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儿(工作篇)王贵堂

王贵堂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和王宝珍结婚五十年来,她对我是不离不弃的陪伴,而给我陪伴的人,就是老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伴的一生可用六个词来定义:勤劳、 顾家、认真、性急、心直和倔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在《老伴儿》(生活篇)中叙述了她对我王氏家族的贡献,本篇谈一下她一生求学和工作的情况。</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沟二里学校全体教师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早些年就听老伴的同学和老师们说过,老伴从小到大求学的精神和毅力是同辈人难以可比的。上初小时是在本村念书,上了高小五年级后就去十几里以外的沟二里学校念书了。村里的同龄人有辍学的,有迟到早退的,唯有她是提前到校,最后离校,连一天或一节课都不想拉下,有时同村的几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就只有她一个人行走在去往学校的山沟和塬圪梁上了。那些年植被和自然环境没有遭到破坏,山里的野生动物较多,狐狸和野狼经常出没在去往学校的路上。有时遇上狐狸它会跑远的,一个小女孩家遇上野狼时它不但不跑,反而和人对视的不走,不知它下一步要干什么。老伴在上学路上两次碰到过野狼,一次是和其他同学同行的,野狼走远了;还有一次是天刚蒙蒙亮,一个人遇到野狼了,她很快跑回家,让父亲把她护送到下一个小村庄圈牛沟。打那以后,凡是她一个人行走时手中总提一根棍棍。总之,她在上学期间无论什么天气,从不耽误一节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老伴上初中的时候,有少数老师和同学嘲笑过她身上的二十块补丁和破旧的粗布被褥,但她勤奋好学的优秀成绩也一直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美和敬佩。贺老师给我说过,那些年手捧窝窝头边吃边跑提前进教室的总是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上庄高中上学两年期间,两周休息一天,有时放学回家是在上午上完课后的12点,中午就不给学生开灶了,他们只好饿着肚子徒步25里翻山越岭往家跑。一年四季无论烈日炎炎的夏日,还是白雪皑皑的严冬,或是阴雨连绵的秋季,饿极了的十七八岁的年青人沿路寻找食物。玉米地里的甜棒棒,胡萝卜地里的小萝卜,碗豆地里的扁豆角,塄坎上的青酸枣和木瓜以及未成熟的梨蛋子等,只要能充饥,都是食物。有一年春季,在路过杏圪塔村时,饿极了的她们躺在山坡上,一个叫成胜利的男生无奈地说,如果咱们在这个村认个干娘干爹多好呢,起码能吃点喝点再继续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给学校创收,上庄高中组织学生到百十里外的石柜村打石子,卖到铁路上;搬砖调泥当小工,给西崖底粮站修窑洞数十孔……把积攒的钱用来维持这个全晋中地区唯一的公社办九年制学校。由于常年吃蔬菜少,没油水,吃上高梁面肠干拉不出来,同学们就用木头棍棍往出抠大便。有的同学受不了勤工俭学的苦,吃不行不见一滴油的饭菜和摔不烂的高梁面窝窝头,和老伴一个村的八个同学就有六个中途辍学回家了,只有老伴和本族的一个叔伯弟弟王马锁坚持下来了,完成了学业,后来都当上了人民教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伴一辈子的求学、求知欲望非常强烈,从来不减。因为第一学历是高中毕业,很难适应她的要求,也一直被县委和教育部门派送出去学习深造。她先后进修过理化专科班、省教干校理论专修班、省团校培训班、太谷师范函授大专班、省妇女干部培训班。在她32岁时以优秀的成绩考上晋中地委党校大专班,脱产学习二年,被大家称为最优秀的学员。当时我们的儿子仅3 岁,她每次节假日从家去榆次的时候,儿子抱着妈妈的腿不放。为了抓住上学的机会和赶火车,老伴付出的代价太大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功夫不负有心人,组织上也给过她“教学能手”和“三八红旗手”等很多荣誉。那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她和二十多名妇女披挂“灵石县首届三八红旗手”的彩带,随游行队伍亮相在灵石县城的大街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部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一句名言说得好:“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那往往是努力的人剩下来的。”也正是由于老伴二十多年的勤奋好学,积淀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在1984 年她被教育界选送参加了“灵石县首届妇女界演讲大赛”。她在初赛和预赛中均为第一名,但由于她说的一口灵石普通话,在决赛中获得了第二名。此后她被县委列为妇女科级干部的名单,不久在乡镇换届选举中,全票当选为副镇长,三年后又被选为镇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老伴进入古稀之年后,因患有白内障眼病,看书不方便,她便下载了《红楼梦》等四大名著和《道德经》以及其它文学著作,一有空就听,或边做家务边听。这几年她经常和我聊的是杨降、钱钟书、季羡林和莫言等文学作品的名言名句,也观看愈敏洪和董宇辉创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艰难过程和辉煌业绩。</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灵石县首届青代会梁家焉公社代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和李锦平在晋中地委党校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毛主席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老伴一生做人做事不仅是认真,而且是太认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伴从开始参加工作就是当教师,一干就是20年,她从教的特点就是过于认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她在冯玉英任校长的县实验小学(二小学),与老模范李灵丹等老师多次进行了全县性的小学段语文和数学公开示范教学,被评为出席地县的小学教学能手。她除代文化课外,还担任了十多年的少先队辅导员,被评为山西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让学生既方便又直观地学到知识,她把我买来的土豆和胡萝卜挑大的,切成三角体、正方体和棱形等各种形状当教具,计算体积和容积,上完课后再拿回家做饭吃。有时为了学生更容易接受,她还用墨水在土豆上涂上不同的颜色。墨水浸透进土豆里面会影响健康的,每次回家后就要快速切去污染面,否则能吃的部分就不多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伴管教学生是严格认真的。她明知当老师打学生是不对的,但她出于对学生和家长以及全校教学成绩负责,不论在哪个学校哪个班级,打学生是出了名的。她从全县最偏远的沟二里学校到镇威学校,再到县城示范二小学,最后到灵石一中,有些调皮捣蛋、不做作业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偏遇上了过于认真的老伴,苦口婆心的说教不顶事,必然接受教鞭、巴掌以及随手可拿的打人工具的伺候。王老师打学生不分男女、不分教室或办公室,有时下学后把落后学生叫到我们家里单独辅导时,对那些注意力不集中或知错不认错还顶嘴者,更是关住门子的打。有一次在我们家把一个捣蛋学生打得鼻子流出了血,她让孩子自己去脸盆里把脸洗干净,继续做作业。有时晚上很晚了学生没回家,家长就知道是让王老师留下了,不是去学校办公室找,就是去我家中找,都是在门外等着,听着,但没有敢进去叫孩子的。当年全县私人住宅都没有电话机,王老师都知道后进学生的家在那里,家长叫什么,星期天她经常去找家长沟通。那些年没有一个家长反对她管得严,都说他打得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还有一次下午正在上课时,一位学生的母亲站在教室门口叫他儿子去看电影,王老师严厉地说:今天你敢把孩子从教室领走,那他就别想再进这个校门了。这个母亲马上溜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打学生,我不知和王老师理论过多少次,我甚至到教育局和学校找局长和校长,要求给王老师调整工作,但他们不但不调整,反而还连年给她评先进。二三十年后有几个当年挨了打的学生还给王老师说,如果那时王老师再多打我几棍子,我就不至于是现在的村长主任了,也许早就当了县处级和科级干部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1982年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会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张家庄镇领导班子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虚报产量和人均收入,甘心情愿当后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年老伴在张家庄镇当镇长时,国家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逐级上报粮食产量和人均收入。有的乡镇为了突出政绩虚报数字,而我老伴认为,虚报只是对想要获得政绩的单位和个人有好处,对国家和农民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绝对不干有损国家和农民的事。为此,县农业局和统计局的领导以及县委政府的个别副职也给老伴掏耳朵,做工作,他们说,看人家某某乡镇,比你们差的都排到你们前面了,别太那样认真了。本镇的其他领导也劝我老伴紧跟形势,别再认真固执了,然而没有一个人能左右了她。她要为老百姓负责,毫不在乎这个镇长的职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世纪九十年代正是计划生育抓的最紧的时候,一胎上环,二胎结扎,三胎重处重罚的国策,给各级党政干部套上了严酷的紧箍咒。作为一镇之长,老伴不能不执行国策,又不能不顾农村人的实情,对生育两个女孩的二胎强行结扎,她不想去干那些不得民心的事。但生育一男一女的二胎妇女必须结扎。几年来她总是顶着压力看风头行事。张家庄镇紧靠县城,每遇省地县夜晚要进村突击检查时,她听到风声立即告诉村干部让应该结扎的双女孩妇女抱上孩子马上转移。那些年有跑到外乡镇的,还有藏在废弃的矿洞里的,检查过后再回到村里。老伴对计划生育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宁可当后进也不能做违背农民意愿的事。对超生户罚款,遇到实在没有钱的,拉家具搬电视,布包里拿被面子,拉回镇上妥善保管好,过上一两个月就让拉回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农村长大的她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自己垫上钱给困难户买树苗,买猪娃。多少年过去了,老伴早已调离该镇了,这些村民给不了钱,但有心,打下粮食后进城送几斤小米、豆面和荞面,但她只收一次,就不让再送了,钱也不让再还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山西省体育先进县工作会议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四</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百姓常说“生性容易改性难”,这话不假,老伴倔强的性格伴随了他的一生,但也影响了她的一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交通还很不发达的时候,从县城到最偏远的梁家墕乡还没有班车,只有乡供销社到县城拉货物的小卡车可以搭乘,但该车不定几天才有一次。从县城到双池路过段纯的客运大卡车,每天有一趟,梁家墕的乘客在段纯下车后,只能步行爬山行走了。有一次老伴和几个教师从县城回梁家墕乡沟二里学校时,在段纯下车后遇到一辆运输公司去梁家墕的大卡车,几个人急忙爬上了车厢。这时司机来到卡车跟前毫不客气地训斥:“谁让你们上车的?未经我的允许都给我下车!”司机一看车上的人都不下来,又骂了两句什么“真不要脸”的话。我老伴受不了这种待遇,一个人跳下车背上行装独自上路了,而其他几个人蹲在车厢里默不作声,就不下车,司机没办法,一踩油门向梁家墕山上驶去。老伴经过爬山越岭40 华里,两个多小时后回到了沟二里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年老伴在乡镇任镇长期满后,组织上决定让她去附近乡镇再担任一届党委书记,她考虑到我任刚组建的地税局长一年多,工作很忙,而且儿女正在上初中和小学,便谢绝了领导的好意,不当镇党委书记,回县城各局委干什么工作都可以。当县委书记提出:“如果你想去某某单位的话,你就应该亲自和某某领导说一下。” 这下激起了我老伴的火毛脾气,她回答说:“为了干工作还求人的话,我永远不会的!随你们的便吧!”扬长而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县委书记和县长把我叫到县委,征求我的意见,最后决定让她去体委当主任。老伴作为一个外行,在体委工作了12年,连续被评为“山西省县级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个人也多次被评为省地县的先进工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伴工作了一辈子,从来没有因为我想去哪儿、干什么工作或者晋升职务而求助于别人,低眉下眼、委屈求全、请客送礼的事从来不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就是我的老伴,倔强的性格陪伴了她一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3 年 07月01日</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山西省县级体育代表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作者近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作者简介:</b><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王贵堂,1952年生,山西省灵石县人,大专文化。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兵,从过政,收过税。退休后闲暇之余喜欢品茗赏景,读书爬格,自得其乐。2018年开始学习写作,收集整理对百姓和社会有贡献、有影响、有正能量的人和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