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在八年抗战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21)巨峰第二次负重伤(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李昌平被抬下战场。这时,情况非常紧急,鬼子还在扫荡,我军战斗部队已经撤离,无处藏身,也无法立即送到部队医院,老乡用担架抬着他从早走到晚,辗转几十里路来到一个叫泥塘沟的小村庄。</p><p class="ql-block"> 担架上他装有一身新军装的包袱当枕头用全都被鲜血染透,脸肿得很大,昏迷不醒。老乡看他快不行了,又是个干部,就给他找了一个柜子,准备好好埋葬。但又看看他还有些微弱的呼吸,就把他送到山根下的掩体山洞里,暂时藏身。</p><p class="ql-block"> 泥塘沟,这个默默无闻的只有百十口人的小村庄,却在抗日战争中,为八路军掩护伤员、保护地方干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村支部书记卢树梅把伤势最为严重的李昌平安排在自己的家里精心照料。鬼子一“扫荡”,他背起李昌平就走,东躲西藏……</p><p class="ql-block"> 这个小山村位于一个山凹里面。鬼子扫荡时,不许村民点烟火。所以鬼子从山梁上走过却没有发现这个小村庄,老百姓的性命才得以保全,也使李昌平及其他伤员得救。</p><p class="ql-block"> 七天七夜后,李昌平竟奇迹般地苏醒了。卢树梅高兴地用盐水给他洗伤口。他张不开嘴,就用筷子撬开一个小缝隙,用麦秸让他吸点鸡蛋水喝。就这样,在老乡的精心照料下,李昌平被慢慢地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p><p class="ql-block"> 他负伤后,一个和他一起负伤的同乡,回家后同他大哥讲,他身受重伤,脸肿得老大,人事不醒,老百姓给他准备了一个柜子当棺材,肯定是牺牲了。</p><p class="ql-block"> 于是,悲痛至极的哥、嫂按农村习俗,将自己的三儿子李承民过继给他,年年三十给他烧纸,一烧就是七年。直到部队南下打到安阳时他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家里人才知道他还活在人间。</p><p class="ql-block"> 哥哥高兴地卖了一条毛驴当路费,赶去看弟弟,终于在郑州附近见到了死里逃生的弟弟。</p><p class="ql-block"> 每每提到这些,父亲李昌平总是激动万分,他说:“在抗日战争中,我多次负伤,每次都是在老区人民的掩护下康复的。老区的山、老区的水、老区的高粱米、老区的大红枣,赋予了我一次次新的生命。几十年来,我不管在哪里战斗、工作,我都在深深地眷恋着老区那片洒满烈士鲜血的红土地。”</p><p class="ql-block"> 1995年,父亲重返阔别半个多世纪的革命老区,在泥塘沟找到了80多岁的卢树梅老人。老人还记得李昌平的名字,当下,两位老人兴致勃勃地回忆起巨峰战斗和那悲壮的岁月……</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