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师的发展离不开专家的引领,7月3日上午我校特别邀请了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俞正强校长为我校教师做讲座,传授经验。</p> <p class="ql-block"> 讲座伊始,俞特以一个问题引入,“什么是动力,你对动力的理解是什么?”陈老师觉得动力是来自探索的欲望,人的希望,揭露了人的本性。</p> <p class="ql-block"> 俞特赞同了陈老师的想法,并进行了补充。每一位孩子都曾经是十分努力的,然而在成长过程中,又或快或慢、或多或少地放弃了努力。成人的“躺平”是自我选择,没有人会来干涉;而孩子放弃努力却常常要面对父母或老师的批评,这种批评会带来心灵的煎熬,久而久之可能引发极端事件。</p> <p class="ql-block"> 也许成人的“躺平”已经在小学里埋下了“种子”。俞特给我们举了个例子,他们曾经调查了小学一年级40位小朋友是否愿意争当三好学生,发现每个小朋友都坚定地表示愿意。这个调查到了二年级,大约只剩下20位小朋友还有这个愿望了,究其原因是学校的三好学生是有比例的,只有大约15%的小朋友可以当三好学生。一年的经历,一年的事实,让其他20位小朋友明白了这世间的一个法则:有些东西,跟自己是没有关系的。既然没关系了,还努力干啥?只不过一年级的孩子是绝不会把这些体会明白告诉父母的,或者是他们没有把这种体会明白地告诉父母或老师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我们很少或根本没有去体会小朋友这一年的心路历程,这个努力衰减的过程被教育者忽视了。当小朋友的努力水平发生衰减的时候,会带来学习懈怠、拒绝交流等表现,这些表现又成为成人指责他们的原因。于是,努力水平的衰减带来了学习行为的逃避。所以我们要对评价进行改革。</p> <p class="ql-block"> 俞特说:“如果说孩子的成绩是大家都能看到的硬指标,那么孩子的品行就是育人的软指标:善良的人受欢迎,努力的人受尊重,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育人工作要有持久性和延续性。”</p> <p class="ql-block"> 为此,俞特着重讲了他们学校的“新荣誉办法”,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制定获得荣誉的基本要求。二是每一位学生根据荣誉基本要求确定学期的努力目标。三是实行日省周评月考(日省即每日对照基本要求反思自己做到没有,周评即每周组织学生之间做交流,月考即每月比照基本要求给自己一个考核)。四是确认荣誉。只要学生一学期达到了基本要求,就确认其拥有该项学业荣誉,没有比例限制。五是私人定制。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而言,基本要求会比较低;对于不太优秀的学生而言,基本要求会比较高。不论低与高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努力水平的衰减。因此,他们设计一个私人定制的要求,由老师与学生个别定制,确保学生一直保持努力的劲头。六是奖励具象化。学校设计隆重的颁奖典礼,让孩子享受努力的成功感。</p> <p class="ql-block"> “新荣誉办法”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能否获得学业荣誉,只跟自己的努力有关,跟别人无关,这给予了每个孩子获得学业荣誉的希望。因为这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实现,孩子就不会放弃努力,而将这个“不放弃”坚持六年后就会使其形成比较稳定的毅力。孩子能够保持持续努力的劲头,学业便能得到提高。</p> <p class="ql-block"> 最后由我校楼校长对本次讲座作总结。俞特言语朴实,说的话却发人深省。在他身上,能看到教育者的使命和担当。最后,俞特也送出了真挚的祝福:我们一起创造,成长的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