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五国行之乌兹别克斯坦

乐乐

<p class="ql-block">塔什干是中亚地区第一大城市和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乌兹别克斯坦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塔什干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业枢纽之一,著名的“丝绸之路”便经过这里。我国古代的张骞、法显、玄奘都曾留下过足迹。</p><p class="ql-block">照片上的乌兹别克斯坦酒店建于1974年,是苏联时期的产物,目前仍在运营中。</p> <p class="ql-block">帖木儿广场</p> <p class="ql-block">塔什干气温40℃,我们一行为躲避高温进入地铁进行考察</p><p class="ql-block">过闸机</p> <p class="ql-block">地铁通道净空较低</p> <p class="ql-block">停稳开门,车辆与站台的缝隙基本贴合</p> <p class="ql-block">考察结束,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哈兹拉提伊玛清真寺,这座2007年由卡里莫夫总统下令修建的大清真寺是乌兹别克斯坦最大最豪华的清真寺,大殿之外两侧屹立着高达54米的宣礼塔,塔身的造型取材自布哈拉著名的卡兰宣礼塔,内部巨型穹顶蓝底描金,借鉴了撒马尔罕蒂拉·卡利经学院的黄金穹顶。</p><p class="ql-block">在伊玛清真寺背后分布着两座古建筑,小而精致的那一座是玛依·穆巴拉克经学院,其相对而立的一座大型建筑是巴拉克汗经学院。</p> <p class="ql-block">玛依·穆巴拉克经学院</p><p class="ql-block">这座16世纪的建筑现在成为了《古兰经》图书博物馆,里面存放着各个时代手抄或印刷的《古兰经》版本。其中最为珍贵的是一本相传来自7世纪奥斯曼哈里发时代的奥斯曼标准本《古兰经》,这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古兰经之一。</p> <p class="ql-block">巴拉克汗经学院</p> <p class="ql-block">Minor清真寺,也被称为白色清真寺,2014年建造,它采用圣洁的白色大理石,以传统的乌兹别克斯坦风格建造,有两个尖塔和一个天蓝色圆顶</p> <p class="ql-block">祷告时间表</p> <p class="ql-block">阿訇讲经坛</p> <p class="ql-block">正在新建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琼苏巴扎,一个有着绿色穹顶的集市</p> <p class="ql-block">巴扎里整洁干净,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二战40万阵亡将士纪念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哀伤母亲》纪念碑,以纪念世界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和为祖国自由与独立献身的先辈们。在哀伤母亲纪念碑前燃有长明火。</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两侧是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木雕长廊,廊上象征性的荣誉簿里刻着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40万名乌兹别克斯坦公民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独立广场</p><p class="ql-block">16根白色大理石柱子呈提形排列,组成一道雄伟的门拱,门拱上方是展翅欲飞的鹤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鹤在乌兹别克斯坦是和平与安宁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欢乐母亲》雕像坐立在红色大理石基座上,一位母亲怀抱着一个婴儿,迎接新的生命,象征着乌兹别克斯坦独立与诞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欢乐母亲》雕像与大理石碑上方的金色球组成独立纪念碑,</span>上面的金色地球仪,标出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地图形状。</p> <p class="ql-block">勇气纪念碑</p><p class="ql-block">为纪念1966年塔什干8.3级<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地震</span></p> <p class="ql-block">亚洲抓饭中心</p> <p class="ql-block">3m口径的炒饭大锅</p> <p class="ql-block">撒马尔罕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州首府。</p><p class="ql-block">撒马尔罕这个地处中亚绿洲泽拉夫尚河谷地的城市,已经有2500年建城史,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这个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和商贸名城,和我们中国关联很广。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就到过这一带。《史记》、《汉书》上称这里叫“康居”。隋唐时期的记载中被称为“康国”。</p><p class="ql-block">1219年,撒马尔罕是花剌子模帝国的新都和文化中心,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攻陷之后,遭受了灭顶之灾。现在城内的大多数建筑是由后来的帖木儿大帝敕令修建的。2000年,撒马尔罕古城整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夏伊·辛达陵</p><p class="ql-block">夏伊·辛达陵墓群围绕着7世纪的库萨姆·伊本·阿巴斯(Kusam Ibn Abbas,或翻译为阿拔斯)陵墓修建。阿巴斯是先知穆罕默德的一位表兄弟,也是最早追随先知的圣门弟子之一,后来被派往河中地区进行传教,是在中亚最早进行伊斯兰教传播的先行者。帖木儿及其孙子兀鲁伯也把自己的一些女性亲属和宠臣安葬于此。蔚为壮观华丽陵墓群放佛《一千零一夜》中的神话国度,布满蓝色瓷砖,令人神往。</p> <p class="ql-block">据说上下此台阶默数台阶数一致的人可以有好运</p> <p class="ql-block">阿訇在陵中小教堂为亡灵超度</p> <p class="ql-block">比比-哈努姆大清真寺 ( 1399年~1404年) 在帖木尔时代被公认为东方最雄伟的建筑物,是帖木尔出征印度并征服德里后建成的。比比―哈努姆大清真寺建筑的平面为面宽99m、进深140m的长方形,中间是中庭,西方是主礼拜堂,大门在东侧,在南北两侧,有两个由穹顶覆盖的副礼拜堂,中庭四周是由480根柱子支撑的厅和围廊,其屋顶由许多小穹顶组成。</p> <p class="ql-block">古兰经书架,传说只要在书架下穿过的女人就容易怀孕,现在书架已被玻璃罩保护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当地的新人喜欢在清真寺前拍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比比哈努姆陵墓</p><p class="ql-block">比比哈努姆不是人名,意思是年长的妻子。原型人物是萨拉伊·穆尔克·汗尼姆(Saray Mulk Khanum),她应该是个突厥化的蒙古人,是东察合台汗国的公主,她的祖父是成吉思汗儿子察合台的曾孙子,所以她也算成吉思汗的后代,卡纳姆的意思就是可汗的女儿。帖木儿娶她是为了和成吉思汗血统靠近,同时也得益于萨拉伊,萨拉伊不只是帖木儿的妻子,也是他的顾问,她对于丈夫和帝国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帖木儿离开撒马尔罕时,萨拉伊就是撒马尔罕事实上的统治者,撒马尔罕主要的建筑都是她实际主持修建的,因为帖木儿本人并没有多少时间。</p> <p class="ql-block">乌兹别克斯坦第一任总统伊斯兰姆·卡里莫夫雕像</p> <p class="ql-block">伊斯兰姆·卡里莫夫2016年因病去世,魂归故里,安息在撒马尔罕夏希津达墓地</p> <p class="ql-block">列基斯坦”神学院</p><p class="ql-block">位于撒马尔罕市中心的“列吉斯坦”(意为“沙地”)广场,是一组宏大的建筑群,建于公元15-17世纪。建筑群由三座神学院组成:左侧为兀鲁伯神学院(兀鲁伯为乌中世纪的学者、天文学家、诗人和哲学家),建于1417-1420年;正面为吉利亚-科里(意为镶金的)神学院,建于1646-1660年;右侧为舍尔-多尔(意为藏虎的)神学院,建于1619-1636年。</p> <p class="ql-block">吉利亚-科里(意为镶金的)神学院</p> <p class="ql-block">兀鲁伯神学院(兀鲁伯为乌中世纪的学者、天文学家、诗人和哲学家)</p> <p class="ql-block">舍尔-多尔(意为藏虎的)神学院</p> <p class="ql-block">古尔—艾米尔陵墓陵墓始建于1403年,最初作为猝死的帖木尔之孙穆罕默德·苏丹之墓,后成为帖木尔家族墓。陵墓的灵堂中有9个象征性的石墓冢,真正盛放遗体的棺椁深深埋在地下。陵墓中分别安葬着帖木尔、帖木尔的两个儿子、两个孙子(其中一个是兀鲁伯)、兀鲁伯的两个儿子、兀鲁伯的宗教老师以及一个未查明姓氏者。这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帖木尔之孙兀鲁伯为帖木尔建的墨绿色玉墓冢。帖木尔墓上写着:谁掘我的墓,谁就遭殃。1941年6月8日曾有人挖掘了帖木尔的墓,两周后希特勒就开始进攻苏联,被认为是此话的应验。不过,那一次对墓葬的发掘证实了关于帖木尔面部特征的历史记载,证实了兀鲁伯死于暴力杀害的传说,以及所葬其它帖木尔家族成员身份的真实性</p> <p class="ql-block">在中亚,陵园被视为吉祥之地,年轻人喜欢在此地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帖木儿坐像</p> <p class="ql-block">布哈拉(Bukhara),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三大城市,位于泽拉夫尚河三角洲畔,沙赫库德运河穿城而过,有2500多年历史,人口约25万,中亚最古老城市之一。9至10世纪时为萨曼王朝首都,1220年为成吉思汗所占,1370年被突厥人帖木尔征服。16世纪中叶,乌兹别克人建都于此,史称布哈拉汗国。中国古书中所说的不花剌、新唐书中的戊地国、唐代昭武九姓中的毕国、安国,都是指布哈拉。</p><p class="ql-block">布哈拉城,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布哈拉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的丝绸之路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中亚城市中绝大多数古建筑物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市的范例,有2500多年历史。其著名的景点有很多,其中卡扬宣礼楼是布哈拉最著名的建筑纪念碑,还有卡扬清真寺,位于宣礼塔前的广场之上,用蓝砖建砌,十分精美,于1514年建成,它属开放风格,基本为砖制,装饰面由磨光并涂釉的砖制成,类似马赛克。</p> <p class="ql-block">伊斯梅尔·萨曼尼出生在撒马尔罕,统一了萨曼尼王朝,在他统治时期帝国达到了顶峰,波斯文化渗入到中亚的核心地带,古兰经第一次被完全翻译成波斯文,以古典诗歌为代表的波斯文学非常发达,著名的诗人菲尔多西在这一时期写下了他的伟大作品《列王纪》。</p> <p class="ql-block">  萨曼陵墓是中世纪中亚建筑艺术的典范。波斯人在这一建筑中首次使用火烧砖,据说和泥的液浆用骆驼奶调成。墙砖以不同的方式搭列,间有空隙,拼成了精巧别致的花草鱼虫或历史故事图案,墙体却坚固无比。陵墓是个立方体,覆以大圆拱顶,四角有小圆顶。立方体象征着稳固,也代表地球;大圆顶象征着天空,也代表宇宙。它们的结合,象征着天地合一。屋檐用砖砌成圆形,象征着太阳和星星。在干旱的沙漠,砖砌的陵墓经年不变,看起来像是一个巨大的木雕,但在不多见的雨天,整个建筑又变成了滋润的泥塑。这是此类建筑最为传神之处。相传,成吉思汗大军攻陷布哈拉之前,当地居民为保护陵墓用土将其掩埋成一个山丘,从而使这一建筑杰作免于战火的摧残。如今,萨曼陵墓成为来布哈拉朝觐的穆斯林信徒的必到之处和旅游者必看的古迹。</p> <p class="ql-block">查希坦-艾尤布陵墓</p> <p class="ql-block">查希坦-艾尤布,也就是旧约中的犹太先知约伯,传说他来到这里用手杖击打地面,就出现了一眼泉水,他的陵墓就在泉水的旁边,现在人们还会来这里接水喝。这是一个重要的遗迹,因为在苏联人来布哈拉之前,这里的人酷爱水池但水污染严重,瘟疫横行,人们寿命很短,后来苏联人抽干了城里的水池,当地人的健康有所改善。</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罗-哈吾斯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雅克城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和城门最早的建于8世纪,后几经重建。 13世纪最辉煌时期,布哈拉有两重城墙,外墙内面积达72平方公里,内墙围着约1平方公里的阿尔卡禁城。今天,在布哈拉西南部仍能看到建于中世纪的古城墙,土坯的墙体外大多以烤砖装饰,墙基宽厚保证了墙体结构的牢固。当年共有11个砖砌的城门,现仅存完整的一座建于16世纪,巨大的城门两侧有高大的守望塔。现存的城墙大约有4公里长,11米高。</p> <p class="ql-block">阿尔卡禁城墙周长780米,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由于世世代代在原来的地基上不断重建,禁城的地基越来越高,以至于形成了山上城堡(18米高)。城墙也是层层叠叠地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加高,城墙高11米,宽4米,墙上有齿状射孔。 阿尔卡禁城是历代布哈拉统治者生活、工作的地方,内有清真寺、监狱、仓库、手工作坊、马厩、武器库、造币厂、交易市场、医院和药店等。城的正门朝西,门外是大校场,称为列吉斯坦广场,布哈拉的统治者们经常站在城门上一个木亭子里观看盛大庆典、阅兵或斩首罪犯。再外围的广场则是热闹的集市和奴隶交易市场。</p> <p class="ql-block">卡扬宣礼塔是布哈拉知名的建筑纪念碑,建成于1127年,高46.5米,坐落在布哈拉市老区中心大清真寺旁边。它高于整个布哈拉市,在距布哈拉几公里处就可以看到它的入口。宣礼塔周围有很多结构整齐的建筑群。宣礼塔起初是用于高声召集大家祈祷的,是用烧过的砖建成的。地基有深达16米,勒脚直经达9米,塔顶部有16个拱型透光窗,上面装饰有钟乳石状的檐。顶部有狭长的拱形回廊通往梯子。回廊由16个透光与主体建筑物相连的拱门组成,回廊的外部被建成两个相连的半圆柱形,托着两个拱门。宣礼塔的楼身布满了砖制装饰图案。楼身共分成14个装饰带,每个装饰带里都有清晰图案作装饰,所有的图案都不同。</p> <p class="ql-block">卡扬清真寺</p><p class="ql-block">位于宣礼塔前的广场之上,与撒马尔罕的比比哈努姆清真寺具有同样规模。用蓝砖建砌,十分精美。清真寺于1514年建成,它属开放风格。清真寺基本为砖制,装饰面由磨光并涂釉的砖制成,类似马赛克。在宽阔的直角院子里有一个悠长的回廊,回廊旁边是由288个双层顶壳的楼顶组成的主体建筑。清真寺长127米,宽78米。院里中间有四个传统的平顶凉台,装有凉台。清真寺可以同时容纳12000人。清真寺内有很多大小房间,亦有一些改作了手工艺品的售点,在欣赏巨墙巨砖砌出的不同图案之余,也可以购物。 </p> <p class="ql-block">米里-阿拉布"神学院</p><p class="ql-block">建于1530-1536年。神学院为三层建筑,内有教室和许多小室,主要用于伊斯兰僧侣研习之用。其中,小室数目为114个,与《古兰经》章数相同。当时,该座神学院是中亚地区唯一的伊斯兰教神学院,来自中亚各地的伊斯兰教徒都到这里来进行伊斯兰教学术研究。自建成之日起,该神学院就一直从事伊斯兰教学术活动,在苏联时期也未停止过。</p> <p class="ql-block">Magoki-Attori清真寺</p><p class="ql-block">据说直到16世纪,布哈拉的犹太人都在晚上把清真寺用作聚会的场所(犹太会堂)。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竟然在不同时期留下了拜火教、佛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布哈拉它位于欧亚大陆最深的腹地,在丝绸之路兴盛的年代里,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商路上一颗闪亮的明珠,在城堡内设有很多的驿站供来往商人歇息,如今这些地方的商品玲琅满目,人来人往。</p> <p class="ql-block">在布哈拉,留下了很多12-17世纪的清真寺建筑,</p> <p class="ql-block">四塔清真寺,这是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漂亮建筑。绝对不是布哈拉最古老的,但是最不寻常的其中一个。</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的时候太阳落山了,清真寺也关门了,但是《孤独星球》封面照片吸引着我们,在黄昏的暮色中寻找着四塔同现的角度,突然灯亮了,大伙一阵欢呼,《孤独星球》封面照片再一次重生。</p> <p class="ql-block">希瓦古城,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下游的希瓦绿洲上,建立于公元4世纪,历史上是旅行商队的必经驿站。16世纪时为希瓦汗国都城。中亚古谚说:“我愿出一袋黄金,但求看一眼希瓦。”由此可见希瓦之迷人。希瓦分为两部分,新城迪昌喀拉和伊钦喀拉(伊钦内城)组成,希瓦的伊钦内城是独特的伊斯兰城区和文化博览城,所有的历史古迹都得以完好地在内。这里有宫殿、清真寺、礼拜殿、宣礼尖塔、经学院、浴室等组成。古城墙是希瓦古城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伊钦喀拉游览图</p> <p class="ql-block">如今希瓦古城的受保护区域被称为“伊钦·卡拉”,即乌兹别克语“内城”的意思,完整坚固的土坯砖墙保留有8座清真寺、31座经学院、14座宣礼塔、12座陵墓和6座王宫,面积达26公顷。各类建筑呈现了17世纪以来不同年代的风格,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更为可贵的是,老城内至今仍有不少当地居民,往往景点旁边便是由当地民居改建的商店、餐馆和民宿,浓厚的生活气息让前来的游客仍能感受到这里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古城内定时有当地居民在景点演出</p> <p class="ql-block">希瓦古城的核心部分是内城“伊钦-卡拉”,现已被列为世界遗产。内城的南北城墙各长650米,东西城墙各长400米,面积不大。1740年,波斯人入侵,伊钦变成一片废墟,公元19世纪才得以修复。伊钦内城是独特的伊斯兰城区和文化博览城,所有的历史古迹都得以完好地保存在内。</p> <p class="ql-block">与中国的古城墙类似,希瓦内城也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并有着相应名称,游客一般从景点最密集的西门进入。进门右侧便是穆罕默德·阿明汗经学院,由同名统治者于19世纪初下令建立,是中亚最大的伊斯兰建筑之一,其内部已经被改造为一家酒店。</p> <p class="ql-block">西城墙</p> <p class="ql-block">东门</p> <p class="ql-block">北城墙</p> <p class="ql-block">北门</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卡尔塔·米诺宣礼塔,意译为短尖塔,塔高29米,底座直径14.2米。实际上,阿明汗本想将其建筑至80米高,站在塔顶能看到布哈拉,不过后来因他与外敌交战被杀而中止。短尖塔外立面均被深蓝色和白色陶砖、琉璃瓦覆盖,在当地阳光的映衬下显得闪耀异常。</p> <p class="ql-block">希瓦可汗宫殿(Kuhna Ark)建于12世纪,17世纪扩建,云集了后宫、军火库、清真寺、建于、马厩等诸多建筑。宫墙为沙黄色,没有窗户,如一座奇特的碉堡矗立城中。</p> <p class="ql-block">这座被很多人称为城中城的宫殿内,有宏伟的殿堂和美丽绝伦的马赛克建筑,还有用珍贵木材雕刻的精美梁柱,处处都是艺术的最高体现。</p> <p class="ql-block">古城内值得一看的还有散布在各个建筑中的展览,介绍了希瓦汗国从建立到灭亡期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其中有不少中国元素,比如统治者宫殿内的中国花瓶、餐具、中国钱币等。</p> <p class="ql-block">城外景色也很迷人,远处城内的高塔,蓝顶错落有致,周围也有清真寺宣礼塔遥相呼应,还有些私人的陵墓规模也不小。</p> <p class="ql-block">丝绸之路上的驿站,而今的技能学校</p> <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阿明汗经学院,现今已改造为一家酒店。</p> <p class="ql-block">经过改造的穆罕默德·阿明汗经学院酒店内部。</p><p class="ql-block">在古堡内,与穆罕默德·阿明汗经学院一样,好些历史建筑保留了外观,改造为酒店或餐厅,这些古老的建筑正在焕发青春。</p> <p class="ql-block">帕赫拉万·马哈茂德陵墓</p><p class="ql-block">帕赫拉万·马哈茂德是一名生活在13世纪的诗人,他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逐渐成为人们朝拜瞻仰的对象。陵墓所在的清真寺修建于19世纪初,建筑风格大气雄伟,巨大的圆顶覆盖着蓝色琉璃,因此也被一些游客称为“希瓦的蓝色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Jama清真寺的宣礼塔高47米,里面有81基台阶,是希瓦第二高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Jama清真寺(Juma Masjid)建于10世纪,是希瓦乃至中亚最古老的清真寺。寺内由218根珍贵木材做成的木柱,每根上面都有精美的雕刻,且每一根的图案都不一样。</p><p class="ql-block">于18世纪末的,也叫星期五清真寺,这是一个没有门户和圆屋顶的建筑,寺内有213根形雕刻精致的木柱,各柱分别刻有几何和植物的图案,或阿拉伯文字的组合,整个布局是以半黑暗的森林为主调,中庭有一大厅,天然光线可从天花洒下,为首个采用这独特经典设计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Islam Khoja宣礼塔(Islam Khoja Minaret)建于1910年,是希瓦城中最新建造的一座宣礼塔。座的建筑高56.6米,站在塔顶城内风光一览无余。虽然修建时间接近现代,但塔身一圈圈的珐琅瓦片依然充满古朴气息。边上即是Islam Khoja经学院。登上此塔即可俯瞰全城风景。</p> <p class="ql-block">中方参与修复的两座古建:位于古城北门附近居民生活区的阿米尔·图拉经学院和哈桑·穆拉德库什别吉清真寺。这里远离热门景点,却是有代表性的伊斯兰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阿米尔·图拉经学院</p> <p class="ql-block">哈桑·穆拉德库什别吉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夜色中的希瓦古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