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tulip</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457996</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纵越六县市,地跨八百里,峰立七十二,主峰祝融峰,在湘中南丘陵中卓尔不群。“一览众山小”。衡山又名南岳,是我国五岳之一,以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佛、道两教并存的人文景观而著称,被誉为“中华寿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衡山就像一幅湘绣,楚天湘水,一览无余;它又像一卷画轴,浓渲淡染,举世无双;它更像一首诗歌,高叹低吟,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进山后沿梵音古道走一小段,就远离了公路,宁静悠然,淙淙流水伴着山间微风,没多久就来到<span style="font-size: 18px;">香炉峰下的南岳忠烈祠。</span>南岳忠烈祠是我国建筑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也是国民政府在大陆惟一一处保留下来的纪念抗战烈士的大型陵园。建于1938年,1940年破土动工,1943年落成,历时3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陵园仿南京中山陵样式建造,坐南朝北,依山而筑,左右对称,层次分明。整个布局为方体,前低后高。祠内的花岗岩石板大道和276级石磴衔接,将牌坊、七七纪念塔、纪念堂、致敬碑、享堂从下而上组成一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两侧是翠绿山峦,四周是参天古松,把整个建筑紧紧地环抱于山中。共有13座大型烈士陵墓,安葬第九战区抗日阵亡将士的遗骸。1983年10月,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忠烈祠的第一进——牌坊,这座三拱单檐牌坊是忠烈祠的正门,由花岗岩石砌成的,屋顶采用碧绿的琉璃瓦,古朴典雅,在牌坊的拱门正上方镶嵌着一块汉白玉石碑,<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正上方的汉白玉石匾上镶嵌着原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题写的“南岳忠烈祠”五个镏金大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来到广场的中心,我们被这个造型奇特的雕塑所吸引,这便是“七·七纪念塔”。它是由五颗倒立的石制炮弹组成,炮弹四大一小,代表着我国的五大民族——汉、满、蒙、回、藏雕塑的正面和左右两侧,都嵌有汉白玉砌的“七七”两个字,象征着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掀起的全民抗日的民族怒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塔的背面刻写着薛岳将军所题写的《七七纪念碑铭》。“寇犯卢沟,大波轩起。捐躯为国,忠勇将士。正气浩然,彪炳青史。汉族复兴,永湔国耻。”这些炮弹倒立在地上、直指蓝天、直指太阳就是喻意着“抗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参观了“七·七纪念塔,便来到了忠烈祠的第三进建筑——纪念堂。纪念堂的正中竖着一块高达6米的汊白玉石碑,上面刻有薛岳将军撰写的《南岳忠烈祠纪念堂碑记》,记述了建祠的历史背景和经过。他在碑文中写道:“目击成仁将士,前仆后继,视死如归之忠勇,未尝不肃然动容,而一念及浴血糜骨之壮烈,则又未尝不怆然出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北、华东和华南大部分地区相继沦陷,<span style="font-size: 18px;">衡山成了抗日前线大本营之一,战局逐渐恶化,战线迅速退缩,阵亡烈士的遗骸则很难收殓,甚至很多只能是任其暴尸战场!</span>1938年11月,衡山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中共代表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决定由中央下拨巨款,第九战区、第六战区和湖南省政府出资并接受社会各界捐款,在南岳名山修建忠烈祠和烈士公墓,安葬阵亡将士的遗骸,以告慰烈士在天英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纪念堂的后门走出,大家可以看到两排石阶依山势而上。石阶共有276级,代表着抗战时期牺牲的276位将官,两排石阶的中间为精心设计的绿地,其中用大理石片镶嵌着“民族忠烈千古”和“民族、民权、民生”的大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阶共分九大层,第六层之上有一座“致敬碑亭”。致敬碑亭也称“安亭战役纪念碑亭”,是为了纪念在上海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安亭战役中牺牲的将士所修建的。在亭内树有记述安亭战役的石碑,亭左还有一面石碑,上面刻着“游人到此,脱帽致敬”八个字,就像古代达官贵人府门前的“下马石”一样,要求无论官民,到了这里必须肃立低首,脱帽致敬,缅怀英烈们的丰功伟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上,就来到了忠烈祠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建筑——享堂,在享堂正门上方悬挂着镏金巨匾“忠烈祠”,两侧的山坡是抗日英烈的公墓区,整个墓区占地逾200亩,共有37军60师、70军19师等集体墓葬7座,胡鹤云、郑作民等将军个人墓葬10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公墓,都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有的华表相望,墓阙凌空;有的碑碣成行,塔尖插云。其气象之肃穆,隐现英烈之忠魂,令人景仰,让人钦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岳衡山,深谷青翠、飞瀑流泉,处处透着一份静意,分散着星罗密布的寺院庙宇,更为衡山添加了不少虔诚的气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选择衡山来建设忠烈祠,一是因为名山风水上的“大气魄”,二是因为这里的形势在当时来说相对安全稳定,符合工程长期开展的客观需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岳忠烈祠是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集各界之力,完成的一项伟大工程。工程总计花费一百余万元,据说这笔款当时可以装备几个师,这钱有白花吗?当然没有!让先烈们忠昭日月的事迹得以发扬光大,带来的精神与士气上的鼓舞,是无法以金钱估量的。</p><p class="ql-block"><br></p> 欢迎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