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叠石的典范”环秀山庄

海春居士

环秀山庄位于苏州古城景德路262号,占地面积2179平方米。园景以湖石假山为主,池水辅之,建筑不多。 环秀山庄虽小,却极有气势,突出了汉族园林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p class="ql-block">  此园本是五代吴越钱氏“金谷园”旧址,其后屡有兴废。宋代为文学家朱长文的乐圃。明万历年间为大学士申时行住宅。清代乾隆(1736-1795年)以后,相继成为刑部员外郎蒋楫、尚书毕沅、大学士孙士毅的私宅。三代园主掘地为池,造屋筑亭于其间。</p>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园主孙均邀请叠山大师戈裕良叠石为山,存留至今。道光29年(1847年)成为汪氏宗祠“耕荫义庄”的一部分,后更名为“环秀山庄”。 门厅前的小院。 门厅。 穿过门厅,是一个四方院,院中有两棵百龄老树,苍劲挺拔。 四方院北面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厅堂,名为有谷堂。 堂中高悬《有谷堂》匾额。古代用谷量来计算俸禄高下,“有谷”的意思是“政治清明出仕食禄”,表明园主有出仕为官的愿望。《论语•宪问》记载:“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意思是:政治清明时食官禄;政治腐败时食官禄是耻辱之事。反映古人治国为官的一种理念。 匾额下的条案上,居中摆放着假山供石,寓意“靠山”。供石两侧,左是瓷花瓶,右为石屏风,象征着平平安安。 有谷堂东西两侧均有一边门,上有题额“挹秀”、“环清”。有谷堂两扇门板上都刻着篆字门联,一扇是“风袂挽香虽澹薄,月窗横景已精神”;另一扇是“千重碧树笼春苑,万缕红霞衬碧天”。 有谷堂的北边是一个四面厅,是环秀山庄的主厅。 四面厅正中匾额《环秀山庄》由著名红学家俞平伯老先生题写。 厅中对联“丘壑在胸中,看叠石流泉,有天然画本;园林甲天下,愿携琴载酒,作世外清游。”由俞樾所撰。 此厅四面环植青松翠柏、紫薇、玉兰等园林花木,厅北水滢如带,一亭临溪,一亭枕山,一舫横卧,秀色如绘,美不胜收,故名“环秀”。 四面厅北边是一片碎石板铺设的平台,平台前是一条曲折的小溪,溪对岸便是湖石堆叠的假山。 环秀山庄的湖石假山为中国园林假山之最,堪称一绝。 据载,此山为清代叠山大师戈裕良所筑,虽由人作,有如天成,尽得造化之妙,环秀山庄亦因此而驰名。 假山占地不过半亩,然咫尺之间,千岩万壑,环山而视,步移景易。 假山主峰突兀于东南。 主峰高7.2米,涧谷约12米,山径长60余米,盘旋上下。 所见皆危岩峭壁,峡谷栈道,石室飞梁,溪涧洞穴,如高路入云,气象万千。 次峰拱揖于西北,池水缭绕于两山之间,绿树掩映。 后山临水部分为湖石石壁,与前山之间仅一米左右的距离内构成洞谷,谷高5米左右。 山有危径、洞穴、幽谷、石崖、飞梁、绝壁,境界多变,一如天然。 戈氏叠山运用"大斧劈法",简练遒劲,结构严谨,错落有致,浑若天成,有"独步江南"之誉。 涵云阁位于花园西部边廊南,楼高二层,坐西朝东,面阔一间。倚廊而筑,既与边楼一体,又凸出于边楼。 此楼为全园最高处,若登楼观景,满目湖石假山,云雾似乎在山中缭绕,阁如坐落云中,故名。 涵云阁内挂有一副由当代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所书、清代汪开祉所题的对联:“风景自清嘉,有画舫补秋,奇峰环秀;园林占幽胜,看寒泉飞雪,高阁涵云”。将园中“补秋舫”、“环秀山庄四面厅”和“飞雪泉”、“涵云阁”四个景点嵌入联中,恰到好处,不露痕迹,别有妙趣。 与涵云阁相连的是边楼。边楼背依西墙,面对假山溪流。 连着边楼向北延伸的是边廊。边廊前假山与溪流相依,曲桥与锦鲤成趣。 边廊开有各式漏窗和一扇月亮门,给人庭院深深的遐想。 漏窗下的墙面上还镶嵌着名家祝枝山、文徵明等人的法贴,与花式繁多的漏窗相映成趣。<br> 祝枝山书写的苏轼《后赤壁赋》,笔力遒劲,字迹凤舞。 唐伯虎的《梅花图》与题诗“黄金布地梵王家,白玉成林腊后花。对洒不妨还弄墨,一枝清影写横斜。”石刻。 这是一块民国时期的碑刻:“歌舞西施破此城,吴王自招越王兵。飞花斜日闻鹃泣,故苑当年有鹿行。天久沉沉无剑气,我来暗暗觅箫声。五湖合阻佳人隐,乞问蓬山更一程。”款署:旧句《姑苏怀古》一首,一九三七年暮春过吴下作越百日而卢沟桥之变起矣!可见,此乃“借古愤世”之作。 边廊北端有曲廊凌水穿壑,伸向东北。 飞雪泉是苏州园林中的一处名泉。此泉为清乾隆年间刑部员外郎蒋楫购得环秀山庄重修时掘地而成,水质优美。蒋楫以苏东坡试院煎茶诗中“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的意境题名为“飞雪泉”。 飞雪泉年久淤塞,现只存遗址,临池石壁上所刻“飞雪”二字仍清晰可见。 与“飞雪泉”相对,有座四角小亭,名“问泉亭”。一个“问”字,把“亭”与“泉”点活了。似乎亭与泉正在对话,令人遐思。 “问泉亭”临水而建。四周花木扶苏,小溪潺潺。 亭上有副柱联“小亭结竹流青眼;卧榻清风满白头”。这本是唐伯虎的题画竹联,借用在此。意思是说,小亭边的翠竹向我投来友好的眼光,溪边清风吹着卧榻上躺着的白发老人。意境舒适,寓意吉祥。 出问泉亭,曲廊东北边是补秋舫。 补秋舫的西南角。 走进山房室内探望窗外,犹如坐着画舫徐徐穿行于山壑林间,别有一番情趣。赏玩秋色是文人雅士之乐事,然而秋色易逝。造园大师将小楼的四面设计成窗,让澄澈的溪水、黄红青绿的树木、参差的峰石收入室内,园主在赏玩之际,不知不觉延长了秋色。 画舫东、西门上砖额分别是“凝青”、“摇碧”,这正是“补秋”的内涵。“补秋舫”内有副对联“云树远涵青,偏数十二阑凭,波平如镜;山窗浓叠翠,恰受两三人坐,屋小于舟”。 此联是清代苏州状元潘世恩所撰。 补秋舫西侧的假山名为“秋山”。 沿山中弯弯曲曲的步道,可登秋山之巅。<div><br></div> 立于秋山之巅,可俯视问泉亭。 也可俯视补秋舫前的主山。 补秋舫后院虽然很狭小,但两端的花瓶门别有风味。 补秋舫的东边,是“半潭秋水一山房”。 “半潭秋水一山房”旁有竹林古树,北边靠墙处耸立着一座小巧的石峰。 从“半潭秋水一山房”沿曲廊向南直达叠石主山。 这是园中叠石主山的东北部。 补秋舫的东南角。 环秀山庄凿池引水,叠石为山,使得水有源,山有脉。整个山庄以水分山,山以水活,水绕山转,更使得咫尺园景极富生机与情趣,不愧为园林叠山之一绝。 <h3 style="text-align: right"><b>—THE END—</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