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个漂亮的圆球上有各种形状的洞,这是各种形状的 “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都能顺利地通过各种形状的洞回家——这时一个独特的形状来了,它也想回家,可是跌跌撞撞试了每一个入口,伤得头破血流还没有找到回家的路,充满了悲伤和沮丧。这时漂亮的圆球从中间裂开将它纳入了怀抱,它终于回家了,圆球里不断传来欢声笑语——这与融合教育的理念是一样的:融合、全纳、尊重、公平。</p><p class="ql-block"> 很多人看待特殊幼儿总是带着给予、同情的眼光去施舍,其实,每个幼儿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我们身为教师要有一颗父母般的心,追随幼儿的兴趣、发现幼儿独特的亮点、让幼儿在游戏中逐渐成长起来。</p> 故事主角 <p class="ql-block"><b> </b> 小武,男孩,出生于2018年8月31日,2022年9月起就读于彭祖大道实验幼儿园中班,同年级孩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经过来园前的家访了解到孩子在进入我园中班前除家庭教育外未参与过其他教育。妈妈给出的原因是在该上小班年龄时孩子不会说话,不与他人沟通,于是就放在家里一直由姥姥带着。父母工作也较忙,不善言语的姥姥也忽略了和小武的正常交流,小武从小就是用点头或者摇头的方式回应姥姥,姥姥也很少陪伴小武外出让他跟其他小朋友交流。</p><p class="ql-block"> 进入幼儿园初期,小武表现出来的状态也和家访时妈妈描述的一样,从不跟老师、同伴讲话交流,在老师主动跟他交流时,他也最多只是瞪大眼睛看着老师点点头,沟通意识很薄弱,表达性词汇大概只有3个左右,这个数量远远低于他这个年龄阶段正常应该达到的表达性语言词汇量。</p> 陪伴中接纳 <p class="ql-block"> 经过小武进入中班后一个月的观察,我发现了不管是哪一位小朋友和他说话他都不理别人,但能很专注的干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在区域游戏时小武也不会开口说一句话。慢慢地他成为了我心中“特殊”而又最重要的那一个人。在区域游戏时,我和他一起去读写区,共读几本绘本;在建构区我鼓励班级里性格最为开朗的高兴去邀请小武,跟他们共同搭建;在一日生活中我提供更多机会,和小朋友们一起,鼓励和引导小武开口说话……经过三个月的时间,孩子们的爱与我的陪伴让小武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小武也已经不会忽略我们的关心,当别人与他说话时也不再只做着自己的事,他会通过点头或者摇头来回应他人,虽然在交流表达及人际交往上还是不尽人如意,但我并没有放弃,我们依然想尽办法用各种方式想和他交流。</p><p class="ql-block"> 《特殊儿童行为管理》中提出当特殊孩子和成人或者同伴在一起看图片或者游戏,并意识到这是一个共同的体验时,就会产生一种有力的自然强化。这种内在的激励可以给人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小武也正是在老师和同伴的陪伴中在慢慢得改变......</p><p class="ql-block"><br></p> 倾听中走进 <p class="ql-block"> 渐渐的,我发现小武区域游戏总是喜欢选择读写区。在读写区他总会拿出记录纸用笔涂鸦,几天后,画的纸都已经可以订成一本小册子了。但我并不能看得懂他画的都是什么。一天我坐在他身边问道:“能给老师讲一讲你画的是什么吗?”他眼睛瞪得大大的,用手指了一本绘本,我激动得问:“你画的是这本绘本里的故事吗?”他摇摇头,我便把绘本拿来翻开对比,他的小手比我还快,往后翻了几页,指着一个树叶对我微笑。我继续问:“你画的是树叶?”他点点头。“你很喜欢这里的树叶?”他继续点点头。“那你画的这其他东西绘本上也没有,老师猜是你喜欢的其他东西吧?”他摇摇头又点点头,翻到绘本后几页,用小手指了指,好像在告诉我“也是这书上的,但在后面呢”</p><p class="ql-block"> 我被他逗笑了,他也有点不好意思了,想把画纸收起来。我立即对他竖起大拇指,并指着画纸说:“小武,老师特别喜欢你的画,你好像用绘本里的事物编了一个全新的故事!等会游戏分享时你可以将给小朋友们听哦!”小武听了,缓缓的点了点头。殊不知,这是我和他第一次“顺畅”的交流。</p><p class="ql-block"> 《儿童早期融合教育》中指出在语言和读写能力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连接,是建构儿童流利的阅读水平的重要基础。因此我提供可以大量接触儿童文学和作品的环境,让小武较早并频繁地接触语言和读写,这样有利于他自然而然地在语言机构和系统整合方面取得进步。</p> 参与中成长 <p class="ql-block"> 一天晨间活动时几个小朋友在地上发现了一只不知名的虫子,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小武也一直在观察着,其他孩子听到后也都被吸引了过来。晨谈时我们便又进行了集体讨论,小朋友们都积极举手分享,小武却没有,我又问了一遍:“还有谁愿意分享吗”,大概等了20秒,他的小臂竖起来了。我问:有人观察到虫子有几条腿吗?我发现他放在大腿上的手指头有一点点往上翘,两只眼睛也一直看着我。我知道他想回答,我说“小武你刚刚蹲下观察那么长时间,你来分享”。他慢慢得站起来,也不说话。在这时间里,其他孩子已经开始窃窃私语了,我微笑着看着他,给他勇气,大约过了一分钟,他突然大声得说了一个字:“六”,小朋友们像被他吓到了一样,又觉得不敢相信他会“说话”,都齐刷刷得用眼睛看着他,我说:“小武观察得对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对!”。他笑了,那是一种沁人心脾的笑容,这笑容更是一束暖阳照进了我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基于小武不爱说话这一特点,《指南》中指出儿童的语言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要为其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所以在活动中我创设更多说得机会让小武参与其中,让他敢说、想说。比如重新组织问题,让他可以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作答,让他没有压力得参与到活动中来。后面我把回忆类的、重复类的问题都交给小武来回答,在与他说话时也尽量用句式短,结构简单的语言与他交流,比如我提出的问题都是“你认为这只虫子喜欢生活在哪里?”这种相同的句式来问,给小武创造示范性语句。</p> 分享中收获 <p class="ql-block"> 基于孩子们对虫子的兴趣,我们持续开展了与昆虫相关的主题活动,在收集家长资源时,恰巧小武的妈妈从家里拿来了一套共十四本的《法布尔昆虫记》,放到了班里的公共阅读分享柜。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虫子充满了疑惑与好奇,自从投放了这些书,吃饭速度都变快了,吃完饭就挑一本自己喜欢的看起来。当我们分享阅读内容时,孩子们得知了这些书都是班里那个“沉默”的小武带来分享的,都兴奋的给小武说:“谢谢小武,这个书真好看,有好多好多我们没有见过的虫子!”这时我观察到小武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p><p class="ql-block"> 自那天后,我惊奇的发现小武在看书时主动的跟其他小朋友交流书上的虫子,我听到他说:这个上面是什么、它有几条腿、他喜欢吃什么等,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小武很主动的跟同伴交流。</p><p class="ql-block"> “分享行为”可以说是幼儿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使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表达、人际交流等技能;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同享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带给大家的各种条件,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在小武分享图书这件事中,拉近了他与班级其他小朋友们的距离,因此小武也乐意将看到的图书内容主动给同伴交流,这次的分享对于小武来说收获颇丰,同伴们更加喜欢他了,小武自身也迈出了主动交流这一步。</p> 共育中发展 <p class="ql-block"> 小武入园来的变化让我惊喜,我便和他的爸爸妈妈进行了阶段性的评价,跟家长分享了孩子在园的成长与变化。包括:小武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同伴的交往能力等。例如:小武能用简单的语句表达自己的需求了、能在游戏时跟同伴表达自己需要的游戏材料了以及在集体活动中愿意举手尝试回答问题了等。同时也像家长提供了科学的育儿方法,例如:在家时要有意识得多和小力交流,平时周末,多带孩子外出,多认识一些小朋友,鼓励小武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沟通交流。</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又过了一个多月,在集体活动中,我感受到小武和我的互动越来越多了,回答问题时从开始只是一个词一个词的回答,到后面已经能说双词句了;从不与同伴交流,到现在能跟同伴联合游戏了等,相信小武的进步也离不开家长后期的重视与陪伴,让孩子从“无声”到“有声”。</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在融合教育中,家庭教育更是如此,只有幼儿园和家庭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双方共同合作,共育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p> <p class="ql-block"> 真正的融合教育是在不受歧视的前提下,将特殊儿童安排在普通幼儿园就读,并提供最适合其需要的支持和帮助,使不同能力和背景的特殊儿童都能够得到尽可能好的公共教育。</p><p class="ql-block"> 小武的变化和同龄人比微不足道,但在他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确是精彩且意义非凡的。每当我回忆起这段特殊的交流,总是感到一种莫名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教育永远是双向的,老师在教育过程实施中同样得到了温暖与感动。</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扎根于基层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有教无类”告诉我,面对教育对象,我们应该一视同仁,教育没有差别或是等级的限制,而融合教育让我学会“有爱无类”,那些特殊的孩子可能更需要的是“爱”,平等的爱、无私的爱、专属的爱……</p><p class="ql-block"> 在老师陪伴中,在与爱同行中,特殊儿童不再特殊,他们就像迟开的花蕾一样,在充满爱与关怀的温暖阳光下,终于迎来绚丽的绽放,而作为一名幼儿教育老师而言,在欣赏和赞叹之中,在收获和喜悦之际,一段段关于融合教育发生的故事,依旧深深感动和激励着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