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缙云山下的“绿野仙踪”––重庆金刚碑古镇

素心浅黛 慢生活

<p class="ql-block">说起重庆,我们会想到热辣的火锅、魔幻的道路、雾都、山城等字眼。这座不可复制的城市,既热情如火,又山水盎然。</p> <p class="ql-block">除了磁器口、洪崖洞、长江索道、解放碑、朝天门等热门打卡景点外,还有一个大隐于市的“绿野仙踪”——金刚碑古镇。</p> <p class="ql-block">金刚碑古镇隐藏在青翠的山峦之间,秀木丛林,古树参天,青苔石路,溪水潺潺,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倾泻于缙云山下,是传说中“枕山、环水、画屏”的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在金刚碑溪河两岸半山腰,各类石墙、土墙、竹木夹壁墙、穿斗青瓦房依崖而建,至今依然保留了很多,也为巴渝文化染上了一抹亮丽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金刚碑古镇沧桑而古朴,发现它的美要有更细腻的心。</p> <p class="ql-block">窗台上的青苔,门脚处的蕨草,屋瓦上的藤蔓都是极美</p> <p class="ql-block">坐下来听一下午嫩绿的风…</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京沦陷,重庆成为“陪都”。</p> <p class="ql-block">当时国民党迁都重庆后,很多机关单位也在金刚碑落脚,这个小村落容纳了当时13个部级以上单位。</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的金刚碑,商业繁盛,人文繁荣,不仅是嘉陵江边的“小北碚”,更是重庆的“文化热城”。</p> <p class="ql-block">由于日军经常派飞机轰炸重庆,文化和教育名流需要找到一个安全、安静的生活和工作场所。而金刚碑离重庆主城很近,交通便利,又兼山峦深邃,植被茂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金刚碑也成为了抗日战争后方的行政文化枢纽。名流云集、人文荟萃,金刚碑的繁荣至此被推向顶峰。</p> <p class="ql-block">著名散文作家缪崇群生活在金刚碑,写了三部划时代的散文集《夏虫集》、《石屏随笔》和《人间百相》,也葬于北碚金刚碑。当老舍生活在金刚碑时,他把自己的住所命名为“多鼠屋”,被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的鸿篇巨作《四代同堂》就出自这里。</p> <p class="ql-block">当时,书法家谢无量,大学者孙伏园、陈子展、吴宓等寓居此地,教育家梁漱冥在金刚碑上建立了“勉仁学院”。曾经有一个笑话说:虽然金刚碑古旧且偏远,但当你去茶铺时,随便遇上一个穿粗布长袍的,就可能是国内的文化大腕。</p> <p class="ql-block">以孙伏园、陈子展、吴宓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史学家、文学家聚集于此,他们的到来让金刚碑仿如集镇,热闹非凡,同时给这个安静朴实的小村庄也注入了“文化之魂”。</p> <p class="ql-block">经历了民国的繁荣昌盛,随着嘉陵江水运的衰落,金刚碑古镇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也没有了以前的热闹景象。</p> <p class="ql-block">古镇里的百年老树、一座座串联村庄的石桥和潺潺的溪水依旧未变,“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在这里已经沉寂了百年。修缮后2022年1月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虽然在这里花了三年时间改造,但令人欣慰的是,金刚碑并没有被商业化。</p> <p class="ql-block">原始的老树、木屋、石路也保留了下来,这也凸显了“一条石板路,千年金刚碑”的悠久历史和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一条石板路,千年金刚碑”</p> <p class="ql-block">金刚碑古镇,是重庆最原生态、最古朴幽静的古镇。</p> <p class="ql-block">导航金刚碑快乐协和停车场,主城出发大约35分钟就可到达。</p> <p class="ql-block">地铁6号线到北碚站,换乘510路公交车到煤疗即可到达古镇入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