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记他们,为成昆铁路劈山开路的人。

早行君

<p class="ql-block">60多年前,</p><p class="ql-block">祖国西南大地的崇山峻岭间,</p><p class="ql-block">打响了一场筑路大战,</p><p class="ql-block">集结了30万筑路大军!</p><p class="ql-block">据统计铁道兵牺牲人数就达2100多人,沿线留下1000多座丰碑,烈士陵园20余处。</p><p class="ql-block">央视《国家记忆》纪录片栏目曾特别推出《开路先锋之交通强国》。</p> <p class="ql-block">1952年11月,新中国的铁路建设者们开始着手成昆铁路的设计工作。</p><p class="ql-block">在前期实地勘测过程中,著名铁道工程专家蓝田带着年轻技术人员,翻高山、越深沟、过栈道、跨吊桥、攀登悬崖绝壁,最终筛选出东线、中线、西线三个方案。</p> <p class="ql-block">会审方案时,当时援华的苏联专家坚持选择中线,他们认为,中线最短,地势相对平坦,工程难度小,而西线方案沿途地质结构极其复杂,是修建铁路的禁区,不能考虑。</p> <p class="ql-block">中方专家则认为,西线沿途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多,社会经济亟待发展,该方案政治、经济意义重大。</p> <p class="ql-block">1954年7月,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在川滇交界踏勘,他们发现这里蕴藏丰富的煤、铁和有色金属资源,而此地正好处在三个设计方案的西线。</p><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召集各部门专家反复研究,最终定下了西线方案。</p> <p class="ql-block">01</p><p class="ql-block">1958年7月,成昆铁路正式开工,铁路修建工作在时断时续中缓慢进行。</p><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前期,国际局势出现新的动荡,中国周边形势也逐渐紧张,毛泽东发出成昆线要快修的战斗号令。</p> <p class="ql-block">随后,30万修路大军跋山涉水,从四面八方以最快的速度开进工地,一场筑路大战在千山万水间打响了。</p> <p class="ql-block">1964年以后,成昆铁路建设全线展开了大会战。</p><p class="ql-block">会战初期,很多地方还不通公路,工人们硬是沿着便道把各种装备扛上了山。山上建起了发电站,隧道排水、通风问题才得到根本解决。</p> <p class="ql-block">然而,成昆铁路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势险峻,工程难度极大,特别是沿线的隧道施工。</p><p class="ql-block">以全线最长,海拔最高的沙木拉打隧道为例,塌方、断层、涌水等地质灾害层出不穷。</p> <p class="ql-block">1966年11月,隧道主体工程完工。为了打通这条6公里多的隧道,施工队伍前后用了8年,136名建设者付出了宝贵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p><p class="ql-block">铁路建成了,各路大军先后撤离,沿线留下了一座座烈士陵园,长眠着2000多名烈士。对这群为国家奉献生命的年轻人来说,火车的汽笛声是最好的告慰。</p> <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随着经济的发展,单线双向运营成昆铁路的运力已不能满足客货运输需要。</p><p class="ql-block">从2010年开始,成昆铁路复线施工逐渐展开。</p><p class="ql-block">2016年,一支铁路建设大军重返大凉山,在距沙木拉打30公里的小相岭展开施工。</p><p class="ql-block">打通20余公里的小相岭隧道,成昆铁路复线就全线贯通了,并且可使成昆线缩短70公里。</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铁路设计者也想到了这一方案,但以当时的设计、施工的技术,还无法打通小相岭隧道,所以只能选择隧道较短,但线路曲折的沙木拉打方案。</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这支建设队伍在一大批自动化、智能化国产高端装备的助力下,将打通小相岭,实现老一辈的夙愿。</p> <p class="ql-block">在这支筑路大军中,有一位名叫母永奇的年轻人,他的外公韩礼芳1965年7月投身成昆铁路建设,后来在工地牺牲。由于当时通讯不畅,家人一直不知道韩礼芳在哪里牺牲、埋在什么地方。在随后的50多年里,全家几代人苦苦寻找,一直没有结果。</p><p class="ql-block">图,新成昆线的建设者盾构主司机母永奇。</p> <p class="ql-block">2017年清明,母永奇和同事来到工地附近的一座烈士陵园,祭奠修路牺牲的先烈。他在陵园墓碑上,发现了一个和他外公一样的名字。</p><p class="ql-block">经家人确认,这正是他苦寻多年的外公,当年修建沙木拉打隧道时牺牲。</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母永奇也选择了隧道,而他的掘进装备已不再是前辈们手中的钢钎、铁锤。作为盾构主司机,他常年驾驶着“钢铁巨龙”,“遁地穿山、翻江过海”,穿梭在隧道建设第一线。</p> <p class="ql-block">盾构机数百米长,10多米高,拥有5万多个零部件,集液压、机械、电气等十几个大的系统于一身,是当今隧道施工的利器。</p><p class="ql-block">以盾构机为代表的一大批自动化、智能化国产高端装备的引入,有力助推了我国交通设施的大规模、高质量建设。</p> <p class="ql-block">从1894年山海关造桥厂诞生,几代中国交通人从蹒跚中起步,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披荆斩棘,走过了风雨征程,推动和见证了中国铁路建设和民族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巨大飞跃。</p> <p class="ql-block">如今,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航海通达全球,综合交通网突破600万公里。</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曾言:"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p><p class="ql-block">许多真正意义上的英雄并不是那些挂满锦旗,写满荣誉并把战斗经历拿来显摆的人,更多的是那些一直默默无闻地为祖国奉献,立了功也无人知,受了伤也无人晓,甚至是最后牺牲了也没有任何宣传的无名英雄们。</p> <p class="ql-block">他们太少被曝光在大众的视野之内,也很少会被人去歌颂。他们不应该是烈士、英雄等模糊的称呼,他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名字,也值得被记住。</p> <p class="ql-block">熊汉俊就是当年参与建设成昆铁路龙骨甸大桥的一名铁道兵。日夜不停的高强度的工作伴随着身体的不堪重负,在抢修桥墩时,熊汉俊由于太过劳累,不慎跌入40多米的桥墩中。</p> <p class="ql-block">当时桥墩中已经被灌满了水泥,瞬间熊汉俊就被掩埋在水泥砂浆之中,21岁的生命就此定格。</p><p class="ql-block">壮烈牺牲的熊汉俊战士的遗体永远与桥墩连在了一起,成为了桥梁顶柱。</p> <p class="ql-block">熊汉俊烈士牺牲的地点~黑井隧道。</p> <p class="ql-block">熊汉俊连同无数为成昆铁路建设牺牲的战士们的英魂,都长眠于成昆铁路线,他们将自己融入铁路,默默守护着铁路上呼啸而过的火车,是这条铁路最忠诚的守路人。</p> <p class="ql-block">至今,在成昆铁路龙骨甸大桥的7号桥墩上都刻着"熊汉俊烈士千古,昆明铁道老兵"这14个大字,以纪念像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铁路建设事业的铁道兵熊汉俊一样的战士们。</p><p class="ql-block">成昆铁路上的火车每经过这里都要鸣笛30秒。</p> <p class="ql-block">在几十年后,更是有十几名铁道兵老战士重新回到了黑井隧道,在龙骨甸大桥上建立了一块石碑,名曰:"汉俊之桥",借此纪念熊汉俊,也用来纪念在成昆铁路建设工程中牺牲的战士们。</p> <p class="ql-block">"英魂知所托,桥梓蔼成行",每年清明祭祀,都会有人来祭奠壮烈牺牲的烈士。</p> <p class="ql-block">千载英魂死亦生</p><p class="ql-block">成昆铁路自1970年建成以来的半个世纪,为国家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地方发展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它是无数锹镐、无数壮烈的故事、无数血汗创造的建筑史奇迹。</p> <p class="ql-block">成昆铁路1958年开建至1970.7.1年通车,这一段12年的铁道工程史,可谓是打开了一部光荣与牺牲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成昆铁路是一条最悲壮的铁路,1984年12月8日,联合国大厅内,中国成昆铁路、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登月活动和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共同被联合国评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这条线上坐火车,基本上过了隧道就是桥,过了桥又是山。1964年有30万铁道兵奋战在成昆铁路建设工地上,1966年施工人员一度达到35.97万余人,他们征服了川西南和滇北的深谷陡坡,也征服了峡谷两岸的陡岩峭壁;征服了500多公里的地震震区,也征服了金沙江和龙川江的构造河谷。在上至海拔2280m的沙木拉隧道,下至500m的川西平原上凿穿大山数百座,修建隧道427座,架设桥梁653座,桥梁隧道总长400多公里,平均每1.7公里一座桥梁,每2.5公里一座隧道,其工程之艰巨,为世界铁路建设所罕见。</p> <p class="ql-block">当你乘上成昆铁路线的火车,放眼望去沿途风景,想到即使在科技发达的现在,建设这样一条铁路依旧是无比艰辛的,而当时的铁路工程大军,是用血肉之躯和简陋的工具一步一步开辟出横跨南北的大工程,不得不令人钦佩至极!</p> <p class="ql-block">建设铁路难,维护铁路更是一种极高风险的工作。</p><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21日是成昆铁路甘洛段“8·14”山体垮塌抢险救援工作的第8天。</p><p class="ql-block">记者在现场发现,随着尖利的报警声响起,巨大的石块带着沙尘从陡峭的山坡上倾泻而下。</p> <p class="ql-block">就在几天前(8月14日),中午12点44分,眼看就要收工吃午饭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山体崩塌,灾难从天而降。</p><p class="ql-block">山体崩塌持续了十几分钟。沙石将陡峭的半山腰冲刷出了一个巨大的沟壑。数万方土石不仅堆满了铁道边的小山沟,还抬高了下面尼日河的河床。</p> <p class="ql-block">施工现场的挖掘机也被推到了对岸。让人心痛的是,现场还有17名抢修人员,在那之后便失去了联络……</p> <p class="ql-block">西昌工电段汉源桥路车间汉源桥路检查工区工长 陈坤说:<b>作为成昆线上的人,都不计风险,抢险嘛,反正就是为了保证铁路大动脉的早日开通,不管有好多困难,该上的时候还是要得上。</b></p><p class="ql-block">西昌工电段汉源桥路车间主任 熊建忠说:<b>作为铁路人,坚守,是我们从老一辈那里传承过来的一种责任、一种担当。</b></p> <p class="ql-block">我的眼睛湿润了,成昆铁路堪比一场战役,伟大的事业是由伟大的人民造就,无数人的牺牲换来代代人的平安生活,铁道兵永远值得人民最崇高的敬意!成昆铁路沿线的员工值得人民最崇高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如今,成昆线上的列车穿山越谷,每一扇车窗都是一幅完美的风景画。</p> <p class="ql-block">关村坝车站</p><p class="ql-block">关村坝车站是一个在隧道中的车站,车站两端均位于隧道中,且车站中部还夹有 关村坝车站隧道,由此,关村坝车站也被喻为“地下车站”。</p> <p class="ql-block">关村坝车站的成都端就是全国埋深最大的铁路隧道,成昆铁路第二长的隧道~关村坝隧道。</p><p class="ql-block">关村坝隧道全长6107米,洞身最大埋置深度1650,这个埋深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罕见的。</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桥</p><p class="ql-block">一线天桥位于汉源县,连接成昆铁路关村坝隧道和长河坝隧道、跨越老昌沟深谷,是世界上最长的大跨空腹铁路石拱桥。</p> <p class="ql-block">成昆铁路大渡河上的新桥和旧桥,两桥高低搭配,述说着成昆铁路的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一座座桥墩象征着为建设成昆铁路献出生命的铁道兵战士的身躯。</p> <p class="ql-block">成昆铁路从成都出发,穿越大小凉山,最终到达彩云之南的昆明。</p><p class="ql-block">1096公里的成昆铁路,创造了世界铁路建筑史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中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的第一件礼物,就是它的缩影,《牙雕成昆铁路》。</p><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于央视和网上,如有不妥,告之即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