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平城 千年大同 你不该如此低调

踏儿

<p class="ql-block">  有这样一座千年古都:中国由此迈向大唐,它却像沉默在历史尘埃里,低调的让人心疼。从北魏辽金到明清近代,大同这座史今共存的古城有着数不清的文化瑰宝和灿若群星的历史古建。</p> <p class="ql-block">  今天早上,和朋友从北京北坐高铁G2531次,8点20分出发,10点06分直达大同南,然后乘坐大同68路公交,到和阳北门的今日塞北酒店入住,安排好住宿就马不停蹄的开始了行程,今天计划是去大同古城里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  每到一个地方,满足视觉的同时不能错过的还有美食,在火车上偶遇一个山西本土妹子,向我们推荐了大同小吃:烧麦、羊杂、烩菜泡黄糕、莜面、刀削面、胡麻油焙子、浑源凉粉…</p><p class="ql-block"> 酒店离和阳门不远,我们从这里进入古城,走不远有家《独一家烧麦馆》,点了一笼羊肉烧麦,还有泉水苦菜。没说的,就是香!</p> <p class="ql-block">  法华寺始建于元末明初,位于大同古城和阳街东端北侧,坐北朝南。院内有一座覆钵式琉璃喇嘛塔,因塔内存有一部《法华经》而得名。整个寺院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对称,塑像灵动丰润,形象生动。壁画色彩丰富,人物众多。多民族融合与异域色彩结合的特点浓厚。 </p> <p class="ql-block">  门前的琉璃牌楼山门复刻自北京北海小西天,色彩艳丽,尽显皇家气势。</p> <p class="ql-block">  亭阁式的鼓楼钟楼比较少见,大殿旁圆形侧门营造出一些江南园林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进院则为法华塔院。居中的法华寺塔为山西省保,始建于元末明初,是大同市现存唯一一座覆钵式琉璃喇嘛塔。塔建在一个六角形高台之上,高台西部建一窑洞。洞门上方有“小洞天”三个石刻大字。塔体白色,塔身的四方各开一扇小窗,为琉璃制成。整体显得秀丽挺拔,颇为雅致。</p> <p class="ql-block">  从法华寺出来就去了九龙壁,据说国内现在仅存6座九龙壁:山西大同一座、平遥一座,江苏无锡一座,北京故宫、北海公园各一座,四川自贡一座。而中国最有名的九龙壁仅有三个,一个是大同的,两个是北京的。大同“九龙壁”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的代王府前的琉璃照壁,是国内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单面琉璃龙壁。</p> <p class="ql-block">  走出九龙壁,对面就是代王府正在修建。在往前走,旧城中心位置就是由四个相连的牌坊组成的建筑——四牌楼。四牌楼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当时大将军徐达受命修筑大同城,为壮军威、颂功德,在城中心修筑了这座建筑。</p><p class="ql-block"> 建筑为木构,四个牌坊分别面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牌坊均有三个门,即正中的正门和两边的旁门。牌坊高三丈余,正门上有五朵斗拱,旁门上各有四朵斗拱,顶为悬山顶,覆瓦。每个牌坊都有四根通天柱,均为朱红色,顶上覆黄色琉璃。正门的枋额上有清代大同书法家王德馨书写的街名,“和阳街”、“清远街”、“武定街”、“永泰街”,均为黄底黑字,欧体。</p> <p class="ql-block">  大同善化寺,俗称南寺,原名开元寺,位于平城区南寺街,始建于唐开元年间 明代予以修缮,明正统十年(1445年)始更名善化寺,善化寺不同于华严寺,它完全是汉文化风格的佛寺建筑。后遭到辽金间的战争损坏,现在的建筑应该是金天会年间重修的结果,之后明清时期也多有修缮,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善化寺占地两万余平米,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二进之间西侧面还有普贤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善化寺中轴线上的三座庑殿顶大殿(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  三圣殿内供奉有华严三圣: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为辽金时期塑像。殿内还有明代遗存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  向三圣殿后方行走,可以看见大雄宝殿,以及两侧的普贤阁和文殊阁。文殊阁业已被毁,现存为近现代重建建筑,普贤阁是辽金时期建筑。</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金天会、皇统年间进行过修葺,但范围仅限于重布瓦顶和原件重构。大殿的柱额、斗拱、梁架等结构仍然为辽制。宝殿面阔七间,是现存辽代规模最大、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大殿采用减柱法建造,正面供奉五方佛。佛坛正中为大日如来,两侧是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主尊前有弟子和胁侍菩萨塑像。</p> <p class="ql-block">  善化寺中最精美的,辽金塑像在大雄宝殿殿内,佛坛上硕大的莲花座上,端坐着如来五方佛,法相庄严、凝重典雅、衣纹流畅,莲座下还有弟子、菩萨侍立,殿内东西两侧的砖台上分列,二十四尊护法天神的塑像,神态生动、个性鲜明、雕饰精美。</p> <p class="ql-block">  普贤阁是重檐九脊顶楼阁式建筑,两层三间,采用平座暗层的建造手法,古朴精巧。楼阁于1953年落架重修过。</p> <p class="ql-block">  善化寺山门外立有一座五龙壁,始建于明代,原为兴国寺照壁,如今移动至善化寺前异地保护。五龙壁造型精美,雕工精细,采用五彩琉璃镶砌,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  梁思成、林徽因曾四到山西考察,在《大同古建筑调査报告》中盛赞古善化寺:“其大殿、普贤阁、三圣殿、山门四处,均为辽金二代遗构,不意一寺之内,获若许多珍贵文物,非始所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