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一) 此三峡非彼三峡</b></div><div><br></div>记得当年决定要兴修三峡大坝的时候,国内曾有有一股三峡旅游热。因为大坝建成后,著名的三峡风光将胜景不再。我当时也有这种想法,可惜忙于各种事务难以脱身,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无法成行。今年是大坝开始施工20年,此三峡已非彼三峡,但我的执念仍在,于是选择了长江探索号游轮,开启了二十年后的三峡行。 我们决定先到重庆去会会多年不见的同学,然后从朝天门码头登船,穿三峡至宜昌再调头返回重庆走一个来回,慢慢品味这段传奇的水路。令我好奇的是,游轮的负责人管这种玩法叫做“环湖游”。后来才知道,这个“湖”是指现在的三峡库区。过去的三峡是从奉节的瞿塘峡穿巫峡到达宜昌的西陵峡,而现在的三峡库区则是指大坝建成后,长江及支流水位抬高的所有地区,他们把这片水域整体看成了一个湖,称为库区。<div>库区的管理涉及到防洪措施,老城镇淹没后的移民政策,新城镇的开发改造,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与文化遗迹的保护等一系列问题,波及面很大,光移民费用就占了工程总投资近一半。所以广义上的三峡,指的是这片水域。重庆则是这片水域的起点,也是三峡工程催生出来的直辖市。<h3>从上面的库区版图可见,现在的三峡游与昔日相比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三峡大坝的蓄水截流使这片区域的沿江水位大幅提高,不少地方的老城已沉入江底,旧时的风貌不复存在,只有在过去江面一百多米以上的地方,还可以看到当年“三峡天下雄”的神韵。虽然不无遗憾,但这不会影响我们的兴致,不管老三峡还是新库区,对我们都有足够的吸引力。</h3></div> <b>(二)山城还是江城?</b><div><br></div><div>还是先从我们的出发地重庆开始“话说”这次旅行吧。重庆的主城区来过几次,离本次最近的一次也有十年了,感觉变化非常大,完全是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风貌。重庆别称山城,即建在山里的城市,由于此地平原占比很小,城市发展的规模肯定会受到限制。但当我们看到起伏的山峦上层层叠叠的高楼大厦,空中地下纵横交错的路桥网,才明白真正受到限制的是我们的想象力。</div> <i>山城一瞥</i> <i>李子坝,穿楼而过的轻轨</i> 在重庆,出门爬坡上坎是家常便饭。老段子说,在重庆要惩罚一个人,就让他在市里骑单车。还有说重庆妹子身材好,是因为她们每天爬几百级台阶爬掉了脂肪赘肉。而现在的新段子大都是关于开车定位的:到桥下走路几分钟的距离,导航却带你到了桥上,错过了路口半小时都不能下来。到了山城,就连导航也要学习和适应,因为此地城市扩容,不是横向摊大饼,而是纵向拉伸的梯田式扩容,指路不讲东西南北,更多地是说上上下下。所以有人说这里“城就是一座山,山就是一座城”。 <i>原重庆博物馆,现改称三峡博物馆。</i><div><br></div><div>重庆还有另外一个别称江城,现在的人们不太提起了。走进三峡博物馆,探究这个城市的由来,发现这里其实是与江密不可分的。重庆的渝中区处于长江和嘉陵江两江交汇处,城市最早的起步与水运相关。现今的主城区虽然是山地,但海拔高度不过160-400米之间,远低于成都平原(1000-3000米)。四川盆地上的多条江河,都在流经重庆之前汇入长江或嘉陵江,这使重庆的水路可以上达川陕,下至荆楚,具备了成为水运物流中心的条件。那个年代的水路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重庆因此也逐步从物流中心转型成了商埠,继而变为城市。</div> <div><i>重庆东水门,重庆火锅发源地标志</i></div><div><br></div>不论是物流中心还是商埠,货物到了码头,就要有人卸货并搬运入库。当年这些码头工,靠肩挑背扛卖苦力艰难生存,维系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多少年后又由此派生出了流动的重庆“棒棒军”,至今在码头附近仍能见到。据考证,眼下重庆最火的美食重庆火锅,最早也是由这批人创造的,现在成了重庆码头文化的一部分。 重庆南山枇杷园的重庆火锅城,梯田式格局,号称888张桌子可同时容纳近万人就餐,据说也是一个吉尼斯纪录。码头苦力创造的重庆火锅,已经发扬光大到如此地步。 <i>重庆湖广会馆之广东公所</i><div><br></div><div>清朝之后,重庆有了商贾云集的湖广会馆。这是一个挺有规模的清代古建筑群,当年在山城大概是个很显眼的地标了。如今却隐在高楼大厦中,路过常视而不见,入内方知别有洞天。其建筑的浮雕镂雕独具匠心,门楼牌匾庙堂戏台一应俱全,应该可以印证当年重庆商业的繁华。</div> <i>东水门大桥下的老城墙</i> <i>湖广会馆的飞檐与山城的摩天大楼</i> <i>在江船上看洪崖洞夜景,路面上是车水马龙的商业街,路面下是人声鼎沸的游轮码头。坐游轮游两江,尽赏山城灯火。</i> <i>朝天门的来福士城中城</i> 重庆是山城还是江城,似乎并不重要。江水交汇,山峦起伏,路桥横跨,高楼耸立,古今贯通,雅俗共赏······重庆是立体的,融合的,时空交错的,令人眼花缭乱,说不清道不明。或许,这正是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b>(三)战争还是和平</b><div><br></div><div>重庆是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这种山峦起伏江河环绕的山城模式不光出现在主城区,重庆下辖的区县也大都如此。历史上每当强寇入侵,战乱频仍的时候,这里就会从繁华的水运中心变身为兵家必争之地。近代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甚至作为中华民国的陪都,指挥国军的抗战。因此,这一带也有不少战争遗迹留存。合川区的钓鱼城古战场是其中一例,这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地方,当年可是改变了世界历史的。</div> <i>合川钓鱼城</i><div><br></div><div>钓鱼城位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之口,是蒙元灭宋过程中的焦点战场之一。当年蒙古大军从川渝一带攻入长江流域,唯钓鱼城死守不降达36年之久。由于久攻不克,蒙古大汗蒙哥亲自指挥攻城,殁于军中(蒙哥是战死还是病死尚有争论,但死于这里是肯定的)。于是正在欧亚大陆攻城略地各路蒙古大军皆回师蒙古争夺王位,造成蒙古内乱。成吉思汗缔造的蒙古帝国自此分裂,欧洲北非的一些国家国家得以保全,南宋王朝也因此又苟延残喘了二十多年。</div> <i>钓鱼城护国门</i> <i>钓鱼城老城墙</i><div><br><div><br></div></div> <i>从钓鱼城城墙俯瞰嘉陵江</i><div><br></div><div>历史常常会因为偶然事件改变走向,也没有人会想到这座小小的钓鱼城能成为事件的主角。南宋灭亡后两年,守城的将士才以不屠城为条件开城投降,而此时天下早已易主,坚守毫无意义。如今部分城墙仍在,断壁苍苔与斑驳模糊的字迹一起吟唱着大宋的挽歌。钓鱼城为羸弱的南宋保留了最后一点血性和尊严,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这里早已经成为一片祥和之地。</div> <i>816工程,未完成交响曲</i><div><br></div><div>重庆是强寇入侵时的军事要塞,也是备战之时的战略后方。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交恶,中国也进入了备战备荒的年代。国内第二个原子弹原料基地选址重庆的涪陵施工,共六万余工程兵参与了工程建设,耗时二十余年。1984年,因国际局势趋于缓和停工,此时工程进度已完成了80%。</div> <i>已完工的引水通道,全长3公里左右。引江水入洞作为核反应堆的冷却水。</i> <i>工程的运输通道</i><div><br></div><div>816工程是当年最重要的“大三线”工程之一,耗资巨大。停工后这里仅供参观,并无他用,这也许就是和平的代价吧。对于那个年代的工程参与者,他们为岁月静好负重前行,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工程的废止昭示着和平年代的到来,而这段和平年代对于中国的发展弥足珍贵。可惜的是历史常会重蹈覆辙,近些年国际局势的剑拔弩张令人不爽。无论如何,期待祖国远离战争,也希望美丽的巴山蜀水不再承受这样的负担。</div> <i>旅行第一天摄于大足石刻宝顶山,在此与佛共同祈祷世界和平,天下大足。</i> <b>(四)三峡序曲</b><div><br></div><div>在重庆转了几天,到了上游轮的日子。拉着行李步行到朝天门码头附近,迎面来了一支棒棒军,是受雇于我们的游轮——长江探索号来给我们扛行李的。长江探索号是一艘涉外游轮,原来是专门接待国外贵宾游三峡的,例如基辛格、比尔盖茨、巴菲特等名流都乘坐过这艘船。现在疫情刚过,很少有外宾来此游览,船上基本都是国内旅客。我们选择这艘船的原因主要是乘客少,服务好,价格也贵不了多少。这艘船的船龄已近三十年,虽然设施依旧完好,但从外表看略显陈旧,明年就会被强制退役了,应该算是豪华游轮的折旧版吧,</div> <i>停泊在白帝城奉节港的长江探索号</i> <i>雨后,游轮前舱甲板</i> <i>船舱内的酒吧</i> <i>船餐以自助餐为主,种类丰富味道也不错</i> 从朝天门码头出发到三峡的入口白帝城,有380多公里水路,会依次路过重庆下辖的长寿、涪陵、丰都、忠县、万州、云阳等区县,路上山环水绕,一片田园风光,景色宜人。游轮白天大都会停泊在某个景点参观游览,晚上偶尔也会有节目。其中万州大瀑布给我们印象不错,所在地又是三国东吴名将甘宁的家乡,有甘宁的衣冠冢及迁建的知名古桥陆安桥。在此处水上行舟,山间漫步,多少会有点自然无为的隐士心境。 <i>万州大瀑布:荡舟于山水之间,观飞瀑坠落于翠嶂峡谷之下,心旷神怡。</i> <i>瀑布与水帘洞,一体两面</i> <i>陆安古桥,同治年间建。</i><div><br></div><div>这座古韵十足桥原来建在万州城区苎溪河上,因位于三峡库区175米淹没线以下,故被拆除。2008年按照桥石编号原样搬迁复建于万州大瀑布景区下游。陆安古桥被收录到茅以升编著的《中国桥梁史》和英国李约瑟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等著作中,系世界名桥之一。</div> <i>在忠县,晚上观看大型山水实景演艺《烽烟三国》</i> <i>《烽烟三国》中的三英战吕布</i> 从重庆到瞿塘峡入口的白帝城,一路上江水奔流于跌宕起伏的山间,蜿蜒曲折,犹如一曲雄壮交响乐的序曲,又似文学作品高潮到来之前的铺垫。两岸常可以看到山头上矗立的成片楼群,江面或峡谷上横空高架着的大桥。这基本都是老城镇被淹没后建的新城,蔚为壮观。只是在这些外观非常气派的楼群中,看上去人气略显不足。据说两岸居住的三峡人家,有些已经生活得不错,有些仍是扶贫的对象。期望他们在住进高楼大厦后,钱袋子也能渐渐鼓起来。 <i>忠县江景</i> <i>丰都夜景</i> <b>(五)高峡平湖</b><div><br></div><div>游轮到了瞿塘峡,就算三峡游的正戏开场了。就具体地理位置而言,瞿塘峡的入口也是白帝城所在地,又称夔门、瞿塘关。按行政区域说,现在这一带属于奉节县,也曾用过夔州,巴东郡等作为地名。</div><div><br></div><div>紧邻夔门的白帝城,成名于西汉末年的王莽时期。公孙述在此据险筑城,自封白帝,成为东汉初期的地方割据势力,这也是白帝城名字的由来。公孙述称帝12年后,被汉光武帝刘秀属下大将吴汉所灭。</div><div><br></div><div>白帝城又是三国时刘备临终托孤之地。奉节这个名字,则是唐朝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命名的,据称是为了尊崇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颇有点道德说教的味道。由于刘备托孤之事被历代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追捧,影响巨大,作为白帝城创始人兼乱臣贼子的公孙述在后世就鲜为人知了。</div><div><br></div><div>提到夔州、夔门这些地名,人们脑海里呈现的大多是瞿塘峡的雄奇景色,而提到奉节,大家或会想到刘备托孤,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三国故事,多了一些人文的情怀。</div> 十几岁上高中时第一次到四川,就听说过夔门天下雄(也有三峡天下雄一说,可能是夔门的“夔”字很多人不认得),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阁天下险,这是当年四川有名的四大景观。其中夔门是10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所以不论你是否亲临此地,它在中国人面前早就混了个脸熟。当然,这个票样图案是1999年制作的,这款人民币是2005年发行的,制作时三峡大坝还未建,图案展示的是当时夔门的景观。 <i>夔门,瞿塘峡入口</i> <div><i>夔门与白帝城一隅</i></div><div><br></div>现在的夔门,依然雄奇。如果不仔细分辨一下,似乎与原来的景观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由于三峡大坝在下游的截流,水平面已经抬高了90米左右,峡内江面的平均宽度也由原本的100多米到了近400米。现在夔门的雄壮姿态尚且令人惊叹,以前会是什么样子?只能脑补或看画了。水面的抬高和拓宽,把急流险滩变成了高峡平湖,把惊涛拍岸变成了波澜不惊,安全性无疑大大提高,但付出的代价也是昂贵的。 <div><i>从江岸边仰视白帝城</i></div><div><br></div><div>譬如历史遗迹丰富的白帝城,在江面上涨后从半岛变身为孤岛,剩下的古迹只有岛上的那座白塔,城墙及白帝庙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当年的文人骚客,在这一带留下了太多的千古名句,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勃勃兴致,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磅礴气势,刘禹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悠悠情调,大约都是拜此处山水所赐。在白帝庙附近看到这些伟大诗人塑像,却难以触景生出什么诗意来,想起的只有“俱往矣”三个字。<br></div> <div><i>8公里瞿塘峡水路全景</i></div><div><br></div>三峡之巅是疫情期间开发完成的一个景点,从这里可以俯瞰8公里的瞿塘峡全景,图右侧中间那个小小的,有点看不清楚的小岛,就是现在的白帝城。这段充满了传奇的峡谷,当年的急流险滩吞噬了多少船只和人命,现在被截流的江水又淹没了多少历史遗迹?也许只有和老三峡同时代过的人还会有些感慨,新世纪的后代们绝不会再去纠结这些事情了。 <div><i>【三峡归来】演出场景</i></div><div><br></div>在奉节,张艺谋导演的三峡归来还比较叫座,声光电结合山水背景,应该是他的强项。意境不错,内容嘛,感觉空一点,不过就是念了几首古诗。奉节号称“诗城”,好像是中国诗词大会渲染出来的,想必是人文底蕴比较厚重。但看到三峡之巅上面一块解释“夔”字的木牌,却让我大跌眼镜。贴出来看看吧,也许真有人认为这样很好,笔者很有才? <i>人造景“夔”字门介绍</i> <i>从白帝城城墙“洞见”夔门</i> <div><i>夕阳落下后的白帝城</i></div><div><br></div>瞿塘峡为三峡之首,一个特别有故事的地方,在三峡之巅俯瞰它的全貌,在白帝城中寻找它的文脉,在陡峭仞壁的挟持中行船观景,也不过是管中窥豹而已,再会,瞿塘峡! <b>(六)截不断的巫山云雨</b><div><br></div><div>从瞿塘峡向下游走,就到了巫峡。巫峡在三峡之中,是最俊美的一段,有46公里之长。两岸的青山层峦叠嶂,蜿蜒起伏,峡谷中的江流随着峰回路转,迂回曲折地流淌着,犹如一幅展开的画卷。在这幅画卷中,更亮眼的是峡谷中千姿百态雾集云合,变幻莫测的巴山烟雨。所以,巫山云雨要比巫峡名气大很多,唐诗人元稹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句,把巫山的云直接“置顶”了。</div> <i>巫峡晚照</i><div><br></div><div>巫山的云雨是否真的好到俾睨天下的地步很难说,它的名气与一个美丽的传说分不开。当年楚襄王和宋玉一起在这一带游览的时候,宋玉告诉楚王:以前先王(楚怀王)曾经游览此地,睡梦中梦见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自称是巫山之女,愿意献出自己的枕席给楚王享用。先王听出这段弦外之音,立即宠幸了那位巫山美女。两情相悦之后,巫山女告诉怀王,再想找自己的话,就到巫山来,她就是这里的暮雨朝云。<br></div> <i>巫峡朝云</i> <div>我们穿梭往来于巫峡之间,品位着巫山云雨的魅力。巫峡同样也是因为下游三峡大坝的截流,水位抬高水面变宽,使其山水之间少了些精彩。但截流却截不住峡谷中的暮雨朝云。巫山神女裹着缥缈的云烟,把巫峡点染得如幻境一般。或许是实在见不到巫山女神的花容月貌,人们才把巫山十二峰中最漂亮的一座指定成她的化身,并命名为神女峰。<br></div> <i>神女峰</i> <div><i>烟雨朦胧中的巫峡</i></div><div><br></div>正是因为这位巫山女神芳踪难觅,才使得这个传说有了一种神秘的朦胧感,而这种朦胧感又时常弥漫在巫峡的山水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楚王春梦,看不见挥不去的巫山神女,在巴山夜雨中望而不得,又欲罢不能。巫山云雨的美感,恰恰蕴含在这种飘忽不定的朦胧状态里。 <i>巫峡鸟瞰</i><br><br>四十多公里的巫峡,难以从俯视的角度一览全貌。但走上神女天路的观景台,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到巫峡最精彩的一段。在巫山云雨隐去的时候,这里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呈现出巫峡的另一种风貌。当然,江面上已经听不到船工的号子,也看不到船上的白帆,只有江轮的发动机突突作响,偶尔伴随几声悠扬的汽笛。 <i>巫峡里孤独的行船</i> <i>在神女天路上没有遇到神女,印象深刻的倒是这位巫山深处的背篓老汉</i> <i>小三峡具有代表性山水</i><br><br>长江在巫峡过境时,大宁河劈开巴山与巫山,从巫峡口汇入长江,由此形成的峡谷,称为“小三峡”。小三峡有”不是三峡,胜似三峡”一说,其主要看点是山壁上的悬棺和栈道。这里的悬棺已经很少,若不是导游指点大概率会错过。至今没有人能说明白,古人当年是怎么把棺椁放上去的。嵌在峭壁上的栈道,则是仿三峡古栈道新建的,挺有气势。我倒觉得,峡谷间远远望过去的一座座桥梁,也很具观赏性。 <i>绝壁上的零星悬棺</i> <i>悬在崖上的栈道,修的不错,但似乎很少有人问津</i> <i>横跨峡谷的桥梁,一座接着一座</i> <div><i>远眺巫山县城</i></div><div><br></div>40多公里的巫峡风光令人印象深刻,峡谷两侧的桥梁一个一个接踵而来,两岸青山上的高层建筑比比皆是。老城淹没于水下,安置移民的新城则在沿江的山地上拔地而起。然而,上层建筑有了,经济基础何在?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三峡人家,转身为新城市的市民,并不比建一座中小型城市容易,只有这些移民逐步有了长期稳定的生计,新建的城市才会更有活力。 <i>在游轮后甲板上,凭栏远望,暮霭中的巫峡渐行渐远。</i><div><br></div><div>愿生活在巫山云雨里的人们,未来像巫山云雨一样五彩缤纷。</div> <b>(七)三峡大坝</b><div><br></div><div>从巫峡乘游轮继续前行,就从重庆到了湖北宜昌,进入西陵峡了。西陵峡是三峡中最长的,有60多公里,而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就矗立在西陵峡中间,把西陵峡分成了两段。游轮抵达大坝时,一般不会过大坝向下游走,因为长江航运的轮船在过三峡大坝时,需要的时间比较长:3000吨以上的轮船需要两个半小时以上,3000吨以下的小型船也需要40分钟左右,还没算很不确定的排队的时间。据说当时设计的时候,完全没有估算到航运需求增长得那么快,所以现在大坝的通航能力已经是长江航运的瓶颈,短时期内难以解决。</div><div>因此,从重庆到三峡大坝的游船,只走了西陵峡的一段水路,此后实际上就是游览三峡大坝。湖北宜昌方向另有两坝一峡的旅游线路,是在西陵峡内的葛洲坝和三峡大坝之间游览。两峡一坝水域被淹没的地方不多,部分保留了三峡工程实施前的景观,但这毕竟只是一小段。总的来看,西陵峡被切割后,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它的地位似乎已被三峡大坝所取代。</div> <i>秭归新城</i><br><br>游轮停靠在大坝附近的秭归港,秭归是屈原的故乡,老城已经追随屈原沉入江底,山雨到来前的新城看上去很气派而又很平静。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横跨在江面上,呈现出对长江水域的统治力。它的横空出世,对于防洪、发电、水资源综合利用、增强长江航运能力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在自然生态环境及文物保护等方面面临挑战。一个世界级的超大工程,实施时总会有利有弊,总会有代价和牺牲,保持客观清醒的认识,多看运营十几年后的数据和事实,远胜于夸夸其谈妄自褒贬。 <i>山雨欲来,从秭归港遥望三峡大坝</i> 一夜巴山夜雨,清晨放晴。我们离开游轮从陆路乘车来到三峡大坝,由三峡公司的人引领参观。大坝附近的截流纪念公园是参观重点,里面有不少当年截流时留下来的遗物,凸显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不易。 <i>三峡工程的世界之最</i> <i>大江截流时使用的大型工程车,产自美国,当年从伊拉克转口引进。</i> <i>用截流工程中的余料制作的雕塑——纤夫的爱。不知在纤绳上“荡悠悠”的爱,是否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i> <i>从公园看三峡大坝</i><div><br></div><div>离开截流纪念公园后,我们乘车到了三峡大坝下游的一侧,从那里乘坐小游轮从大坝下游翻坝。 三峡工程完全建成后,从宜昌至重庆660公里长江航道中百余处急流、险滩、浅滩全部淹没水中,华丽转身为深水航道,使原来只能行驶3000吨级的船队提高到万吨级,运输成本则比以前减少35%—37%。一方面使长江的航运能力全面升级,另外一方面也使三峡大坝成为长江航运的“堵点”。</div> <i>大坝前等待通过船闸的轮船</i><div><br></div><div>关于过大坝的船闸,一般上下游水位落差在几米、十几米左右的,修筑单级船闸就可以了。三峡大坝 有113米的落差,就要考虑多级船闸。三峡船闸最后设计为五级船闸,需要先后通过五个闸室次第上升(下降)到上(下)游水位,才可以直接进入“高峡平湖”,这样船只通过最快也要两个半小时以上。<br></div> <i>三峡升船机闸室</i><div><br></div><div>轮船翻坝有“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的说法,我们乘坐的一千吨左右的小船经过的是“电梯”通道。轮船进入闸室以后关闭闸门,游客通过垂直升船机内部的高度标尺观察水位变化,体验水涨船高。经过二十几分钟准备后,闸室内部水位在八分钟内提升了100多米,与上游水位持平,然后开闸放船。</div> <i>升船机内部</i> <i>香溪河,昭君码头</i><div><br></div><div>看过三峡大坝,用过晚餐,探索号邮轮悄悄驶入了长江的一条支流——香溪河。第二天我们要去一个与三峡毗邻又与三峡无关的地方,神农架。</div> <b>(八)神农架</b><div><br></div><div>到了湖北宜昌的旅游者,一般都会走一趟神农架。神农架是国内唯一一个以林区作为行政区划的地方,横亘于长江、汉水之间,方圆3250平方公里,与宜昌的兴山等三县交界。在这个交界地带,有几个对旅游者开放的景区,其它绝大多数区域属于原始森林,不对游客开放。而兴山县是王昭君的故乡,青山绿水,有码头有山林,到处都能看到以昭君为招牌的客栈商家。其实这里的生态环境超级好,而“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昭君,却没有在这里留下什么痕迹。这是许多借名人招揽游客的地域面临的尴尬。</div> <i>兴山县,跨越香溪河的大桥</i> <i>兴山县,坐落在绿水青山间的楼群</i><div><br></div><div>从兴山县沿着潺潺溪水进山,再顺着葱茏翠绿的山峦盘旋而上,神农架使我们感觉到一种非常放松的舒适感而非惊艳。神农架的名字显然与历史传说有关,名字既然冠上了“尝百草”的神农,此地植被的丰富多样就不容置疑了。这片广阔山林的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米,最低处不到400米,相对高差2700米左右,有足够的梯度供不同种类的生物生长,更有不同类型的地质结构存在。如今已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一堆称号,入选了世界生物圈保护网。</div> <i>神农顶上</i> <i>乱云飞渡</i> <i>林间瀑布,清凉之境</i> <i>在这样的山林流水间漫步,神清气爽</i><div><br></div><div>神农架长期与外界隔绝,保持着原始状态,直到20世纪40年代初,才有民国的科考队进入这里的原始森林。1958年以后相当一段时间里,森林砍伐曾严重地破坏了这里的生态环境,直到1970年设立林区的行政区划后才逐渐恢复。我们了解到原始森林的主要特征是:地上有一定厚度的腐殖土以推断森林年代,必须要有兰科植物和蕨类植物、苔藓地衣等,要有自然倒伏的朽木,要有藤本绞杀现象······这些特征,我们在短短的旅途中都看到了。<br></div><div><br></div> <i>博物馆里的植物标本</i><div><br></div><div>神农架的小型博物馆不少,最吊游客胃口的是对神农架多次发现“野人”的情况介绍。不过迄今为止,都是所谓目击者的口述,无法证明这里真有“野人”存在。更多的博物馆展示的是在神农架采集到各种植物标本,品种之多,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野人太虚难辨真假,植物太多容易迷失,真正能够抓住我们眼球的,还是大龙潭的金丝猴。</div> <div><i>这可以算金丝猴的标准照吧</i></div><div><br></div>金丝猴据说是猴子里面最有“绅士”风度的,与峨眉山的猕猴相比较,从来不会抢人的东西。虽然如此,我们拍照的地方还是与猴群隔了一条小溪,由科考站的工作人员控制距离,以防不测。神农架虽然地处湖北,这里的金丝猴却叫川金丝猴,与我们在云南拍到的滇金丝猴相比,颜值要高很多。 <i>日光浴</i> <i>母子</i> 这只老猴看起来有点凶,一副王者姿态。但科考人员说,金丝猴群并不是由一个猴王垂直控制的,而是若干个有妻妾子女的家庭组合起来的,其中也不乏丁克族或同性相吸者。这些相对温和的猴群居然是濒危动物,可能是由于它们过于讲究“绅士风度”,不太符合丛林法则吧。 <i>神农谷</i><div><br></div><div>据说神农谷是神农架景区最美的地方,但山谷中云雾缭绕的景象并不容易被捕捉到。我们在这里逗留的时间最短,还算抓到了一个瞬间。这里颇有些“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意境,不知上古时期的神农是否真在这样的深谷里尝百草。传说中神农曾在此地“架木为梯,以助攀援”,又“架木为屋,以避风雨”,最后“架木为坛,跨鹤升天”。这大概就是神农架名字的源头吧?</div> <i>坐看云起时</i> 结束这次旅行的时候,看到长江探索号总经理的一首临江仙,放在这里作为本文的结尾:<div><br></div><div><i>山城灯火涪陵洞,瞿塘晓月长风。巫山云雨醉朦胧。襄王春梦里,神女画屏中。</i></div><div><i><br></i></div><div><i>大坝归来寻药圣,碧泉幽壑神农。游轮溢彩烛摇红。临江斟美景,把酒胜仙翁。</i></div> <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