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记陆志轩老师</p><p class="ql-block"> (下)</p><p class="ql-block"> 姚开忠</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陆老师给我们讲的政治课的那个年代,文革还没有完全结束各行各业都处于恢复阶段。教育系统受的影响更大,复课都两年多了,我们也只有语文、数学课本。政治教学因其敏感,教育出版社都无法正常发行课本。老师只能根据当时的政治风向教政治课,其内容不是讲报刊就是学文件或是“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东风吹,战鼓擂,”之类的套话,学生听之枯燥乏味,老师教之素然生腻,但永远正确,不会被人抓辫子,不犯错误。</p><p class="ql-block"> 陆志轩老师的政治课与众不同,走上讲台就以手遮住额头和眼睛,露出脸说:“你们容易认出我吗?不容易吧!因为人的脸形不多,有那么三、五种,不是特别熟悉的人,不容易识别”。再用手遮掩脸,露出额头和眼睛说:“稍微熟悉的人,大多能认识。因为人的眉眼种类繁多各自不同,特别是目光中含有的,每个人独特的内在精神气质,让人容易识别。”“额头和眼睛就是古文中的《题目》。东汉文学家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解《楚辞·招魂》:‘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说‘题,额也’;目是人的眼睛。因此《题目》指的人眼以上的部位,是人个体区别的显著特征和重要标志。在南朝时题的意思就开始发生变化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谢安)看题,便各使四座通。’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由谢安出题,便让各自回到四座上去发言。”“这个‘题’就是讨论的《标题》的意思。”“到清代吴骞作《扶风传信录·后会仙记》:‘会既散,仇生惘然若有所失,怅念弥日,作文以记之,题曰:《后会仙记》’这个‘题’就是《篇目》的意思”。“现代汉语直接将《题目》:‘概括诗文或讲演内容的词句。学习或考试时要解答的问题。’现在很少有人提及《题目》在古汉语里最初时意思”。“苍劼(劳动人民)造字至今,经过不断的引深、进化、演变,有些字与最初的意思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要读懂古文,就要知道这个字、词的来龙去脉,才能理解古文精深的含义,妙品其雅,陶醉其中……”</p><p class="ql-block"> 继之在黑板上写下“政治课”三个大字。</p><p class="ql-block"> 那我们就要明白什么是“政治”?“政治是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我们国家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同学们学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理解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把同学们培养成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把你们培养成共产主义的接班人。</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陆志轩老师第一堂政治课的开场白,别开生面,不拘一格,让人耳目一新。陆志轩老师的开场白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巨增。</p><p class="ql-block"> 但陆老师政治课给我们讲的社会发展史更是前所未闻的新知识,让同学们脑洞大开。 </p><p class="ql-block"> “原始社会亦称‘原始公社’‘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陆老师你这也太颠覆我们的认知,共产主义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那时就有了“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搞不懂。搞不懂就听吧,学吧。”</p><p class="ql-block"> 陆老师继续道来“人类产生的过程也就是原始社会形成的过程。它存在了二三百万年,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可生产力极其低下是原始社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使用石器工具。劳动的结合方式主要是简单协作,人们之间的分工主要是按性别、年龄实行的自然分工。人们个体是无力同自然界进行斗争,为谋取生活资源必须共同劳动,从而决定了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同时,人们在劳动中只能是平等的互助合作关系,产品归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实行平均分配”。</p><p class="ql-block"> 我们最终目标:“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科学、民主、自由的社会与原始社会有本质上的不同。陆老师把电影《农奴》和“奴隶社会”结合起讲我们就比较直观地深刻地认识了奴隶社会。</p><p class="ql-block"> 在讲毛主席的三个世界理论时他说:三个世界是以军事实力、经济实力来划分,不是以国家的社会制度,奉行的主义来确定。美国、苏联军事实力、经济实力最强,称霸世界堪称第一世界;英、法、德、日等经济发达的国家是第二世界:中国、坦桑尼亚等经济不发达国家是第三世界,他们饱受第一、第二世界国家的欺凌,我们第三世界国家要团结起来和他们斗争。他讲:毛主席的三个世界理论和三个世界的划分预示我国外交路线的调整。</p><p class="ql-block">· 在课堂上陆志轩老师向同学们提问:“伟大领袖的‘领袖’是什么意思?”有同学大声说“是毛主席”,我在心里想回答的也是毛主席。陆志轩老师讲:“伟大领袖是毛主席。但我给你们提问的是‘领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领袖这个词它有五层意思五层:一是它的本意,就衣服的衣领和衣袖。古代的人见面无论稽首、叩头、报拳和现代的人见面的握手,双方都首先看到的是对方的衣袖和衣领,整洁的衣袖、衣领会给人好映像,领袖在人的服饰里就很重要了;二指为人仪则,为他人作表率。唐朝的学者吕向在注《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故以晖映先达,领袖后进”时道“领袖可为人之仪则(表率)”。;三指带领,率领;四比喻同类人中之突出者;五指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的最高领导人。毛主席就是我们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国家的领袖,而且是伟大领袖”。 </p><p class="ql-block"> 陆志 轩老师借此还给我们讲了:成语《提纲挈领》。它的意思是提起鱼网的总绳(总绳古代叫纲),抓住衣服的领子。以此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和要领。《提纲挈领》这个成语由韩非子、荀子各出半句。《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为上半句“提纲”的出处。《荀子·劝学》:"若挈裘领,诎五指而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为下半句“挈领”的出处。总其成者是《宋史·职官志八》:"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而成成语。明·宋濂在《〈杜诗举隅〉序》是这样运用这个成语的“一览之顷,纲提领挈,不待注释而其大旨焕然昭明矣”。《提纲挈领》简单地讲“打鱼人撒网左手‘提纲’右手撒网,网就撒得很开,就容易打到鱼。人手拎衣裳‘挈领’衣裳就很好拎。”</p><p class="ql-block"> 他继而讲道:“毛主席说‘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这段的意思是路线是指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所要走的方向和道路。路线一但确立就是所有的工作的总缆、总纲。所有的工作按此道路前进那就是穿云破雾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坦途。譬如我们党在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纲”。“纲举目张,是个成语,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用民》:‘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汉·班固《白虎通·三纲六纪》:‘若罗网之有纪纲而万目张也。’汉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意思是提起鱼网上的大绳一抛,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了。比喻文章条理分明,也指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纲:鱼网上的大绳。目:网上的眼。《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交相辉映、异曲同工,言简意赅的成语”。我的同学家里是打鱼的,不时去看他的父兄打鱼,对陆志轩老师讲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就犹其深刻。</p><p class="ql-block"> 陆志轩老师道德品行敦厚、教化沁心;文章哲理深邃、幽默逗趣;课堂掌控机锋急智、心平气定;知识传授深入浅出、生动形象、新颖独特。让我五十年后还记得你的身影、你的厚德、你的文章和你的教学。你象夜空划过的流星照耀我,却不知星光下的我。当年的老师遇到这些从文革中走过来的学生是他们的不幸,我们能遇到陆志轩老师是我们大幸。你的教诲伴我前行,受益终生。谨以此文表达我对陆志轩老师的敬意与缅怀,以示自己对青春记忆与眷恋。 </p><p class="ql-block"> 二○二三年七月三日</p> <p class="ql-block">题图</p> <p class="ql-block">陆老师与初六四级二班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照片提供:桂世雄</p> <p class="ql-block">2001.4.30陆老师与高七五级部同学</p> <p class="ql-block">照片提供:罗永其</p> <p class="ql-block"> 百年树人 百年綦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