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御驾桥出现在前方。桥两端架着两道彩门,砖铺桥面,石狮蹲坐在石栏杆上,栏杆的围石上镌刻着精美的龙雕。当年,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到蒙山礼佛,途经此处,特意经过此桥,并落架抬高,重新修建。北汉刘继元在蒙山顶造避暑宫,命名此桥为御驾桥。御驾桥又名龙桥,成为古代帝王瞻礼大佛、保佑国泰民安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蒙山晓月为太原八景之一,据《太原县志》记载:“蒙山晓月:此山最高,与悬瓮、方山鼎足而峙,每当清晓,月挂峰顶,清寒彻骨”。</p><p class="ql-block">蒙山位于今晋源区罗城村西,站在罗城村向西望去,最高的山头就是蒙山顶,当地人称蒙山寨。蒙山顶曾建有殿阁,为蒙山晓月遗址,如今殿阁虽不复存在,但是留有瓦片等遗物。蒙山北侧的山沟叫开化沟,开化沟内有开化寺、连理双塔、塔林和摩崖大佛即蒙山大佛。蒙山南侧为风峪沟和太山寺。站在蒙山顶远眺,晋阳古城,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蒙山大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蒙山大佛,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距今已有约1500年的历史,是中国北朝时期体量最大的摩崖大佛和佛阁。原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发现。</p><p class="ql-block">蒙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目前世界上有确切纪年、开凿年代最早、体态最大的巨型摩崖石刻释迦牟尼佛像。</p> <p class="ql-block">沟底溪流来源于静净池,其水体清澈透亮,清爽怡人。游人经过山中小路,再此净口、净手、净脸,以表虔敬。</p> <p class="ql-block">景色宜人。山间石缝中有山泉渗出,净池里一汪碧波,水流潺潺,在晓月听琴处形成一个如梦似幻的水晶珠帘。水声空灵,水里有背负幼子的乌龟,有作势跳跃的蟾蜍,水畔还有翘首顾盼的白鹿,树枝上有木制的鸟窝。一位挽着发髻、浓眉短须的老者正端坐在一方平地上抚琴听泉,这里便是太原八景之首的蒙山晓月之处。</p> <p class="ql-block">开化寺位于蒙山北峰,是并州第一古刹,古称“并州大寺”(后称开化寺上寺),日本佛教典籍中称其为“并州大岩寺”。最初建于东汉永平年间,与河南洛阳白马寺属于同时期寺庙。作为佛教传入中国的早期道场,东魏孝静帝敕命净土宗宗师昙鸾住并州大寺研习经书,弘扬佛法。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文宣帝凿大岩为大佛,为方便远瞻大佛,在大佛南二里处修筑寺院(后称开化寺下寺),并赐额“开化”,此后“并州大寺”更名为“开化寺”。石砌的拱形门洞内,青石条铺地,半圆形的顶面是一幅佛陀壁画,门洞尽处,石阶通向开化寺。</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开化寺旁的铁佛殿,始建于隋末唐初,供奉释迦牟尼铁铸佛像而得名。后来寺庙损毁,铁佛于1985年被移至太原双塔寺保存。2009年铁佛殿修复,千年铁佛重回故地。铁佛殿内正中高坐的释迦牟尼佛像高2.6米,重4.2吨。佛祖北面造像立佛为其大弟子、被称为初祖的迦叶,另一侧佛像为二祖阿傩。铁佛历经千年,保存仍然十分完整,这在国内外十分罕见,弥足珍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