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英雄阳北鼓,为蚕桑寺头呼</p><p class="ql-block">——记张家庄村“文人村官”孔成社</p><p class="ql-block"> 寺头乡张家庄村前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孔成社同志,曾经被阳城县知名作家张红胜在他的作品中称之为“文人村官”。对于这个称呼一点也不为过,以我看是对他最恰当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孔成社同志个子不高,文化程度一般,象貌平平,看上去地地道道的“土八路”。但他却有一股子常人没有钻劲和坚韧,硬是凭着自己认准了路子一直朝前走,向前奔。历尽艰辛鼓阳北,坚韧不拔呼蚕桑。</p><p class="ql-block"> 每当你走进孔成社家的时候,看到是一个常年患风湿骨病,卧床不起的妻子。再一个就他一生爱之如命一摞摞书籍和一本本笔记。他每天要悉心照顾有病妻子,做饭洗衣,种地养蚕。再苦再累也不能丢了看书写笔记习惯。</p><p class="ql-block"> 和他说到红色阳北,话匣子就打开了:要么陆达,许霄峰,张志道,张同道,成普安阳北人物。要么牛头山康太君,仙翁扁太君,紫砂腰庙惨案,席向明北树遇难故事。百姓受苦,妇女遭殃。说不完的阳北人物,话不完的阳北事件。他为建立阳北县革命纪念馆,曾自费下河南,走.长治,上太原。走访革命老前辈,收集整理资料。本乡本土的人物事件他要寻根问底搞清弄明,走访上百人。就连坐在公交车上,有人谈及阳北的事,他都字字不落记下来。可以说他是红色阳北县的活话石。他痴继迷阳北人阳北事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p><p class="ql-block"> 再谈及寺头蚕桑,他就是一个话痨:古桑树,嫘祖养蚕,桑葚救驾,蚕桑孙文龙书记,桑树弯,桑崖岭,桑树沟。总之不带桑字无话说。东沟千年古桑树,就是他的任职期间,经专家鉴定,争取到上级的文物保护资金,才得保护,值今仍郁郁葱葱矗立大地,让游人观赏。寺头蚕桑化文传承人加戴在他的头顶上,恰如其分,不大不小正合适。</p><p class="ql-block"> 如今已年60多岁的孔成社,山西电视上有身影,太行报纸有名字。兼职阳北县革命纪念馆理员,解说员。在落驿不绝的游客到访的时候,他不厌其烦,淘淘不绝向人们解说着红色阳北,生怕漏一件事,一个人。他就是这么一个直得我们敬佩的,真真实实的人啊!</p><p class="ql-block"> 寺头乡关工委宣讲员 孔庆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