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三日游~古堰画乡、云和梯田、缙云仙都

天路客

<p class="ql-block">  似乎与浙江有缘,也许浙江的山水分外迷人,近几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只要有机会,仍然会年年踏入浙江境内寻山觅水。前年去了莫干山,去年去了桐庐,今年也不例外,5月13~15号(三天)扬州市自行车运动协会组织45位骑友来到丽水,游玩了古堰画乡、云和梯田、缙云仙都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  从扬州6点出发,经过近6小时的行程便来到了本次出行游玩第一站《古堰画乡》,原以为古堰画乡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古村落,其实是由“古堰”和“画乡”两个景点组成的景区。</p><p class="ql-block"> “古堰”是指堰头村。沿溪水走进古村落就如同走进一幅幅山水画中。鹅卵石和石磨盘铺就的乡间小道,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绿树成荫,翠竹依依,苔藓遍地,描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画;远山如黛,溪水如练,竹筏上的渔夫,岸边的草亭子,吟唱着江南水乡的悠悠诗韵。</p> <p class="ql-block">  堰头村给人印象深刻的是遮天蔽日的古樟树。千年古樟树枝繁叶茂,连绵成林,分布在小溪两岸。其中一棵1300年以上的樟树,遭受几次雷劈,树中间已空可容数人。虽然历经磨难,苍老的树身千年不倒,顽强屹立在河岸边,被人称为舍利树,受人膜拜。</p> <p class="ql-block">  文昌阁建于清嘉庆年间,明清时期,堰头村文风昌盛,辉煌一时,鼎盛时期连出了五名进士,获准建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寓意昌明儒学文化。</p> <p class="ql-block">  顺着河道向西,走到堰头村的尽头,有一座廊亭临水而建,亭下就是通济堰。站在廊亭上眺望,葱茏叠嶂的山峦中,一条拱形大坝横跨于瓯江支流松阴溪上,溪水奔涌,浪花滚滚。</p><p class="ql-block"> 通济堰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是我国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迄今为止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拱坝。</p> <p class="ql-block">  “画乡”则位于大港头镇古埠头,这里有一条400多米长,历史悠久的古街,其浓浓的乡野气息,深深的山村情调,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据说酷似法国巴黎南郊50公里外的小山村-巴比松村,是画家、摄影家的聚集地,因而被誉为“画乡”。</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画乡古街的街头,没有熙熙攘攘、没有人头攒动、没有高声叫卖、没有琳琅满目,有的只是收敛的含蓄和质朴的优雅。即使是路旁的商铺和饭店,也都在平声静气的经营,那种舒缓的悠闲便是难得的享受了。</p> <p class="ql-block">  “画乡”是指大港头村,离堰头村数里,无陆路可通,只能乘船前往。</p><p class="ql-block"> 瓯江的水面宽阔,江流平缓,勾勒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意境。江风徐徐,白帆点点,江水清澈,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树倒映其中,真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古堰画乡地处八百里瓯江瑰丽的河段,瓯江和松阴溪两江"深情相拥",区域拥有著名完整的人文遗存通济堰。江南山水,堪称"秀山丽水"之缩影。</p><p class="ql-block"> 让人见识了古堰画乡的古樟树群,弥足珍贵。古樟邻近瓯江,常受洪水冲刷,却依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历久弥坚…。很喜欢这片土地,因为每个角落都散发出它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游玩完《古堰画乡》,第二天第二站来到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云和梯田景区总面积约5O平方公里,海拔跨度200米至1400多米。核心区梯田共有700多层,量大面广、四季景观分明,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梯田群,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梯田"。</p> <p class="ql-block">  通往云和梯田景点的盘山公路。</p> <p class="ql-block">  把倾斜的山坡层层凿平,犁为耕地,世世代代,引水开田,插秧种稻,终于成就了如今瑰丽神奇、犹如天梯的大地雕刻。</p> <p class="ql-block">  一生总要去看一次梯田吧,看层层叠叠,看云卷云舒,俯瞰整个梯田,听微风吹过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不要太惬意了。</p> <p class="ql-block">  云端邮驿,各种明信片,生活小杂货,茶水等。</p> <p class="ql-block">  真的是太美了,每一次相机快门的“咔嚓”,都是心灵的一次悸动...</p> <p class="ql-block">  景区奇妙的地理位置,与农耕文化、畲族文化、互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人文与自然景观。景区内树林茂盛,山峦、飞瀑、奇峰、村落、田园风光等各种景观丰富。云和梯田已成为中国著名的摄影采风基地。</p> <p class="ql-block">  上午游玩完“云和梯田”,下午驱车来到游玩景点第三站“杨家堂古村落”。</p><p class="ql-block"> 杨家堂村距离丽水市松阳县城约十公里,路虽不远却是弯弯绕的盘山公路。杨家堂村坐落在五山环抱的山凹中,一条小溪自东而西环绕村落,风水布局相当好。走进村口放眼望去,整个村落被青山古树环抱,几十幢泥黄色土木结构古民居建筑依着山势一层一层向上延伸。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民居在阳光下泛着金黄色,有江南布达拉宫之称。</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1655年的杨家堂村,因名相宋濂的十一代孙迁徙在此并世代繁衍,成为宋姓家族聚集地。松阳的古村落大都是古代时外地人为躲避战乱灾祸迁徙而来形成的,而能进行家族整体大规模迁徙的一定是有钱人家。因此村落里留存的古建筑虽因年久失修破损不堪,但整个建筑构架和建筑细节仍处处彰显着昔日主人的文化底蕴和财力。</p> <p class="ql-block">  石头羊肠小路,将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的人家串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杨家堂”,一个网红打卡点。</p><p class="ql-block"> 多少自由媒体,不远千里来到这里,他们要将这里拍成自己的作品,让更多人欣赏到这里的美丽。</p> <p class="ql-block">  这里没有人声鼎沸,没有商业喧嚣,独自寂寥静谧,风轻云淡,安静祥和,民风淳朴。</p><p class="ql-block"> 村民们依然保持着最初的生活模样,他们过着鸡犬相闻的悠闲日子,怡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也是结束游玩的最后一个景点“缙云仙都地质公园”。</p><p class="ql-block"> “仙都”,古称缙云山。相传是黄帝升天之地,仙人荟萃之都;是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特色,融田园风光与人文史迹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景区。主要由朱潭山、小赤壁、仙都观、倪翁洞、鼎湖峰等五个景点组成,具体分布在几个村落之间。</p> <p class="ql-block">  传说鼎湖峰是轩辕黄帝炼丹成仙的地方,那湖就是黄帝驾赤龙升天时炼丹炉掉下来砸出来的,这则神话为鼎湖峰披上了神奇色彩。</p><p class="ql-block"> 鼎湖峰是仙都风景区的核心景点。山峰犹如一张巨大风帆,仿佛即将扬帆远航;换个角度看时山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鼎湖峰被称为“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笋”,足以证明此处景色之优美为天下公认。</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黄帝祠宇,原名缙云堂,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和年间,为中国古代道教活动中心地之一。祠宇中有寻根问祖殿,分列了中国四百多个姓氏的来源,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饶有兴致地寻找着自己的根脉。</p> <p class="ql-block">  登顶可步行也可以选择坐索道上山。</p> <p class="ql-block">  鼎湖峰,状如春笋,直插云霄,高170.8米,顶部面积710平方米,底部面积2787平方米,堪称“天下第一峰”。</p> <p class="ql-block">  朱潭山。与板堰村隔溪相望。南宋淳照七年(1180),著名理学家朱熹讲学于仙都,余暇时常到此闲散,泛舟于碧潭,游憩于山野。后人遂將此潭名为朱潭,潭边之山名为朱潭山。 潭边鹅卯石长提,杨柳婆姿,长桥横亘,引无数恋人牵手拍摄婚纱照,让鼎湖峰见证天长地久的真爱,故名仙堤。堤上望峰亭,是游客拍摄鼎湖峰倒影的最佳位置,著名摄影家吴品禾先生获得国际摄影大奖的作品《仙境》即拍摄于此。</p> <p class="ql-block">  老农牵牛走在石梁桥上的场景,已经成为仙都摄影旅游的一个经典环节,这幅美丽画卷已通过成千上万个摄影者拍摄的图片流传四方,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前来旅游拍摄。</p> <p class="ql-block">  充满浪漫气息的仙都已成为著名的影视拍摄基地,很多武侠电视剧就拍在这里,比如数年前火遍大江南北的《花千骨》以及《笑傲江湖》《仙剑奇侠传》等。</p> <p class="ql-block">  练溪岸边有一个称为小赤壁的景观,只见陡峭的绝壁横亘数里,石壁下部呈赭红色,犹如焰火烧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本以为山里凉快,却不料闷热异常,走不多山路就汗水如注,气喘吁吁,看来不服老真不行。尽管如此,想到前面有美景等着,还是加快脚步往上攀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