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关于陈卿个人的基本情况,在现在发现的相关文献资料中,相关的信息不仅比较少,也是很不全面的。尽管“陈卿起义”说了几十年,但陈卿生于何年,死时有多大年龄,出生于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何时开始参与青羊山之乱?对于这些基本的问题,没有人能够有根有据地说个清楚。在文献资料中,有些毫无记载,有些则含糊不清;有些可以通过相关信息分析研判得出个大概的结论,有的则无从研判。</p><p class="ql-block"> 比如,陈卿生于何年,死于多少岁?这是没有办法给出准确答案的。而“出生于一个什么样的家庭”这样的问题,则可以给出一个大概的结论:他出生于一个其祖辈和父辈均已作为主干力量参与青羊山动乱团伙暴力抢劫活动的家庭。</p><p class="ql-block"> 从夏言《奉敕查勘青羊山平贼功次疏》中可得知以下情况。正德十年(1515),他的父亲陈琦、伯父陈曩和叔祖陈迁,就与强贼陈廷、剧贼王廷禄一伙,远到泽州陵川县乡村抢劫。该疏文没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参与这种暴力抢劫活动,很有可能之前已有多次,很可能是由来已久。据陈卿就擒后招供,他们家及其堂叔伯本家中,有多家“节年举放钱债,与山中各村及四外流来贼人,明知劫来财物,加倍取息,因而得利,作为窝主。”据青羊山之乱平息后统计,以嘉靖七年(1528)底清点数字为准,“(陈)卿与父陈琦并弟陈相、陈奉俱在石坂头、谷堆地、西湾庄居住,原有并续置瓦房二百八十三间,额地(计入纳税纳粮数额的田地)五顷七十亩,开垦无额山地数处不计倾亩”。这么多田地房屋,可以说家大业大。这么富有的家业,是什么时候开始累积起来的呢?是先抢后富靠抢起家,还是小富又抢靠抢大发呢?这些都只能是疑问了。</p><p class="ql-block"> 那么,陈卿的近本家中,有多少人参与了青羊山动乱呢?据不完全统计,可以讲明白血缘关系的有:陈卿父亲陈琦,伯父陈曩,叔父陈良、陈铎,兄陈来,弟陈相、陈奉,堂兄弟陈文表、陈子隆、陈钺,族叔祖陈迁,族叔陈聚米,族侄陈矇眼等。还有其舅梁钦。另有陈访、陈廷、陈子怀、陈子良等陈姓活跃首领多人,也可能与陈卿有或近或远的血缘关系。</p><p class="ql-block"> 从夏言《奉敕查勘青羊山平贼功次疏》中,还可以看出:陈卿是读过书的,是识文断字的。正德十一年(1516),陈卿的父亲陈琦曾花钱给陈卿在潞城县衙谋得了一个吏员职位,开始为听缺吏,后来成了礼房典吏,之后又转职潞州沈王府长史司刑房典吏。无论礼房典吏,还是刑房典吏,都是需要喝过些墨水,能够识文断字的。</p><p class="ql-block"> 由此还可以大概推测一下陈卿的出生年份和年龄。正德十一年(1516)捐得吏员身份,而且是他父亲花钱给捐得的,由此推测当年陈卿很可能尚为青年。另外,嘉靖七年青羊山之乱平息时,陈卿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陈路长,小的叫来狗则,均与“贼属”一起被俘。动乱平息后,均与陈卿妻子路氏一起作为陈卿亲属,“俱给付功臣之家为奴”。可见两个儿子均尚未成人。如此推断,陈卿大概出生于弘治九年(1496)前后,而死时约三十几岁。</p><p class="ql-block"> 关于陈卿何时加入青羊山之乱的问题,从现在发现的相关文献资料中看,存在着三个有可能的时间点。</p><p class="ql-block"><b>第一个可能的时间点是嘉靖三年(1524)十月</b>。据《奉敕查勘青羊山平贼功次疏》所记,嘉靖二年五月,陈卿与其叔祖陈迁一同被官府所擒,陈迁“招攀”陈卿同他一起“劫财杀人”。因此,陈卿先经冀南道审讯后被判“拟死罪”,后经抚按衙门批准待再经会审定罪。嘉靖三年九月,陈卿在押送会审途中逃脱管制。“本年十等月,卿……逃避山中要隘,据险聚众,踵父为盗,因而肆行流劫及拒敌”。这是夏言在《奉敕查勘青羊山平贼功次疏》中第一次说到陈卿参与青羊山之乱,或可理解为陈卿第一次参与即开始加入青羊山动乱团伙。但是,不能完全确定这是陈卿的“第一次”和“开始加入”。因为,《奉敕查勘青羊山平贼功次疏》并没有明确指出这就是陈卿“第一次”或“开始加入”。再说,在《奉敕查勘青羊山平贼功次疏》中,在嘉靖二年陈卿被官府所擒之前,有三四年时间陈卿的存在状态空白无记。这三四年中,陈卿在干什么?会不会参与在青羊山动乱行动之中呢?</p><p class="ql-block"><b>第二个可能的时间点是正德十五年(1520)五月</b>。在这个时间上,陈卿从“沈府长史司刑房典吏避难逃回革役”(见《奉敕查勘青羊山平贼功次疏》)。就是说这个时候,陈卿在潞州沈王府任上遇到了难事,为了避难,逃回了家里(或许是山里),由此被革职除名了。从“逃回”到嘉靖二年被官府所擒,中间这三四年里,陈卿在干什么,干了什么,是否参与了青羊山动乱行动?《奉敕查勘青羊山平贼功次疏》没有任何交待。而《陈卿应殿》的说法是:“欺官舞弊,被革不悛,逃归青羊山之申河寨白果山据为巢穴,父子兄弟盘踞山隅恃险出没”。照此说法,像是“逃回”后即参与了青羊山动乱活动。毛奇龄的《山西青羊山贼》也表达了“避难逃回”就参与了动乱的意思:“卿曾为沈府长史司吏,以失志弃去。与其子绮据青羊山,寨为乳名。”当然,《陈卿应殿》是万历年间才成文的,其内明显不靠谱的说法较多,它的说法是不可轻信的。毛奇龄的《山西青羊山贼》更是清代才成文的,其中也有明显错讹之处,也不可轻信。但是,尽管不可轻信,却也不可完全不信。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嘉靖二年他会与青羊山动乱惯犯老手陈迁一同被官府所擒?为什么陈迁“招攀”他“劫财杀人”?陈迁本是陈卿本家叔祖,在青羊山动乱团伙成员中也绝对是陈卿的前辈,他会凭空捏造陷害陈卿吗?如果陈迁的“招攀”可信,那么陈卿就是在这次被擒之前就参与了动乱行动,极有可能是从沈王府“避难逃回”后,即加入了动乱团伙。</p><p class="ql-block"><b>第三个可能的时间点是正德十一年(1516)之前</b>。正德十一年,陈卿开始在潞城县衙门内做吏员。在此之前,他在干什么呢?之前应该是他少年或青年初期,有没有参与到他的父辈乃至祖辈们从事的暴乱抢劫活动中去呢?光绪《山西通志·义行录》记有陈卿曾在泽州平城镇和潞州西火镇一带劫杀一事:“正德六年,流寇陈卿率众突入太行,至平城镇,执耕(牛耕)问曰:‘陵川与壶关孰远近?’耕给曰:‘壶关近且平,陵川远且险’。至壶关界,问众:‘尚远’。贼以诳己,遂刃耕于西火镇,而二邑胥免难。”照此记述,陈卿起码在正德六年(1511),就已经参与青羊山暴乱团伙抢劫活动了,而且已充当头目,并杀过一人。当然,这一记述仅见于光绪《山西通志》,尚未发现有其它文献资料支持此说,是不可贸然采信的。但要完全否定它,也缺乏必要的依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曹新广于2023年6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