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阿Q精神,叫人不抑郁,不焦虑,是人生智慧。在鲁迅笔下,阿Q拥有一种精神胜利法,也有人称之为阿Q精神,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自我欺骗,自我麻醉,不足取。但我觉得,阿Q的精神胜利法恰恰是我们自我保护的人生智慧。现在,工作和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人们很容易变得焦虑和抑郁,而精神胜利法了,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情。</p><p class="ql-block"> 阿Q是鲁迅代表小说阿Q正传的主人公,是“落后的农民”和“国民性弱点”的典型代表。表现为落后不觉悟,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p><p class="ql-block"> 阿Q首先是被剥夺一切的贫苦农民形象。作品对阿Q的阶级地位和生活处境做了明确而具体的描写:他没有土地,没有家,住在土谷祠里,没有固定的职业,靠打短工,做帮工维持生活,是一个地道的赤贫的乡村劳动者。</p><p class="ql-block"> 阿Q又是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狭隘而保守特点的落后农民形象。他不敢正视现实,常以健忘来解脱自己的痛苦,同时又妄自尊大,进了几次城就瞧不起未庄人,又因城里人的生活习惯与未庄人不符而鄙视城里人。身上有“看客”式的无聊和冷酷,如。向他人夸耀自己看过杀革命党,称“杀头好看”。也有保守落后的心态,如对钱大少爷剪辫子深恶痛绝,称之为“假洋鬼子”。并畏强凌弱,怕强欺软。阿Q所表现出的种种小生产者的弱点与深刻的封建观念,正说明其为一个不觉悟的落后农民。</p><p class="ql-block"> 阿Q的不觉悟,更在于他对“革命”的态度和认识上。在传统观念影响下,阿Q最初是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但当现实的阶级压迫将他逼到绝境,而辛亥革命的浪潮又波及未庄时,在他朴素的阶级直感中,终于产生了“要投降革命党”的愿望。阿Q成为未庄第一个起来欢迎革命的人。但他对革命的态度的种种改变,并不是政治上的真正觉悟,他向往革命不是为了推翻阶级压迫,而是为了要什么有什么,这是以狭隘的原始报复主义的传统观念来理解革命,是传统封建观念和小生产者狭隘保守思想结合的产物。</p><p class="ql-block"> 阿Q思想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精神胜利法”。阿Q对自己失败命运和奴隶地位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粉饰态度。或是“闭眼睛”,即。根本不承认自己落后或被奴役沉醉于没有根据的自尊中。如言“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或是“忘却”,即。刚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啪啪响了之后就忘却一切。甚至“有些高兴了”。或是。向更弱者泄愤,于转嫁屈辱中得到满足。或是自轻自贱,甘于被奴役。如言“我是虫豸——还不放么?”而与这些方法都失灵后,则自欺欺人。于自己幻觉中变现实之失败为虚幻之胜利,如言“儿子打老子”,便心满意足的得胜了。</p> <p class="ql-block"> 从初读阿Q正传的时候我就在想,阿Q活的真的快乐吗?说他快乐,他却是当时社会最底层的人,人人都可以欺侮他,他对这一点也能恨得扇自己两巴掌;说他不快乐,他却又常常以自嘲的方式即刻忘却当下的苦恼,在扇自己两巴掌之后又能乐呵呵地忘记当下的悲哀。其实阿Q是一个很矛盾的结合体,他既自负又自卑,是时代背景下一个可怜可悲的小人物。而小人物往往最为无奈,身处于时代之中,需要接受时代的选拔:能者,则涅槃蜕变,立志,立行,立身 遇挫败当如勾践卧薪尝胆22载,一朝复国雪耻,堪称世之英雄;遇折辱当如韩信能屈能伸,忍得草莽胯下之辱,甘受一时耻笑,得谓大丈夫。不能者,则随波逐流,自怨自艾,任时代磋磨过后,被时代拉成了能者的背景板,成为能者的踏脚石。</p><p class="ql-block"> 我们看阿Q,我们讨厌阿Q,但有的时候我们就是阿Q。在没有能力和勇气解决当下的困境之前,“精神胜利法“是支持一个人不抑郁的很重要的办法。但久而久之,人就会变成阿Q的样子。因为“精神胜利法“是治标不治本的,可以说精神胜利法只是一种为我们能熬过当前困境而宽慰心态争取时间的一种办法而已。如果不发展自己,如果不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困境,一味的使用精神胜利法来麻痹自己,那么就真的活成了笑话。</p><p class="ql-block"> 连个正经名字都不配有的阿Q是可怜又可笑,阿Q所处的时代已经一不去不复返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却在代代相传。我们必须保持乐观上进,不怕失败,努力奋斗,因为生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不要因失败而郁郁寡欢,不要因为成功而沾沾自喜,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