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p><p class="ql-block">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是中国古代高等学府。是书院中的佼佼者,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 </p><p class="ql-block"> 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城北3公里峻极峰下,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国家文物之一,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初名嵩阳寺,为佛教寺院。宋景祜二年(1035年)重修太室书院时赐名嵩阳书院,并设院长掌理院务。嵩阳书院为宋代程朱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其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因坐落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嵩阳书院内原有古柏三株,其中1株已毁,仅余2株称“大将军柏”、“二将军柏”,其树龄4000年以上。</p><p class="ql-block"> 西汉元封六年,汉武帝刘彻游嵩岳时,见柏树高大茂盛,遂封为“大将军”,“二将军”和“三将军”。</p><p class="ql-block"> 此为嵩阳书院第二宝,第三宝为武则天的金牌。</p><p class="ql-block"> 嵩阳书院内建筑布局保持着清代建筑布局,现存殿堂廊房五百余间,共占地面积10084.4平方米,东西宽78.6米,南北长128.3米。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中轴线两侧的配房,均为硬山式建筑,分别为程朱祠、丽泽堂、博约斋、碑廊等,保存清代建筑26座108间。书院教育制度于清朝末年被废止,嵩阳书院作为这种已经消失的制度的文化载体,对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都有重要作用。作为历史纪念碑,其对于现代教育文化的意义也是重大而深远的。</p><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25日,嵩阳书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1日,包含嵩阳书院在内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嵩阳书院前身叫嵩阳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五代之后,儒学渐渐在此兴起,并成为“洛学”的诞生地,宋仁宗亲赐匾额更名为嵩阳书院。</p> <p class="ql-block"> 嵩阳书院大门是一座三开间卷棚式硬山建筑。檐下原挂有“高山仰止”“曲径通幽”匾额,门额横匾书:“嵩阳书院”四个大字。黑底金字,朴素大方,原匾为宋代大书法家苏东坡的墨宝,现为当代书法家宋书范书。</p><p class="ql-block"> 仪门为新修的牌坊式建筑,上书“高山仰止”四字,因书院除具有讲学的主要功能外,还有藏书和祭祀孔子的功能,仪门的设置是提示学子到此要注意言行举止,注重礼仪。</p><p class="ql-block"> 如此盛名之嵩阳书院,其山门却并不起眼,但两旁的对联非常之大气,有气吞山河之势:</p><p class="ql-block"> 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p><p class="ql-block"> 历九朝,为都会,包伊瀍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p><p class="ql-block"> 仪门为新修的牌坊式建筑,上书“高山仰止”四字,因书院除具有讲学的主要功能外,还有藏书和祭祀孔子的功能,仪门的设置是提示学子到此要注意言行举止,注重礼仪。</p> <p class="ql-block"> 嵩阳书院是我国宋代最高学府之一,以理学著称于世。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为嵩山佛、道、儒三教荟粹之地。原为嵩阳寺,隋改为嵩阳观,唐改为奉天宫,五代后周改为太乙书院,宋代景佑二年赐额为"嵩阳书院",成为传播儒家思想,培育英才的教育基地,宋代巨儒程颢、程颐在此创立"二程理学,司马光、范仲淹、朱熹、韩维、李刚、吕海等都曾在此著书讲学。</p><p class="ql-block"> 从嵩阳书院外的雕塑群,可以看出当年讲学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嵩阳书院的讲堂和道统祠之间还有个泮池,古代凡考中秀才的都要举行绕池一周的仪式,据说孔子的故居在泮水之滨,绕池是为纪念先师孔子,表示要效先师之法,安邦治国益于天下。</p> <p class="ql-block"> 道统祠是座面阔三间、棂门槛窗、歇山式滚脊灰筒瓦覆顶建筑。殿内供奉帝尧、夏禹、周公石膏头像,后壁悬挂帝尧、夏禹、周公当年在嵩山地区巡狩、治水、测影等活动情况的大型图案。道统祠前建有泮池,池上架拱桥以通往来。在拱桥的两侧分别刻有"泮池桥"三个字。</p> <p class="ql-block">杏坛</p> <p class="ql-block"> 杏坛清初著名中州学者耿介主持倡兴嵩阳书院,循孔子杏坛讲学旧学,在此除地为坛,讲学其章节。坛上古杏树一株,传为耿介手植。今石护坛,周匝平台栏杆,回复旧貌。</p> <p class="ql-block"> 先贤殿的东侧有御碑亭一座。当年,乾隆皇帝巡游嵩山,曾写下两首诗,时人于第二年将皇帝的诗刻于碑上,并修亭予以保护。碑上的诗句是:“书院嵩阳景最清,石幢犹记故宫名。虚夸妙药求方士,何似菁莪育俊英。山色溪声留宿雨,菊香竹韵喜新晴。初来岂得无言别,汉柏阴中句偶成。”对嵩阳书院极尽赞美。御碑亭左侧那棵由一架长梯支撑保护的古槐。</p> <p class="ql-block"> 大将军柏树高12米,围粗5.4米,树身斜卧,树冠浓密宽厚,犹如一柄大伞遮掩晴空。</p><p class="ql-block"> 关于将军柏树龄一直是个神秘的话题。该树从受封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赵朴初老先生留有“嵩阳有周柏,阅世三千岁”的赞美诗句。经林学专家鉴定,将军柏为原始柏,树龄有4500年,是我国现存最古最大的柏树。</p> <p class="ql-block"> 二将军柏树高18.2米,围粗12.54米,虽然树皮斑驳,老态龙钟,却生机旺盛,虬枝挺拔。树干下部有一南北相通的洞,好似门庭过道,树洞中可容五、六人。两根弯曲如翼的庞然大枝,左右伸张,形若雄鹰展翅,金鸡欲飞。每当山风吹起,枝叶摇动,如响环佩,犹闻丝竹之音。</p><p class="ql-block"> 三将军柏毁于明末。</p> <p class="ql-block">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又名大唐碑,刻于唐天宝三年(744年)。</p><p class="ql-block">大唐碑,上下分作五层(基座、碑身、碑首、云盘、碑脊),共由六块巨石组成,全碑上下颇似一座建筑物。其雕工精细,达练圆熟,是唐代石刻艺术之珍品,反映了唐代石刻高超的艺术造诣。该碑的书法艺术、雕刻图案、碑体造型被誉为“三绝”,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