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藏在深山的远古村落奥比扬奈村。 </p> <p class="ql-block">村民的穿着和现伊朗社会完全不一样,还带有帕提亚王朝(公元前247年 - 公 元224年)时期的服装特色,老太太戴着白底红色碎花的长头巾,印花的长袍,印花的裤子;更传统的则是跟两千年前一样,穿过膝的大摆裙子和黑色紧腿裤。男士则身穿肥大的灯笼裤。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抹穿透历史的奥比扬奈红。 </p> <p class="ql-block">5月25日一早,团队离开卡尚,一路南下,前往伊斯法罕。 </p><p class="ql-block">中途沿着盘旋的 山路,转往高山上的古村游览。 </p><p class="ql-block">积雪的山岭在车窗外掠过。</p> <p class="ql-block">奥比扬奈村,位于伊朗中部,在海拔3899米的卡尔卡斯(Karkas)山半山腰。 距离卡尚 82 公里。</p><p class="ql-block">雄伟的卡尔卡斯南部山脉。 </p> <p class="ql-block">古村的历史,有说4000年,先人为了逃避战乱隐居于此。游侠客行程中说2500 年,LP (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旅行《伊朗》指南里,则用了一个更准确与保守的说法:“至少有1500年” 。因从帕提亚时期就有人居住,一般比较认同2500年。 </p><p class="ql-block">走进村子,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红色的土坯房。 </p> <p class="ql-block">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村中的年轻人基本都外出打工,毕竟这里距伊朗第一大城市德黑兰和第三大城市伊斯法罕都不过3小时车程。 所以,村里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小孩。村庄的海拔约2500米,夏日凉爽, 冬天很冷。 </p><p class="ql-block">现山下普遍都35° 以上高温,山上25° 左右,村里人就比较多,原住民大概有两三百人。在冬天,据说只有二三十人。 </p><p class="ql-block">上山避暑、 野餐的一家人。 </p> <p class="ql-block">因游客增多,也有年轻人返乡做点生意。 </p><p class="ql-block">周领队假装和返乡青年打成一片。 </p> <p class="ql-block">村口有一道横杆,现进村要买门票了,以前不用。门票5万里亚尔,折合人民币七八元。 </p><p class="ql-block">村中有一条主干道,导游再三强调沿主干道走,别走岔了。村里的小巷多,又是坡路,蜿蜒曲折,高高低低,如同迷宫。 </p><p class="ql-block">先规规矩矩沿主路走。 </p> <p class="ql-block">村庄由西向东横跨,坐北朝南,便于向阳取暖。 </p><p class="ql-block">走在路上,便会发现坡上的房子,后一排房子的门前,常是前一排人家房子的屋顶。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路边有老人摆摊做游客生意。 </p> <p class="ql-block">有的就把摊摆在家门口,边做家务,边守摊。 </p> <p class="ql-block">在伊朗人民币不能用,不能刷卡,支付宝就更不用说了,只能用美元和当地货币。对了,我们有钱了,导游帮我们换了200美元。1美元换46000里亚尔。怀揣近千万里亚尔,财大气粗,该花一点了。 </p><p class="ql-block">台阶上有一位老太在卖干果。</p> <p class="ql-block">此处山谷盛产苹果和杏子,由于没有相应的储存设施,村民按传统,制成苹果干、杏干。 </p><p class="ql-block">先尝尝,高山上的水果甜,但肉不厚。在导游帮助下买了一袋杏干,搞不清花了多少里亚尔。 </p> <p class="ql-block">摆摊的老人,有生意做生意,没生意聊聊天也好。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到村子中心,这里店家集中。</p> <p class="ql-block">有卖旅游纪念品,更多是推销这里的特色长头巾和印花长袍。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位大妈招呼我们进店看看。 </p> <p class="ql-block">店里小商品很多,较吸引眼球的是一柜铜器。 </p> <p class="ql-block">想买一件小物件,把导游找来。</p><p class="ql-block">居然,导游也听不懂大妈的话,原来大妈说的是古老的巴列维语,在外面早已消失。导游解释说,村庄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很多老人说古语,一辈子都没走出过村庄,她们看不懂波斯文的报纸,听不懂波斯文的广播,更不用说看波斯文的电视。 这正是被历史遗忘的角落。 </p><p class="ql-block">把 100 万里亚尔给她,物件也不买了。 她一脸无奈地看着我们离去。 </p> <p class="ql-block">村中心有一棵 800 多年的大树,树下有个茶摊,用柴火煮几种口味不同的茶。 </p> <p class="ql-block">团员与喝茶的游客在大树下合影。 </p><p class="ql-block">(团员拍摄)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继续往村里走。 </p> <p class="ql-block">近几年,已给每家每户安装了水、电、煤气,分享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 </p> <p class="ql-block">村庄的古朴和原生态,则是随处可见。 除了红粘土拌上草屑打墙,还大量使用原木做屋顶、阳台、木格窗、木门。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用原木搭建的屋顶。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用原木搭建的阳台。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用岩块砌的路和排水沟。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村里用青岩砌的排水沟至今完好。 </p> <p class="ql-block">主路两边的楼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大多也完整无损。 </p> <p class="ql-block">跟着导游,越过一个山坡,去找村子另一端的瀑布。 </p> <p class="ql-block">越往上,无人居住的破损房子就越多,路也变成了土路。 </p> <p class="ql-block">这时天色已变,天空中乱云翻滚,真的下雨了。 </p><p class="ql-block">这时节,下雨天很难得;这高原地区水又很金贵。不过,只下了一点点,刚打湿地面,即雨过天晴。 </p> <p class="ql-block">路上,遇到从瀑布回来的游客,都提醒我们,所谓的瀑布没有小腿高。 </p><p class="ql-block">果然如此,可能是旱季的原因,瀑布只是岩缝里的一道细流,不足半米。 </p> <p class="ql-block">下方砌了个约一平米的水池,蓄满水后,流入埋设的水道。</p><p class="ql-block">高原上的城镇,都依水而生。这股雪融水,就是古村生命的源泉。 </p> <p class="ql-block">沿原路回转,看时间还早,就想去小巷转转。 </p><p class="ql-block">往山上走,结果是一条死胡同。 </p> <p class="ql-block">有一处有年头的石刻,不认识上面的文字。 </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头顶上的山峰,村庄的制高点。 据说上批游侠客有团员上去了。我不敢,海拔高,登高困难,再说咪龙一直在监管。 </p><p class="ql-block">高山面前, 驻足仰望。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往山下走,走到南边的山脊线。 </p> <p class="ql-block">往前已是开阔的山谷,这里有大树和几幢漂亮的小楼。 </p> <p class="ql-block">选择一条小巷往回走,很安静,有山风,有阳光,几乎家家户户关着门。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的门也雅致有趣。 </p> <p class="ql-block">在前面转个弯,继续走小巷。 </p><p class="ql-block">细细长长的小巷,有历史的沉淀、建筑的细节、生活的气息,没有遇见人,神情放松,边走边看。 </p> <p class="ql-block">咪龙每走到一个新的路口,总要看一看,前面的小巷看似不通了,她决定往上走,回到主路。 </p><p class="ql-block">这样她就心定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路上还是人来人往。 </p> <p class="ql-block">古村是 “ 拜火教 ” 圣地之一,没找到火神庙,去找村中的14世纪建的清真寺。 </p> <p class="ql-block">蓝色、布满几何图形的圆锥屋顶是清真寺的标志。 </p> <p class="ql-block">寺内另辟一室,悼念1980年至1988年两伊战争中村里阵亡的将士。 在村里走的时候,常看到路边树立的遗像。</p><p class="ql-block">当年伊拉克国富兵强,武器精良。</p><p class="ql-block">这场历时8年的战争,双方伤亡很大,伊朗: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人。伊拉克: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 </p><p class="ql-block">这个不大的村庄,有17位青壮年失去了生命。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和平多么珍贵! </p> <p class="ql-block">回到村口集合点。 </p><p class="ql-block">骑毛驴,也是村里的特色。通公路之前,毛驴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p><p class="ql-block">现成了景点的游乐项目。 </p> <p class="ql-block">到村外的一家饭店中餐,吃当地的特色菜DIZI 。食材和做法:把新鲜的嫩羊肉、鹰嘴豆、马铃薯、番茄、洋葱等放在瓦罐里炖煮。吃法:先把BARBARI(一种脆饼)掰成小块,放入 DIZI 汤里,像羊肉泡馍泡着吃。再把炖烂的食物,用店家提供的金属杵捣碎,用麦饼卷着吃。 原汁原味,好吃,过瘾。 </p> <p class="ql-block">一组浙江城里姑娘在村里转悠的作品。 (团员网名暴君拍摄) </p> <p class="ql-block">LP《伊朗》篇,写到这个古老村庄时, 在人口这一栏仅填写“几个老太太”。字少信息量大,正是这几个老人,在这与世隔绝的大山里,穿着古装、说着古语,守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成了伊朗文化的活化石。 </p> <p class="ql-block">奥比扬奈,伊朗最古老的三个村落之一,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保护名单。 </p><p class="ql-block">我们有幸见到了这“几个老太太”,虽然语言不通,但互相以笑致意。 </p><p class="ql-block">文明和传统令人敬仰,而世代传承、坚守,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卡尔卡斯山高,高不过山上的“几个老太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THE END.</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