学习训练,而后领悟笔法进入自由的境地,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p> <p class="ql-block"> 谢先生大量的书法笔法和临摹实践真知灼见,让到场的70余位书家和爱好者茅塞顿开,收益良多。</p> <p class="ql-block">附:现场记录</p><p class="ql-block">本月书艺月会活动</p><p class="ql-block">主题:《由笔法到临摹》</p><p class="ql-block">主讲人:谢兴华 </p><p class="ql-block">时间:7月6日晚7点到9点</p><p class="ql-block">地点:石刻尘沐堂</p><p class="ql-block">谢兴华先生艺术简介:</p><p class="ql-block">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创作研究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行草书委员会委员。曾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获中国书法家协会2011中国书法年度佳作奖、“杏花村汾酒集团杯电视书法大赛”优秀奖、“第三届“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提名奖,获文化部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二等奖,获四川人民政府“四川文华美术奖”一等奖、获“巴蜀文艺奖”银奖,获四川省书法家协会“永逸杯”四川省首届行草书大展一等奖、“第二届群星璀璨四川群文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一等奖等。二十余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各种展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笔法到临摹》分为两个部分:</p><p class="ql-block">①《毛笔与线》;</p><p class="ql-block">②怎么获得笔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毛笔与线》</p><p class="ql-block">1、认识毛笔 </p><p class="ql-block"> 毛笔性能的充分认识和把握是写出感“不二法门”。</p><p class="ql-block"> 毛笔的特性:尖(入木三分)、圆(八面出锋)、齐(万毫齐力)、健(刚柔相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毛笔可以做的几种运动</p><p class="ql-block">(1)毛笔整体运动:①平面运动(行止、快慢)②下下运动(提按)。</p><p class="ql-block">(2)毛笔自身运动:③旋转④聚散⑤正侧。 毛笔自身运动一般情况不会作为独立运动,要与平面运动及上下运动相配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毛笔自身运动与纸面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三组力 </p><p class="ql-block"> 毛笔 纸面</p><p class="ql-block">(1)行进力--阻力(由毛笔的平面运动产生)</p><p class="ql-block">(2)压力一弹力(由毛笔的上下运动产生)(3)旋转力---扭力(由毛笔的自身旋转运动产生)</p><p class="ql-block"> 三组力在线条当中的综合运用程度决定了线质的力度和厚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书法之美</p><p class="ql-block">(1)线条美(体格美)</p><p class="ql-block">(2)结构美(姿态美)</p><p class="ql-block">(3)节奏美(韵律美)</p><p class="ql-block">(4)章法美(空间美)</p><p class="ql-block">(5)意境美(诗意美) </p><p class="ql-block"> 书法的线是构成书法的最基本元素,也是最小单位,通过不同种类线的不同组合方式,才有我们看见的丰富多样的书法艺术作品。对于书法线的认识和掌握是学习和欣赏书法最重要的内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线条美的构成基本元素</p><p class="ql-block">(1)线的力度(刚一一柔)力量感</p><p class="ql-block">(2)线的速度(快一一慢)运动感</p><p class="ql-block">(3)线的厚度(厚——薄)体积感 </p><p class="ql-block"> 三个基本元素之间的不同比例搭配构成了线质的丰富变化。三个元素互相交融,互相作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p><p class="ql-block"> (1)线的力度 线的力度的是由书写者驾驭毛笔,控制笔状态,把握笔毫产生的弹力、阻力、扭力所成的。不同的行笔状态会形成力度的强与弱、与柔的不同,这种不同会有很大的变化区间。种力度的变化犹如音乐中音的强弱变化。</p><p class="ql-block">(2)线的速度线的运动速度是由书写者在毛笔性能和情感抒发的双重要求下所产生的快慢变化,它变化的区间也是非常大的。这种变化犹如音乐行进的快慢。</p><p class="ql-block">(3)线的厚度线的厚度的产生,是笔毫状态、笔毫含墨量以及笔毫对纸面产生的作用力大小所决定的。这犹如音乐当中音的音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影响线厚度的因素</p><p class="ql-block">(1)笔毫状态(中锋与侧锋)</p><p class="ql-block">(2)墨量大小</p><p class="ql-block">(3)对纸面作用力大小(作用力越大,挤墨能力越强,作用力包含压力、阻力和扭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充分利用毛笔性能来表现我们所需要的线是书法笔法最重要的内容,所以认识清楚线的性和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借助于一些音乐知识可能更有利于对书去的线进行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古人对线的经典描述:折汉股、锥画沙、印印泥、虫蚀木、屋漏痕。黄宾虹也有对线的“平、重、固、留、变”的描述。然而,他们又分别要想表达什么意思?</p><p class="ql-block">平(印印泥,用力均匀、持重而行)</p><p class="ql-block">重(维画沙,深耕涩行、力透纸青)</p><p class="ql-block">圆(折叙股,浑沉道润、钢筋玉著)</p><p class="ql-block">留(屋漏痕,欲行不行、积点成线)</p><p class="ql-block">变(虫蚀木,自然天机、无常合道)</p><p class="ql-block"> 这个只是方便大家理解的牵强附会,其实是二而一,一而二,不是五种线,而是一种线应该具备这几种特性为妙。它更多地是在告诉我们好的线应该是什么样子,而不是应该怎么写。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描述中对用笔方法得到启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线的艺术风格分类</p><p class="ql-block"> 书法线条在力度、厚度和速度三重作用之下,充分发挥毛笔性能,服从于书写者情绪、审美需求,呈现出了十分丰富的面貌,对这种艺术面貌的感受是进入书法审美的重要环节。对书法风格的分类,也同样可以运用于书法线条的审美。唐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对诗的风格分类也可以应用于书法及线的审美。</p><p class="ql-block">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艺术风格分类为:雄浑、劲健、悲慨、沉着、豪放、冲淡、纤浓、典雅、绮丽、含蓄、旷达、飘逸、超逸、清奇、自然、流动、精神、洗练、高古、疏野、慎密、委屈、实境、形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如何写出各种美感的线条?</p><p class="ql-block"> 写出自己所需要的各种线条是一个优秀书法家所应具备的素养。也是一个书法家综合能力的体现。往往大多数书法只具备一种或者很有限的几种线条的表现能力,这就大大碍了书写者面对各种不同艺术风格的内容时的表现能力。</p><p class="ql-block"> 比如,一个只会写类似《兰亭序》飘逸绮丽风格的书法家,如何去表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苍凉、壮的意境。同样的,一个只会写颜真卿《勤礼碑》的人,何去表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样婉转、悲凉的意境,所以,认识并掌握多种线条的表现能力是我们必应该重视的问题。这些都有赖于我们对毛笔的熟练驾驭,就是掌握好用笔之法。</p> <p class="ql-block">《由笔法到临摹》谢兴华先生讲座笔记摘录:</p><p class="ql-block">笔法,简言之就是使用毛笔的方法。如何运用毛笔来产生线条美的方法。这里面涉及毛笔使用的方法是否正确?目标是否明确?写出的线质、墨法、章法、气韵,在临摹时关注在哪一方面进行练习?临帖的目的是否达到目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线条是最基础的。</p><p class="ql-block">最重要不是笔法、最重要的线条气韵、味道。</p><p class="ql-block">笔法是判断是不是成为书法作品的基本标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什么叫笔法?简言之是使用毛果的方法,怎么运用毛笔?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了解、掌握毛笔,才能用毛笔写出粗细、徐疾、刚柔、飘逸等效果的线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认识毛笔:尖,尖头抓纸,入木三分;圆,才能八面出锋;齐,万毫齐动;</p><p class="ql-block">健,刚柔相济。手部力量与毛笔同纸面产生的阻力的配合与对抗。尤如太极拳中的推手练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驾驭毛笔:毛笔的运动种类有:平面、上下、旋转、聚散、正侧等多种方式,后三种与前两种要结合起来,其中最难的是旋转运动,毛笔旋转运动可以防止线条虚和断的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起笔是最重要的,折笔是最难的。</p><p class="ql-block">通过毛笔的运动产生的力量不同。</p><p class="ql-block">旋转力与扭力是最高级的(回弹力的掌握)可避免线条的平、滑、油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般人只有前两种(组)力的掌握。后三组力掌握好了,其线质就会更好。手部力量的感受感知,与三组力要合理使用,阻力越强,线质线好。</p><p class="ql-block">如写碑、金文,突出阻力,手的力量被动一点(相反,即流畅)手部放松能写越厚的线,毛笔的重力是产生阻力的源泉(根源)毛笔握紧了,线质就浮滑。阻力的区间:临写《张迁碑》,八分阻力,两分弹力;临写《曹全碑》,五分阻力,五分弹力;临写董其昌的,三分阻力、七分弹力;临写瘦金体,九分阻力,一分弹力。笔法中弹力都不能达到十分(弹力飞起来)。再配合毛笔的扭力和旋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基础的线条美(体格美)</p><p class="ql-block">好的书法作品给人的感受层次是:惊→喜→思→回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写的源动力何来?</p><p class="ql-block">书法是情趣的表现,内容只是作为载体被打动、强调空间笔法组织的变化,融合文字的意境来进行抒发。书法创作不能脱力文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古人书法线质的描述的解读,诸如折纹股,锥划沙,印印泥,虫蚀木(不可预测),屋漏痕,均是对篆书及金文的线质效果的形成的揣摹的描述。</p><p class="ql-block">金文并非是书写的状态,而是通过细泥制范,再金属浇注而生成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线的审美就是书法的审美。</p><p class="ql-block">战国及甲骨文的墨迹。楚简的用笔,甲骨文的墨迹用笔。</p><p class="ql-block">例如《张旭古诗十帖》带篆味的线质。</p><p class="ql-block">怀素的《苦笋帖》《小草千字文》线质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法线条的审美可借鉴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对美分类。书家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书家与写诗关系,书家感知美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养成。对诗情,诗心,诗意,诗境的感受,创造美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习书法必须具备的三种能力:观察能力(细节)、表现(再现)能力、创造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何写出各种美感的线条美?</p><p class="ql-block">临帖:无我→精确的搬到纸面上</p><p class="ql-block">分析→哲学思变的应用.</p><p class="ql-block">结构→章法→临创(集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写线条美,得有自己的观念,方法、情感、再从创作中律质的阴阳、虚实、涩滑等矛盾的调合处理中达到平衡。</p><p class="ql-block">下笔即有阴阳,要用原理写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怎么获得笔法?获得笔法的途径有两个。</p><p class="ql-block">途径一:老师的说与写(带有个人的习惯习气或执念);</p><p class="ql-block">途径二,从古人学习(是最可信可靠的),尤其是帖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什么碑学是自学不得行的?</p><p class="ql-block">碑的写、雕刻、时间的风化及伤蚀,拓印之后的面貌、是一种叠加的美。</p><p class="ql-block">集中在帖学方法上,在写的环节上,从墨迹做起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帖学从哪里入手?这个磨刀石要选好。</p><p class="ql-block">①选精典;②选墨迹,选经典的帖。技法的综合体现,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米芾的《苕溪诗帖》、孙过庭的《书谱》、智永的《千字文》,这些都有个性(风格)习惯的体现。</p><p class="ql-block">临的范本推荐:米芾《苕溪诗》和王羲之《兰亭序》 。它们笔法丰富程度超越了楷书。相当于一次临写了三种书体了。另外就是吴昌硕的《心经》《石鼓文》笔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何临写(临帖)?临帖的目的?锻炼自己的笔法。训练用笔的方法,以帖学墨迹锻炼笔法,将所有的帖都临好了,就获得了笔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起行收”中,行笔更多的时候可以理解成折笔(运动)。</p><p class="ql-block">行笔不重要,其快慢有讲究。</p><p class="ql-block">“起折收”都是毛笔改变方向的节点位置,毛笔改变运动方向是最难的。小孩写得很厚(因为他们很放松)写折笔(行书)就不得行了。小孩子篆隶毛笔变向最难,需要训练变向的能力。古人给我们留下的能揣摹的细致入微的观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起笔的作用:①调锋;②蓄势;③抓纸。收笔的作用:①聚锋.收拢;②蓄势(为下一字作准备);③换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复合力与线质厚度、效果、折锋,以及笔连意断、意断笔连等信息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获得古人的信息,必须细致入微。差不多2分钟临1个字。首先要看(观察)得仔细才能理解到位。从细节入手,观虱如轮地临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多养人都得不到的(蕴藏古人墨迹中信息)才是最精华的!</p><p class="ql-block">向百分之百地吸取(开掘)古人的(笔法)信息,感知力敏感性都要有,读别人读不出来的东西、形态(结构)笔法,点画形态(不管结构和认字)要目无全牛般地肢解分析。任何形态都与用笔(手法)都有关系的。反复揣摹、试验,描其形态,悟其笔法,由死到活,由粗到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笔法是活的东西,尽量少看老师示范。墨迹是学习古人笔法的唯一正确途径。</p><p class="ql-block">由笔法再生形态,通过理解式的临摹学习与训练,将古人的笔法变成自己的书写笔法。</p><p class="ql-block">从技和艺两个层面来讲,中国文化的审美的都是需要传承和创新的。</p><p class="ql-block">(记录/整理:杨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