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后矿

知之

<p class="ql-block"> “后所煤矿”是我和刘庭莉走出学校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单位。一起分去的同班同学还有,徐声远、谢开亮。</p><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3日(星期一)</p><p class="ql-block"> 享受高铁强国的交通便利,乘坐G1398次(昆明南—杭州西)列车重回故地—后所煤矿。</p> <p class="ql-block">  预约了网车7:30从家出发,8:00就到了昆明南高铁站。</p> <p class="ql-block">  大家都如期而至</p> <p class="ql-block">  列车上乘客很少</p> <p class="ql-block">  经57分钟的运行,火车抵富源北,好快!</p> <p class="ql-block">  专门为大家返矿热心张罗接待的老朋友苏泉林已先行到达,在站外迎候,还有自行赶来的孟秀清也已在站外等着了。</p> <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五十载,归来仍是后矿人!</p><p class="ql-block"> 世上除了故乡,还有什么地方能让人魂牵梦绕:离开了,还想回来;说再见,却频频回头……是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的地方;是告别母校,第一脚踏进社会的地方;亦或是储存着青春故事,记忆了太多美好的地方。后矿,就是我们这一群当年的“大学生”、“小知青”情系终生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后所煤矿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部长从北京回来,与后矿的朋友相见于昆明月牙潭公园</p> <p class="ql-block">  后所煤矿有限公司王董事长热情接待了我们这一行“老后矿人”。</p> <p class="ql-block">当年矿女篮的三大主力,摆起POS也象叱咤在篮球场上,占尽先机。</p> <p class="ql-block">  招录自同一地的“发小”。</p> <p class="ql-block">  一起分来的云大同学。</p> <p class="ql-block">  下午,重返煤炭湾,当年的指挥部机关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指挥部办公楼,一栋二层楼的砖房,总共也就二十多间房,上世纪70年代,这里蛰伏着五、六位县长、县委书记,真正的“藏龙卧虎”;80年代后,这里走出了部长、厅长、大学校长、教授、总裁,可谓是“钟灵毓秀”!</p> <p class="ql-block">  办公楼道前众人簇拥的是尊敬的长辈,我心目中真正的“人生赢家”,工作、学习、生活的楷模—姜师傅;曾经的土建工区的“同事”,夜臥长谈的“室友”。</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地震测报办公室》。“主任”和“徒弟”,主任成了大学教授,徒弟成了集团公司总裁。</p> <p class="ql-block">  两代后矿人</p> <p class="ql-block">  我们身后的外廊式三层楼,是当时矿区为数不多的住宅楼,整栋楼共24套。声远家住一楼左边第一间,我们在三楼左边第一间。所谓的“套房”,也就是里、外一通间,不足20平米,但从医院后的宿舍乔迁过来,让我们“幸福”了很长时间。</p><p class="ql-block"> 这栋楼位于煤炭湾生活区的高点,居高临下,凭栏腑视,沿我们楼前的一条石阶往下,依次分布着篮球场、机关食堂、邮局、小卖部、锅炉房。</p><p class="ql-block"> 矿区冷热水都是定时供应,常有滞后、水小排队等情况,人人成了“盼水妈”、“盼水爹”,甚至还有“盼水娃”,我家小静最先学会的话之一就是,水来啊!</p> <p class="ql-block">  一楼的左边第一套,是我们老同学的家。</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家。</p> <p class="ql-block">  尊敬的长辈史叔、陈姨家,我们经常暖暖地享受慈爱,蹭吃蹭喝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倘佯在这里,反复地凝视、端详,这里的一切,已经“物是人非”,但五十年前的年轻的故事还没有走远:简易俱乐部似乎飘出了“小常宝”的优美唱段,子弟学校孩子们的朗朗书声还回荡在“打磨沟”的山水之间,头戴矿工帽,脚踏矿工靴的“机关干部”又下井大战红五月去了,肩背药箱的那群小知青正送医送药到工地……</p> <p class="ql-block">  不曾忘记,当年住的是竹席油毡房,吃的是包谷荞麦饭。一位同济大学分来的女学生是人生第一次“初识”这个品种的食物,无论再怎么细细咀嚼,也没办法咽下满嘴的包谷荞麦喳子,以至每每吃饭就忍不住满含眼泪,怀念起“妈妈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油毡房通风漏气,冬冷夏热。数九天屋外温度零下,屋里也是零下,早上起床时脚一伸出被子,只看见“五指山峰”被“云雾”缭绕。</p> <p class="ql-block">  牢牢记得,1976年9月,为了收看9月18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毛主席逝世追悼会,声远带领专门抽调的一班人手工制作了一套双层五单元的电视接收天线,成功收看了追悼会实况。在技术人才比较集中的富源矿厂、煤炭设计院、煤炭基建公司等单位引起了很大反响。</p> <p class="ql-block">  当年富源县城的“顶级”旅馆《转角旅社》,也是矿区指挥部设在县城接待、“转运”报到的新职工的一个点。以后也曾住宿过两三次,其被褥的触觉味觉感受令人窒息!有个只可意会的形容叫做:“舔猪油”。</p> <p class="ql-block">  这次回后矿住宿县城里的《胜境大酒店》,与《转角旅社》相比,自然是天壤之别,但后者是有历史、有故事的“藏品”,说不定西南联大转移入滇的某位国学大师都曾在这里秉灯夜读过!</p> <p class="ql-block">  富源县城新貌</p> <p class="ql-block">  当年“一根肠”的小小富源城,如今高楼林立,街道宽敞,富源真的“富”了。</p> <p class="ql-block">  7月4日</p><p class="ql-block"> 9:30出发,前往从贵州入滇的关口《胜境关》游览,凑巧偶遇富源县年轻的女副县长,与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更巧的是,这位年轻的副县长还是我们的校友,毕业于云大理学院。</p> <p class="ql-block">  不同渠道选取到的“后矿人”照片:</p> <p class="ql-block">  必须入镜的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  后矿五帅哥</p> <p class="ql-block">  那年那场雪。脚踏矿工靴的女人!</p> <p class="ql-block">  欢聚时短,记忆悠长,友谊长存!</p> <p class="ql-block">  我们深深懂得,后所煤矿艰苦的环境、全新的工作带来的磨砺与挑战,培养了我们的忧患意识,提高了我们的分辩能力、抗压能力,以及捕捉机遇的能力。当我们不得不因各种理由离开后矿时,是满怀感恩的。我们离开了后矿,而后矿永远在我们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