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伊朗,是在余秋雨先生的书中。千禧年之际,余先生随凤凰卫视节目组遍访欧亚非文明古国,以游记形式结集成书,名为《千年一叹》,其中,就有对伊朗的详细描述。<br> 退休以后,便时常起心动念,想去探访这个神秘的国度,谁知一拖经年,直到最近才终于成行。<div> 参加成都市摄影艺术家协会组织的“探索伊朗.一带一路” 摄影交流团,从天府机场出发,经过八小时飞行,降落德黑兰伊玛目.霍梅尼国际机场。<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 </div></div> 从天府广场出发 团友们在伊朗合影(团友拍摄) <b>德黑兰——褪色的国际大都市<br></b><br> 出机场,乘大巴驶向市区,扑面而来的,是滚滚的车流和浓郁的伊斯兰气息。自由塔、清真寺、霍梅尼陵,还有穿着黑袍、披着头巾的伊朗美女在路旁一一闪现。行车途中,导游雅音对德黑兰作了简单介绍,由此得知,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定都于1796年,扩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人口八百多万、约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 自由纪念塔 城市一角 德黑兰市景 瞧这一家子 参观的第一站是伊朗国家博物馆。博物馆外观雄伟,内厅精致,收藏文物多达三万余件。其中既有史前文物,又有波斯帝国的文物,还有伊斯兰时期的文物,整个展厅俨然就是一部波斯人的古代史。 博物馆大门(团友郭光辉摄影) 博物馆展览大厅 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波斯帝国时期的文物。波斯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经过战争与变迁,在公元前550年左右,波斯人推翻米底王国,建立起阿契美尼德王朝,史称波斯帝国。帝国首领们东征西伐,只用30多年时间,便将波斯打造成世界上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强盛帝国,而此时我国正处于战国时期。需要指出的是,波斯作为国名,延用了两千多年,直到上个世纪30年代才改名伊朗。而伊朗这个词则是由“雅利安”演变而来,所代表的含义是雅利安人的家园,波斯人自认是雅利安人的后裔。<br> 博物馆二楼有许多波斯帝国的文物,似乎在诉说着波斯王朝的兴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壁石雕,上面雕刻着波斯帝王接受万邦来朝的塑像,据说这是镇馆之宝。<br> 两千多年前的万国来朝雕像 石雕 看累了,歇一会 离开国家博物馆,汽车在市中心的街道上行驶,一路上看到,建筑陈旧,道路狭窄,市政设施较为落后。导游雅音介绍说,德黑兰曾经有过高速发展,也曾是国际有名的大都市,但由于长期被制裁,如今德黑兰基础设施建设迟缓,高档一点的商品较为短缺,比如汽车,街上常见的都是老旧的两厢车,因为高档车靠走私进口,价格要翻上好几倍。 来到郊外,一座高大的建筑映入眼帘,这便是自由纪念塔。这座塔位于自由广场中央,于1971年为纪念波斯帝国建国2500年而兴建,原名国王纪念塔,伊斯兰革命后改为现在的名字。伫立塔前,任何人都会感到它的优美壮观,只见塔身高耸,造型独特,波斯文化与伊斯兰艺术完美融合,不愧为德黑兰的地标式建筑。 自由广场和自由纪念塔 自由纪念塔 几天后,我们从外地返回,又参访了地毯博物馆、格雷斯坦皇宫和德黑兰大巴扎。<br> 走进地毯博物馆,站在一幅幅形态各异的地毯前,不仅可以看到波斯人编织技艺的高超,图案设计的精美,而且可以从中阅读出波斯人的艺术眼光、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据介绍,伊朗的地毯编织技术至少有两千多年历史,眼前看到的则是伊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编织的各种古老的手工地毯,大约有四五百年历史。<br> 地毯博物馆 地毯博物馆 地毯博物馆馆长 来到格雷斯坦皇宫,最初看到的是朴实无华。一个不大的庭院,几栋贴满釉砖的楼房,种满了花草树木,还有一泓清清的水池,给人感觉到的是宁静优美。到了宫殿内部,却是极尽奢华,到处流光溢彩,富丽堂皇。在不同的厅里,可以看到不同的装饰,有的镶嵌着满墙镜片,有的雕刻着各种图案,有的有华丽的吊灯,有的有精美的地毯,有的厅金碧辉煌,有的厅恬静素雅。其中一些厅里还收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宝和战争中掠夺来的物品。这座皇宫建于18世纪,从中可以看到伊朗近代史的宿影。 皇宫花园 镜宫和御座 皇宫内部 皇宫内部 皇宫内部 彩釉墙面 游走德黑兰大巴扎,就仿佛在走访伊朗底层民众。甬道式的走廊里,商店一个接着一个,商品琳琅满目,卖家殷勤接客,行人比肩接踵。在这里,可以看到伊朗普通人的千姿百态和他们的日常生活。 德黑兰大巴扎 巴扎里的商贩 巴扎里的商贩 巴扎里的商贩 巴扎里的商贩 逛巴扎 逛巴扎 陪着妈妈买衣裳 行前,有朋友好心地提醒,要注意安全。游走一圈后发现,外界对伊朗的认识是多么的偏颇。其实这里社会安定,秩序井然,民众外在开朗,内在乐观,男士举止文雅,女士打扮靓丽。尤其令人感动的,是伊朗人的热情和好客。见着我们,他们会友好地称呼“Qin”,并纷纷要求合影留念。我好奇地打听得知,原来波斯人在秦朝时就与华夏有了交流,因此“Qin”就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 伊朗男子汉 伊朗小姑娘 波斯美女 波斯美女 波斯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