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离开大理,司机载着我们走在怒江美丽公路。它指从六库到丙中洛的路段,全长约290公里,是在原219国道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行车由原来的一天缩短为5个多小时。这条路,与怒江和大峡谷相伴,无数风光在两岸铺开,被人们形容为“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绿道建成后,将是全国单体最长的绿道、全球最长的峡谷绿道,也是全国生态最美的峡谷绿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当天行程安排是前往老姆登景区。平均海拔1800多米,是怒江"美丽公路"最美第一站。它坐落于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东北面,位于大滇西旅游环线西线的最中心,是北上和南下的必经之地,也是眺望怒江大峡谷的最佳位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老姆登”为怒族语的音译,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村寨位于怒江东岸,坐落在碧罗雪山(海拨1800米)处的缓坡地带,对面是高黎贡山。集浓郁的怒族风情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于一体。被游客称赞为"云上人家""人神共居的仙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老姆登景区主要由老姆登村和知子罗村两大村落组成。居住着傈僳、怒、白、汉、独龙等8个民族,其中怒族人口占81%,怒族文化浓郁,拥有怒族"达比亚"国家级怒族非遗项目、"哦得得"省级民歌、知名的怒族传统民俗节日,"如密期"开春节等文化项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车绕着弯弯曲曲的爬山路,艰难地前行。晚饭前,我们终于赶到老姆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村口,我们从车上见到老姆登最靓丽的标识,怒族人物雕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住宿地是一对夫妻经营的客栈,依山而建,地上共四层,每层六个标准间,底层下方还有一间大餐厅,晚餐老板亲自下厨为我们炒了几个可口的小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老姆登的景色果然名不虚传。站在楼上往窗外观看,村寨的对面是高黎贡山,往南、北方向更是视野宽广,可以尽情观赏近百里的怒江峡谷自然风光,将怒江大峡谷的壮观美景尽收眼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近年来,老姆登依托壮美的自然风景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打造具有怒族特色的旅游村寨,目前全村己有20多家旅游客栈。150客栈是老姆登的第一家,创办于1999年,因主人名子郁伍林的谐音而得名150,是该村的一张名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景区内除拥有"150"网红等客栈、以及张晓慧传习馆、老姆登茶厂等网红打卡点和茶园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我们住宿的一侧,便是老姆登村著名地标建筑--基督教堂。在怒江,只要有村落的地方,都可以找到以前法国传教士建造的教堂,但老姆登教堂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应该说最美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它建在悬崖边与池水间,当你走到教堂前,看着远山近景,那种乡村教堂的朴素和自然真的会让人心静如水。红色十字架直指天空,“神爱世人”,清晰可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老姆登教堂始建于1921年,重建70年代末,红白相间,简单朴素,庄重祥和。它位于全村的中心地带,在村里任何位置都能看到它的身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教堂外表看似不大,里面却不小,据说能容纳五百多人做礼拜,为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教堂是周边乡村基督教信徒的精神家园,每到星期天,在此可以聆听村民们的无伴奏唱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虽然在峡谷里,居住着怒族、傈僳族、白族、汉族、藏族等,但是他们绝大多数对基督教的信仰却是一致的,只有极少数的人保持着原始的信仰,如傈僳族的东巴教和藏族的藏传佛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与老板的聊天中了解到,老姆登的村民除了怒族,还有少量的傈僳族,他就是其中之一。他们长期生活在共同的环境下,生活习俗己经很相似了,比如,适合峡谷坡地的“千脚落地屋”,就是两个民族共同的特色建筑,他们还共同用傈僳文本的《圣经》(怒族没有文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入住之后,放下行装,同行的三位旅友,不顾途中乘车疲惫,兴致勃勃地穿行于仙境般的村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他们来到了一家靠山边怒族客栈,主人的盛情邀请,让他们亲身体验一次怒族的风土人情,同时也感受到怒族兄弟纯朴的待客友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这人神共居的地方,融入大山怀抱,欣赏雄奇壮丽的美景,宁静安逸,满目清新,心灵皆受洗礼,纯净而美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位于村子上方的老姆登神山,山体由汉白玉形成,呈汉字"山"字形状,被当地村民敬奉为"神山",神山上可徒步攀登,沿途观赏大峡谷景致,可惜我们的时间不允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老姆登村对面有高黎贡山北段较有名气的皇冠山,皇冠山因形似王冠而得名,皇冠山在群山之中独树一帜,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老姆登村是观赏皇冠山的绝佳选择,有很多人因皇冠山而慕名而来,一睹皇冠山的壮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客栈的正对面,便是标识性怒江旅游"网红点"地质地貌奇观皇冠山。能目睹其芳容,据说还不容易,得靠运气。拜老天爷所赐,我们是属于运气好一些的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为给游客提供一个观赏的好环境,村中设有观景台,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老姆登观景台,刚下过阵雨后的怒江大峡谷,云雾缭绕,眼前的实景成了一副副山水画,美不胜收,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观景台视角开阔,向南向北远眺,视野可极尽数公里,是观赏怒江大峡谷的理想位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站在这里,据说可以俯瞰怒江由北向南在碧落雪山和高黎贡山山脚缓缓流过。由于当日云雾遮挡,未能清晰所见怒江的缓行,却为我们带来另一种惊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不同的季节站在这里欣赏此中美景,别有一番风味。据说怒江秋冬季节呈恬静的绿色,看着赏心悦目,而夏季则因雨水到来而带来了浑浊的黄色。但观赏皇冠山的最佳时间应该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可以享受清风拂面,感受晨光暮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驾车游客沿公路一路蜿蜒盘旋,可在路边看到观景台,观景台附近可停车,较为方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了老姆登村,(老姆登村在2017年获评“中国最美乡镇50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接着我们乘车爬了4公里的山路,来到了比老姆登地势更高的知子罗。"七十年代边境县城遗址"一一知子罗老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知子罗,在傈僳语中是“好地方”的意思。坐落在碧罗雪山海拔2023米山梁上的知子罗村寨,曾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和原碧江县城所在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村口的八角楼是知子罗的标志性建筑,它原是作为县图书馆的,1986年房子如期盖好了,县却己经不在了。八角楼现在是怒族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知子罗曾做过怒江州府和碧江县县城,别看它山高路远交通崎岖,在1962年保山至怒江的公路未通车前,它可是怒江峡谷的物资运输枢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眼前的知子罗,虽然显得有些老旧残破,可斑驳的痕迹里依然能够看出这里昔日的热闹辉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顺着知子罗村里唯一一条主干道前行,店铺因疫期生意萧条,大多关门谢客。街上冷冷清清,行人寥寥,途中遇到几拨自驾游客,看不到几个本地居民,几只散养的鸡在路边啄食,……眼前的知子罗,依然保持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格局和风貌,八角楼、青砖白墙的建筑让人回忆起过去的时光,但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因此也被称为“碧江废城”或“怀旧之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走到知子罗教堂拍完照,原路返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知子罗这座“怀旧之城”,带着我们回到七十年代,勾起了对当年的回忆。听说有人来这里寻找童年,也有人回来追忆青春,但对于九零后的年青人则是网红打卡地。这一切对现在,不过都只是短暂的停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想,随着疫情结束,怒江旅游的日益兴盛,静寂了数十年的“小县城”一定会慢慢的热闹起来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离开老姆登景区前往丙中洛途中,司机将车停在怒江边的一座大桥旁。据说此桥为中交集团援建怒江州的最大基建工程,投资额1.45亿元,全长609米,桥面宽20.5米,包括双向四车道、外加两侧2.5米宽的人行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木尼玛是傈僳语,意为“大地之心”。木尼玛大桥的建成,不仅开辟了向福贡县输送资源的新通道,而且打通了福贡县怒江两侧易地搬迁安置点交通阻碍,使福贡县城1.3万余人的居民生产生活更加便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座大桥的设计团队为中交集团港珠澳大桥设计团队,他们克服自然条件恶劣、建设难度大、施工风险高等多重困难,边设计、边施工、边调整,安全、高效、优质地完成了大桥建设任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老姆登景区之所以难忘,除了风景如画的怒江大峡谷之外,那便是少数民族兄弟那种耿直、纯朴,好客的性格,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还有自己发生在高海拔,因受凉引发上吐下泻急性胃肠炎的折腾,而遭遇在外旅行中第一次的高烧经历。当然最让我感动而难忘的是,守护在我身边的夫人,是她暖心的关怀、贴身的照顾以及同伴们的关心,才让我很快地康复。</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