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余世存 笔记:小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雨水“是24节气当中的第二个节气,立春半月之后,人们还沉浸在正月十五闹花灯的过年氛围中,“雨水”悄悄地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年的2月18至20日,太阳到达黄经330度的位置,便是“雨水”。《月令72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还真是一种奇特的命名方式呢!因为树木生发需要雨水,而立春之后,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就取名为雨水。先人的智慧总是这样与自然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雨水的节气有其独特性,一是标志着降水量的增多,二是从形式上来看,雨雪渐少,雨水渐多。先人们根据雨水总结出了许多实际有用的经验:如预测天气,有“雨水有雨百阴”的说法。也可根据雨水来预测冷暖,如“冷雨水,暖惊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雨水节气的物候是:一侯獭祭鱼,二侯鸿雁来,三侯草木萌动。随着雨水的来临,人们的心情也渐渐的随之变化。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是寒冷的,雨水后,人们明显感觉到春回大地,春满人间,这样的气息激励着人们的身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耐人寻味的还是余世存先生对于节气与人的关系的阐述。他说到农民的本质属性就是勤劳而非懒惰,雨水是成功的开始,但并不意味着终结。中国的先哲思考,雨水的意义不是陷入空洞的赞美抒情之中,而是以忧患意识告诉大家: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阅读此书之前,我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将雨水节气与思患联系在一起的。但先生很清楚的告诉我们,雨水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对于农事的影响。如果不去预防,倒春寒时,老人小孩就易生病,如果不去思患,只想靠天吃饭,结果只会一事无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于雨水的诗,先生为我们列举了很多: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不是诗人,自然也写不出“我看到好的雨落在秧田里,我就赞美,看到石头无知无识,我就默默流泪。”这样的句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只记得一重又一重的山,山里剪也剪不断,拨也拨不开的那些浓浓的,淡淡的雾气。每年的“雨水”后不久,和妈妈去山边的那边的大姨妈家。不知道要翻过多少山,山里的小路上,总是雾气缱绻,似是下着小雨,又不是小雨。那些去年冬天干枯的草,那些看似好像了无生机的树枝,就在这飘飘荡荡的雾气中,悄悄的萌发着一场新的生命。空气中的湿润,温柔地包裹着我和妈妈,我们走到哪里它就到哪里,就仿佛我们也是这山中的一株草,一根枝丫。我迈开脚步走得快些,它也快些。停下来喘口气,它便萦绕在我的周围,落在的头发上,眉毛上,睫毛上,汗毛上,我好像也要发芽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我们终于走过那一重又一重的山,到达大姨妈家的时候,雾又好像是突然消失了似的,只在那即将到达有人气的小路口时,鼓一支浅黄的鸡椒花,仿佛暗示我什么似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雨水”,24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人们趟过了寒冷的冬天,它便承载起农人们的希望,承载起寒冬之后的愉悦心情。就好像我终于爬过了重重的山,之后的一切,都是关于收获的诉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