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读一本好书,胜过万两黄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赏一本好书,宛如鸿运缠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品一本好书,恰似幸福重温!</b></p><p class="ql-block"><br></p> 《做最好的老师》 <p class="ql-block"><b> 一件事干得久了,难免会产生厌倦,当班主任久了,也会有职业倦怠。那么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呢?李镇西老师给出了他的方案,他说:“厌倦源于远离学生,源于拒绝变化。”</b></p><p class="ql-block"><b> 每一个学生来到我们的面前,来到我们的讲台旁,都是一种缘分。我们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尤其是问题学生,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讲就是一次考验,一次锻炼,一次创新,一个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契机。研究他,你就是一次提升,远离他,你就是一次后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能力,没有尽力;没有神力,只有努力。《做最好的班主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师美琴老师</b></p> <p class="ql-block"><b> 当我拿到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时,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李镇西老师这样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b></p><p class="ql-block"><b> 李老师的话使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每天逼着自己进步一点点,去准备更好的更精彩的课,自己买上体育器材去研究新的课程,让自己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带着我的课去其他学校讲,想参加体育教师的赛课,想让自己在每一次的历练中提升自己,同时告诉自己今生你不可能成为名家,也不会名垂青史,但是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中最好的那一个。</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王建芸老师</b></p> <p class="ql-block"><b> 从教近8年,模式化的教学日常似乎一眼就能看到人生尽头,但是慢慢品味,教育这件事,似乎像是酿葡萄酒的过程一样。</b></p><p class="ql-block"><b> 二十多岁时,初出茅庐,觉得教师的职责就是教好书,保护好学生的安全,简单明了。近三十岁时,觉得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也得实现自身的成长,这是职业生涯的需求,也是提升教师幸福感的途径。现在,我觉得应该享受教育,体会在教育过程中看到、感悟到的一些正能量。最近一些时日,我正在尝试一个实验:让后进生享受成功。学生眼中的光,就是我心之所向,愿素履以往,愿一苇以航。</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张永良老师</b></p> <p class="ql-block"><b> 李镇西老师的书读起来就像聊天,他遇到的很多事情我们也在遇到,他做错的事情我们也会做错,他改了的我们可能还没改,他始终保持初心,我们可能在某个瞬间懈怠了许多。他是一位朋友,坐在你的旁边,用他自己的故事同你分享,告诉你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b></p><p class="ql-block"><b> 首先,是要有爱的,我认为我们每个老师对学生都是有爱的,但是这个爱一定不如李老师那么深厚博大。爱所有的学生,不是只爱自己所教的学生,不是只爱自己教的学生中的一部分,不可以厚此薄彼。还要有尊重,教育的每个环节都应该充满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这其实关乎孩子的心理健康。</b></p><p class="ql-block"><b> 这本书适合放在手边,耳提面命,常读常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胡慧老师</b></p> <p class="ql-block"><b>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和其他的老师还有区别,其中有一半是教师一半是妈妈的角色,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历史使命,力争使每一个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不仅需要为幼儿创建优赴的物质环境以满足幼儿生理需求,同时在创建物质境的同时也决不能忽视精神环境的创建,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促进幼儿心身健康和谐发展。作为幼师,我们必须懂得:“每一个孩子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同样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理解与尊重。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应努力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注、理解、赞赏和支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宋佳楠老师</b></p> <p class="ql-block"><b> 说到爱学生,李老师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联系我自己的教学实际我感觉自己原本的爱学生只是一种“小爱”,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爱也许是强者对弱者一种本能的爱护,因为它缺少了教育学生影响学生的深刻含义。而真正教育的爱--它是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潜移默化的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盛晓琴老师</b></p> <p class="ql-block"><b> 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后,李老师的教育理念让我很受震撼。一、以“科研”的眼光看待让人头疼的孩子。这样会少一些情绪,多一些理智;少一些冲突,多一些理解。二、我高兴,学生也快乐。作为社会中的人,即便是教师,每天也困于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中,有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但同时作为课堂上唯一的成年人,我们又必须学会调整心态,积极教学,而不是让课堂成为我们的消极情绪宣泄口。三、以民主、科学、个性的态度去教育后进生。要依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去引导学生,切忌一刀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李艳凤老师</b></p> 《教育的细节》 <p class="ql-block"><b> 这本书在之前已经读过,这次回过头来再读,我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我要分享两个我认为特别重要的教育观念:</b></p><p class="ql-block"><b> 一是我们要让孩子们感觉到大家是一体的,是要朝着让自己变好的这一共同目标而努力的,也就是教师的职责并不仅仅是教孩子,而是要带领孩子们变成更好的自己。</b></p><p class="ql-block"><b> 另外一个超级重要的就是纠正育人初心之偏,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不是应试竞争的“跑马场”,德智体全面发展,德字是放在第一位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曹春霞老师</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身处快餐时代,又值知天命的年纪,静下心来读书,似乎是一种想象,但读了《教育的细节》中“过有思考的教书生活”这一章节的6篇文章,我有了新的认识。作为现代教师,他最大的本钱是在读书中扩展教育视野,回归教育常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的思想,从而建构起支援他工作的思想资源库。</b></p><p class="ql-block"><b> 教育的根本是人的教育,尊重人性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书中所说“一厘米之变”,也就是让我们警惕教育细节中的魔鬼,让自己成为天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师美琴老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朱永通老师像《亮剑》中的主人公李云龙,逢敌必亮剑,浑身充满正能量,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说敢写;那书中的观点更像是一杯烈酒,让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酒香的独特,令人难忘,回味无穷。他代表当今教育界的一股清流,更像绽放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值得我们却领悟去学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8px;">——杜众拴老师</b></p> <p class="ql-block"><b> 当在书的97页看到“坚持一厘米之变”,让我明白了可以从小小的一厘米开始改变,可以积少成多,从而达到更大的改变。我想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就是教育信念和耐心的坚持,是水滴石穿的坚持,只要我们坚持做一件事,一定会做的很好。同时,我也用书中139页的这段话用来警示自己:语言暴力这把双刃刀,割去的是教育中的人性之美,所以,老师们,当我们激动的时候,固然做不到口吐莲花,但至少选择闭口藏舌。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反映人的内心,细节表现出教育的本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王建芸老师</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教育处处在,处处皆教育,所有的教育都隐藏在每个不起眼的角落。把小事做到每个孩子的心坎上,用细节体贴每个学生细密的心思——这或许就是我们教育的大事。</b></p><p class="ql-block"><b> 朱永通教授说:坚持一厘米之变,即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的努力去改变。小如一厘米的改变,如果它挑战了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中反教育的“习惯无意识”,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多更大的改变,在我看来,与其整日企盼外在强有力的制度变革来改革一切,不如向内求和向外做,秉持一厘米之变的信念和行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盛晓琴老师</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书中《你是一个会管学生的好教师吗?》一节让我感受颇深。在带班的过程中我不断的摸索,也在不断的尝试着改变,的确真正让我感受到要成为一个会管学生的好老师真的需要书中所说的专业伦理和专业能力,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在反思中成长的过程,我要铭记书中这段话:一个好老师不能依着自己的本能或本性来管学生,也不能整天讲空头大道理,而是要开窍,多琢磨一些“降服”学生的“土办法”,使之感受到你的爱,并获得学识和做人上的进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8px;">——项晓林老师</b></p> <p class="ql-block"><b> 当我用心读完《教育的细节》这本书后,有两个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两个概念就是“观念”和“一厘米”。</b></p><p class="ql-block"><b> 这个“一厘米”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我们不仅要教授出成绩优秀的人,更要用人性的“一厘米”距离影响学生。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漫长职业生涯里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去行使自己的“一厘米”的权利,做好每一个细节,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积累美好的态度、习惯,就像本书的封面所说:“警惕细节中的魔鬼,让天使常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张永良老师</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教育全在细节中,每个看似微小的好、坏细节,对孩子的影响都可能是巨大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了解孩子的情感、认知、社交等方面的特点和需求,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此外,我们还要根据学生在不同学段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适当的关注和支持。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方法,注重细节,让教育更加科学、有效、富有人文关怀。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会更加注重细节,更加认真地思考和解决教育中的各种问题,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宋佳楠老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读“时间镜子里的观念”,我感悟到:成长就像蜕皮,外骨骼会阻碍节肢动物的生长,虽然蜕皮的过程很艰辛、很痛,且刚蜕完皮的时候真的很虚弱,会有些不安全不适应,但这是成长,代表着更新,不论是身体还是思想。</b></p><p class="ql-block"><b> 平等的相遇,细心地教养,特别希望成为这样的老师,很喜欢书中那个词“卷入其中”,希望课堂上的互动像是一层一层的波浪,逐渐积聚巨大的能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胡慧老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书中,对好老师是这样定义的:从职业的角度看,所谓好老师就是有专业伦理和专业能力的老师。专业伦理,以我的理解是对学生有爱,专业能力指的是有方法地爱学生。心中无爱的老师无法育人,而爱却不得其法的老师又无法让学生成才,作为教师我们既要修心又要悟道,让好的东西通过正确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完成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8px;">——李艳凤老师</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读书能启人心智,撼动心灵,丰富人生;读书能积淀学养,激动思考,指点迷津。阅读着,我们更富有内涵;思考着,我们更有灵气;实践着,我们渐渐成熟;成长着,我们拥有了更高的目标。捧起书本,就是捧着一个伟大的思想,翻开书页,就是翻动一个精神的海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