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 class="ql-block"> 德育育人路,从未停歇。青春护航使命,一直在心里。2023年6月29日下午,由江门市教育局指导、江门市教师发展中心主办的江门市“五邑名师大讲堂”第十九期活动在江门市恩平黄冈实验中学举行。我工作室共11位成员参加学习活动。</p><p class="ql-block"> 本期活动以“探索亲子沟通有妙招,赋能家校共育促成长”为主题,采取现场观看与线上观摩相结合的形式,由江门市李月珍名班主任工作室、江门市冯春霞名班主任工作室联合承办,邀请省内教育知名专家、教授,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沙龙、专题报告等环节,从实践到理论,深入探讨家校共育策略。</p> 一、实践:同课异构探新路 <p class="ql-block"> 首先,本次活动进行了课题为《亲子沟通》的同课异构,分别由李月珍、冯春霞两位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执教。</p><p class="ql-block"> 冯春霞老师以“心的沟通,爱的传递”为主题,从一个电影片段引入话题,并通过不同的情景构建,让学生和家长们感受到了沟通在亲子相处中的重要性。冯老师指出,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们不仅要尊重和信任孩子,还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倾听和表达。同时倡导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尽量使用“我”信息的表达方式。当孩子出现家长不可接受的行为时,家长可以先描述行为事实,再谈感受,最后告知具体影响。随后,冯老师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和家长们真切地感受“我”信息表达在亲子沟通中的关键性。最后全班合唱《懂你》,更是让课堂充满满满的感动。</p><p class="ql-block"> 李月珍老师以“提升沟通力,融洽亲子情”为主题,构思清晰、实用性强。她通过播放让学生在与父母沟通中感同身受的视频,自然地引入学生吐槽在与父母沟通中的又爱又恨的“槽点”,进而通过“揉纸团”游戏引出人和人之间存在差异。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利用家庭生活中常见的“手机冲突”为例场景重现,细致分析让学生自主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再利用心理学“冰山理论”、“非暴力理论”等理论,分析父母槽点背后的层层深意,通过引导学生不断感知,自我生成,也在不经意间教给学生应该如何全面正确的理解自己的父母,让学生掌握亲子良性沟通的技巧。最后通过要求学生应运良性沟通的技巧给家长的写“一封家书”,学以致用,让学生在现实的操作中落实理论上的方法,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能陪伴父母多久”环节,更是振聋发聩,令人震惊。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效果相当明显。</p> 二、争鸣:沙龙研讨抒己见 <p class="ql-block"> 在新时代家校共育的背景下,如何聚焦亲子关系问题,构建高效沟通机制,明确双方教育边界,实现更深层次的对话,齐心共育希望,筑梦美好未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殷丽萍教授、江门市第一实验学校杨青兰老师、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孙钦强老师、江门市第一中学李月珍老师、江门市恩平黄冈实验中学冯春霞老师、江门市恩平教师发展中心卢惠贤副主任参加本次沙龙活动。</p><p class="ql-block"> 专家们围绕着“探讨亲子有效沟通新路径”、“了解中学阶段的亲子沟通特点”如何加强亲子沟通”等问题各抒己见,为广大一线班主任解疑答惑。</p><p class="ql-block"> 冯春霞老师指出,中学阶段的亲子沟通具有对象性、单样性、矛盾性、差异性等特点,这也是造成亲子沟通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p><p class="ql-block"> 孙钦强老师提到,学生如何在青春期与父母友好相处,第一,主动,要保持主动性,主动与父母沟通;第二,尊重,要学会尊重父母,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第三,约定,与父母相互约定;第四,交心,可以采取书信等方式与父母沟通;第五,道歉,要学会主动道歉;第六,积极载体,学会转移视线,让心情冷静下来;第七,耐心,学会耐心与父母沟通;第八,妥协,沟通中要学会妥协。</p><p class="ql-block"> 杨青兰老师认为,当出现沟通问题或者沟通困难时,家长和学生或许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她从家长的角度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首先,家长要学会转变观念,调整自己的位置。其次,家长要学会有效陪伴,这对学生的成长相当有意义。第三,家长要学会民主平等。长辈还是朋友需要家长们细细思量。 </p><p class="ql-block"> 李月珍老师认为,家校合作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解决亲子沟通障碍。第一,以课程为基础,提升沟通能力。学校可以从家长、学生的角度模拟设计一些课程,如理念课程、技巧课程、场景课程等;第二,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沟通氛围。学校可以组织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切身参与学生的活动,感悟学生的成长;第三,以个体为导向,制定沟通方案。学校可以通过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了解一些特殊学生,制定出个性方案,从而有的放矢,不错过每一位学生。</p><p class="ql-block"> 杨青兰老师从班主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个人建议。她认为,班主任应从四个方面展开家校共育工作。首先,应该研究不同主体和客体对教育的诉求,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其次,要肯定班主任和家长的教育作用。家校共育背景下,班主任的指导作用时不可替代的,要提高指导的有效性;第三,班主任和家长开展家校工作时,要同行同向,提高工作的有效性;第四,班主任要不断学习新文件、新理念,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创新性,从而实现合理的坡度,多变的角度,合适的速度。</p> 三、理论:专家讲座指方向 <p class="ql-block">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殷丽萍教授为本次活动作了题为《深耕家校共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专题讲座。她从新时代新教育、幸福人生基础、家庭教育指导、教师沟通能力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她指出,班主任要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学生正的思想导向与价值判断。同时为了方便班主任们的理解,殷教授还以自己具体的事例,阐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让班主任们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最大的收获是在课堂中不仅仅要关注自身,更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地给予学生引导,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成长带给学生。</p><p class="ql-block"> 研无教,则无以立足;教无研,则无以长远。心灵的碰撞,灵感的生发,即是教研的意义所在。本次活动不仅丰富多彩,更是影响广泛。可以说这次活动不仅让教师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课堂和教育理念,取长补短,同时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班主任解决新教育模式下所带来的困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携手共谱班主任工作篇章。</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撰稿:刘健</p><p class="ql-block">编辑:卢焕英</p><p class="ql-block">审核:卢焕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