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张灏</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1133574</p> <p class="ql-block"> 国外未来学家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表现是不善于分析,归纳,概括,综合。"。本文将今年投稿到探秘圈的美篇归纳整理,谈谈写作心得,争取做学会学习的人。</p> <p class="ql-block"> 首先说说标题。标题,即题目,"题"指人的前额,"目"是人的眼睛。可见标题处在显要地位,故此十分重要。对标题有什么要求呢?</p><p class="ql-block"> 一、确切。这是基本要求,标题必须确切揭示文章的内容,这样才合格。</p><p class="ql-block"> 二、精炼。标题语言要求高度简洁,如此才便于理解和记忆。</p><p class="ql-block"> 三、醒目。标题要引导读者关注,看到标题就想读下去。</p><p class="ql-block"> 四、新颖。标题最忌公式化,标题新颖内容才会出新。</p> <p class="ql-block"> 标题很重要,那么怎么写好标题呢?</p><p class="ql-block"> 一、揭示主题</p><p class="ql-block"> 标题一定与中心内容匹配,下面几个标题均是直接揭示主题,做到首句标其目。</p><p class="ql-block"> 这是六月组织的征文,中心记述童年,故标题设计一位老人诉说童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这是四月组织探寻古建筑古迹的征文。金泽被称为古桥博物馆,标题直指主题金泽古桥。</p> <p class="ql-block"> 这个标题简单而明确揭示主题:探秘瓷都景德镇。</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三月的征文,突出"春",标题只四字,点明时间地点。</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运用简短有吸引力的词 </p><p class="ql-block"> 这美篇标题用了"唯一",醒目又有吸引力,吸引读者去参观这独一无二的牌楼街。</p> <p class="ql-block"> 美篇标题中用了"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式词语,会让读者想了解过往是怎样的辉煌,如今又是如何,有读下去的紧迫感。</p> <p class="ql-block"> 三、嵌入文言词语,古典诗词等</p><p class="ql-block"> 这美篇标题用了"化腐朽为神奇"一语,出自《庄子•知北游》中的"腐朽复化为神奇"。标题喻意恰切,有典雅古朴之美。</p> <p class="ql-block"> 四、善用俗称俚语</p><p class="ql-block"> 娲皇宫是华夏祖庙,在这里没用这个词,而用了俗称"吊庙"。老百姓称娲皇宫是吊庙,活楼,使用百姓的称呼生动有趣,耳目一新,让人跃跃欲试。</p><p class="ql-block"> 以上分析的是对标题的要求以及如何写好标题。下面以《探寻千年英雄苏东坡》为例谈谈谋篇布局的写作心得。</p> <p class="ql-block"> 为了完成探寻历史人物金点子计划,今年春季走进西湖寻找苏东坡的足迹,与千年英雄对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这是文章开头第一段,是目的式开头,用介词"为了"发端,交待制文目的,是为了完成金点子计划。</span></p> <p class="ql-block">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2000年法国主流媒体《世界报》评出千年英雄,全球共12名,苏东坡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眉山苏轼已成为世界东坡,了解千年英雄,歌颂千年英雄,此行不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这是开头第二段,说明式开头,交待背景及意义。介绍"千年英雄"的根据,烘托出苏东坡走向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先参观了《杭州苏东坡纪念馆》。在纪念馆前的广场上屹立着苏东坡全身塑像,高3米,花岗岩雕刻而成。塑像衣袂飘然,昂首云外,仿佛还在与杭州百姓诉说着当年的过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这是正文的中间部分,言之有序地按时间空间顺序介绍探寻过程。</span></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匾额《杭州苏东坡纪念馆》是苏步青题写。主建筑为一幢翘角飞檐的二层仿清楼阁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由庭院,展厅,东坡世苑三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 主楼展厅有两层,一层介绍苏东坡身世和在杭的政绩。</p> <p class="ql-block"> 二层主要介绍苏东坡在杭期间的文学艺术创作成就。</p> <p class="ql-block"> 苏东坡两次任职杭州,第一次是公元1071年。第一次任杭州通判,职务是在知府下掌管粮运,水利,农田等,相当副市长。</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来杭主要功绩是疏通修复六井。六井是相国井,西井,金牛井,方井,白龟井,小方井。杭州亿万年前是大海,加之钱塘江返潮,当时杭州地下水又苦又咸,居民主要依赖六井与西湖沟通提供水源。然而六井日久失修,常堵塞,疏通修复后居民吃水问题解决了。这对西湖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是公元1089年,任知州,相当地方的市长。第二次任职主要政绩是疏浚西湖筑苏堤。苏堤俗称苏公堤,南起花港观鱼,北接曲院风荷,是西湖十景之首。</p><p class="ql-block"> 《元史》记载,北宋元祐四年(1089)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曾疏浚西湖,将挖出的淤泥葑草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后人为纪念其浚湖筑堤的成绩,就将这南北堤称苏堤。</p><p class="ql-block"> 春日最获赏春踏青的妙处,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纪念馆展览内容很多,如果按顺序纯客观介绍会拉长篇幅而且枯燥乏味。这就要选择好叙事角度,思考读者想知道什么,从读者阅读习惯和心理出发,站在读者的立场上总结苏东坡两次来西湖任职情况,使读者提纲挈领地了解了苏东坡。好的叙事角度犹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span></p> <p class="ql-block"> 四月的西湖一树繁花,妩媚曼妙。双色桃花一起绽放,澎湃着人们春天的激情。人们不会忘记老市长,曾经的杭州是"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如今的杭州有"东坡路","东坡大剧院"以及每家菜馆都会做的"东坡肉",香遍大街小巷的吴家酥油饼。</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看到苏东坡当年的功迹留下的西湖美景不由得有所感悟和抒情,这是写景文中不可少的,感悟也需贴切主题,表现历史及现实人民对苏东坡的爱戴。</span></p> <p class="ql-block"> 在西湖第二天我们游孤山一带景区。</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中山公园。从孤字处向右拾级而上有一处小巧玲珑的园林,中心有个单檐歇山顶四角亭,取名"西湖天下景"。这出自苏东坡的《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西湖天下景"亭在西湖众多亭中地位极高。当年太平天国战乱中将孤山行宫壮丽建筑化为灰烬,而此亭因独特地理位置幸免于难。</p> <p class="ql-block"> 西泠印社,著名学术团体,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1904年创立。青石月洞门上的横匾"西泠印社"是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p> <p class="ql-block"> 这是栢堂,西泠印社最重要的也是最古老建筑之一。额枋上"西泠印社"是第一任社长吳昌硕题写。栢堂初建于北宋,这里有苏东坡的足迹,传唱着一个千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栢堂这个地方据说最早是广化寺,也称孤山寺。陈文帝天嘉二年(561)在此地种了两棵桧柏,到了宋朝还存活一棵,人称"陈朝栢"。苏东坡做诗《孤山二咏》序云:"孤山有陈时柏二株,其一为人所薪,山下老人自为儿时已见其枯矣,然坚悍如金石,愈于未枯者。僧志佺作堂其侧,名曰`柏堂'"。这意思是另一棵栢树枯萎了被人砍了做柴火,但是树干屹立不倒。一位老人少年时看到它枯死了,年迈时过来击打树干发出金石声,坚硬异常,便把这奇象四处传扬。北宋广化寺方丈志佺在枯栢旁筑室作祀,取名"栢堂"。</p> <p class="ql-block"> 栢堂建好后方丈志佺邀好友苏东坡作诗以记。苏东坡感慨于枯柏坚如金石的风骨,欣然写下诗《孤山二咏 柏堂》:"道人手种几生前,鹤骨龙筋尚宛然。双干一先神物化,九朝三见太平年。忽惊华构依岩出,乞与佳名到处传。此柏未枯君记取,灰心聊伴小乘禅"。僧志佺将"双干一先神物化,九朝三见太平年"制成对联悬挂室前。</p><p class="ql-block"> 此诗记载了栢堂的成因,筑造等事是后人研究依托的主要文字。后宋孝宗闻此事,御书苏东坡这首诗,勒石于栢堂前,筑一小亭。</p> <p class="ql-block"> 苏东坡作诗,皇帝御书,朋友圈越传越大,点赞留评者溢,文人墨客,过往落笔,作诗者众。</p><p class="ql-block"> 不幸的是1861年,太平军火烧杭城,孤山的柏堂连同那棵曾有过辉煌传奇的栢树均沉沒在大火中未能幸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现在堂前那棵栢树是1983年西泠印社八十周年纪念大会时补种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西泠印社要介绍的内容很多,这里只交待了栢堂和栢树,这是剪裁,对所用材料严加选择,选择突出主题的,典型的材料,即和苏东坡有关的事,这样文章才生动显旨。</span></p> <p class="ql-block"> 六一泉在西湖孤山南麓,俞楼北侧,西泠印社西。是个小众景点,多数人不知。景点小却记录了两位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和苏轼的情谊。其泉池不大,约2平方米,依山有半壁亭,上书"六一泉"三字。</p> <p class="ql-block"> 六一泉处原是宋代高僧惠勤的讲经处。宋熙宁四年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这是第一次任杭州职,经欧阳修介绍,认识惠勤于孤山,两人品茗论文结为诗友。元祐四年苏东坡第二次任杭州职时,欧阳修和惠勤已相继谢世,苏东坡不胜感慨,为纪念故友,乃以欧阳修的号"六一居士"命泉,且筑泉铭刻于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六一泉是小众景点,但这景点是苏东坡所建,表现他对老师对故友的真诚情义,因是直接材料,真实材料,典型材料故选用。</span></p> <p class="ql-block"> 在西湖景区大麦岭东麓的小经中隐藏着苏东坡亲笔题记。是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杭州现存唯一的苏东坡题记原物。</p> <p class="ql-block"> 题记内容:苏轼,王瑜,杨杰,张璹同游天竺,过麦岭。</p><p class="ql-block"> 时1090年3月2日,苏东坡为杭州知州,题记中的王瑜,杨杰是两浙路的提点刑狱官,张璹是两浙路转运司的官员。几位结伴到此一游。苏辙曾说:"昔年苏夫子,杖履无不至,三百六十寺,处处题清诗"。</p> <p class="ql-block"> 在苏堤建成之前,从北山到南山最便捷的通道就是麦岭。今天的麦岭是一条偏僻山间小道,但在当年可是熙熙攘攘的烧香大路,所以苏东坡等才会约过麦岭,游天竺。</p> <p class="ql-block"> 这副题记是经过处理的,现场题记模糊不清,即便如此亦异常珍贵,因为在元祐党争期间大部分题刻被后人凿平或私存,只有大麦岭一处侥幸保存下来。(目前尚有争论)</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尘烟终将散去,这枚题记吸收日月精华为千古绝唱。它隐于青山苍翠的小径中默默等待有缘人的寻访,我来了!看着那千年的分辨不清的题记,仿佛在和东坡先生对话,仿佛体验到了东坡先生"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望着这模糊的苏东坡千余年的亲笔题记又发出彻骨铭心的感悟!加里宁说:"写东西要加点血进去,所谓血就是浓烈的情感"。这浓烈的情感是千年英雄造就!</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杭州的第三天我们坐这种公交船到小瀛洲。俯瞰小瀛洲犹如一个硕大的"田"字,島中有湖,湖中有岛。</p> <p class="ql-block"> 湖中有三座石塔,为苏东坡在杭疏浚西湖时所创设。塔腹中空,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当年苏东坡清理西湖淤泥时,这里挖掘最深,为了标志水域界限和标示淤泥淤积情况在此修建石塔。为了使淤泥不再积累,水草不再滋生,将岸边湖面租给民户种菱角,因为种菱角必须按时清除杂草。并且严禁民户在三座石塔之间水域内种植。清雍正《西湖志》卷三载:"东坡留意西湖,极力浚复,在湖中立塔以为标表,著令塔以内不许侵为菱荡"。后小石塔逐渐演变著名的"三潭印月"。</p> <p class="ql-block"> 石塔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苏东坡俊湖筑堤期间。三座瓶形石塔形成"湖中有深潭,明月印水渊,石塔来相照,一十八月圆"的奇异景致。</p> <p class="ql-block"> 三潭印月形象被放在钱币上。最先是七十年代末的1元外汇兑换券上,正面就是翠绿色的三潭印月图案。然后第五套人民币的1元纸币的背面也是三座石塔图案,因此,三潭印月名气更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文章正文部分选择人和事紧贴主题,刘勰在《熔裁》中所说的"熔",是指思想的提炼,即炼意。"裁"是指文章剪裁,即炼辞。本文尽量熔裁,提炼文章思想内容,使之较为规范。清除一切浮泛之辞,使之简洁练达。</span></p> <p class="ql-block"> 连着几天行走在春日的西湖里感觉时光飞逝,因为那桥,那水,那塔的故事,弹指已千年。最美的花,开在诗里。最美的景,嵌在西湖里。这花,这景,醉了整个春天,让人难返,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p> <p class="ql-block"> 浩瀚中华,千古岁月,只走出你一位英雄!你一生曲折,却旷达传千秋!当你的生命携着光彩,竹杖芒鞋穿过时光遂道时,有多少人踏着你的足迹追随着你!你如一抹清辉,隔着山河岁月,映澈着古今。</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全文围绕着"金点子"展开,形散意连。以抒情语句结尾,首尾圆合,言辞得当。</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