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川之旅第十六 旧貌新颜都江堰(李恒久)

寒秋423613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旧貌新颜都江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云贵川之旅3月29日(周三)</p><p class="ql-block">自本月10日踏上游览云贵川的行程,至今已逾18天,且已开始回程之旅。计划中的下一站本该是穿过同样有“伊甸园”之称的稻城亚丁,再到神秘的藏传佛教最高学府色达五明佛学院。</p><p class="ql-block">但在海拔3400米的香格里拉仅待了两天。一行四人中,便有3人产生高反。我本人症状最轻,但也有些呼吸不畅。尽管在高海拔地区产生一些身体不适是正常反应,但继续往更高海拔的地方去就是问题了。况且,同行者毕竟都是60岁以上的高龄者,还是谨慎为好。大家一致同意,止步于近在咫尺的稻城亚丁,放弃游览藏传佛教的神秘之地色达佛学院,下一个目的地改为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香格里拉到都江堰近千公里,这是两天的行程。第一天前往580公里外的四川西昌住宿,第二天抵达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笔者1988年9月15日摄于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日都江堰</p><p class="ql-block">35年前的1988年,我在中国桥杂志社工作时,曾与同事陈月新畅游云贵川,也曾到过四川的青城山、都江堰。这里不仅留下过我的足迹,而且写出了8万字的“情系云贵川”游记。35年后再游云贵川,又写出带有另一种情结的云贵川之旅,这似乎是冥冥中的天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29日—摄于都江堰</p><p class="ql-block">从西昌到都江堰并非易事,沿途依然要经过崇山峻岭,高山大河,只不过是由云南变成了四川。我原以为云南的天空是最蓝的,没想到在四川的崇山峻岭中竟再见蓝天。</p><p class="ql-block">从西昌到都江堰的几百公里路程,数不清的隧道简直堪比秦岭。更让我长知识的是,开车经过隧道和桥梁时,竟然是额外收费的,通过隧道每公里1.5元(超过高速公路费三倍);而过桥的额外收费更高,每座桥3元,看起来以前真是孤陋寡闻了。</p><p class="ql-block">中午到四川雅安市属的荥经县,在荥经服务区进午餐,吃的是从北京带出的“自嗨饭”,即廉价又干净。今天当地气温18度,很舒适。</p><p class="ql-block">荥经只是途经而已,无需更多认识。但该了解的是,荥经是传说中的黄帝之孙——也是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诞生地。屈原的长诗“离骚”开篇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中的高阳氏便是颛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快到青城山时,下了高速公路转上国道。高速收费站是一座写有青城山三个大字的乌紫色牌楼,显得恢宏壮丽而且肃穆,这很少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一会儿,一道山峦在云里雾里渐渐清晰起来,那就是千年万年屹立不倒的青城山了。一个很大的广告牌上写有两行字:“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这是散文家余秋雨来都江堰时留下的墨宝。</p><p class="ql-block">下榻的朋辉温泉酒店刚好在都江堰景区外百米的地方。信步而行,片刻便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5年的光阴,在岁月的长河里弹指一挥而已,但对一个地方的变迁来说却已够漫长。1988年的都江堰远不是“市”,充其量只是个“乡或镇”,更没有今天偌大的都江堰风景区,有知名度的只是“二王庙”和横跨岷江的安澜桥,但都江堰作为一项跨越历史和时代的“水利工程”却举世皆知。</p><p class="ql-block">何为都江堰水利工程?</p><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的是,发源于四川北部的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在古代,每当春夏山洪暴发时,由于河道狭窄,常常引起洪灾。战国时期的秦国秦昭襄王年间,蜀郡太守李冰为排除洪灾之患,主持修建了这项著名的水利工程。</p><p class="ql-block">都江堰历经2300多年,至今仍在使用。这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年代最为悠久,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四川之所以能够称为“天府之国”,这不能不说是李冰修建了都江堰的功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王庙”座落在都江堰市的玉垒山麓,原为“望帝祠”(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望帝春心托杜鹃”便是由此而来),供奉蜀王杜宇。宋朝以后,李冰父子相继敕封为王,故又称其为“二王庙”。“二王庙”现存殿宇多为明末清初所建,山门上“二王庙”三个金字是冯玉祥将军的手笔。</p><p class="ql-block">“二王庙”前后殿分别塑有李冰及其子二郎像。前殿李冰像身着袍服,正襟危坐,手里拿着半裹的绢图,凝神沉思治水方案;后殿二郎像草履便服,手执铁锸[chā],英姿勃勃,充满豪迈激情。</p><p class="ql-block">走出“二王庙”,远远便看到横跨岷江上摇摇晃晃的一条索桥——这便是著名的“安澜索桥”。从桥头石碑的碑文上得知,该桥始建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清朝嘉庆八年重建。相传此桥是由附近私塾教师何先德先生集资修建,故民间称此桥为“夫妻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桥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以木排为板,石墩为柱,承托桥身,再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尽管桥面比较宽阔,但因其无固定的依托,总是随着人的走动或随风摇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3年因修外江闸,将此桥下移100米,并将竹缆改为钢绳,将石墩改成混凝土桩墩;另在桥南端和桥中部增建桥亭,北端建一桥头堡。此桥原长320米,现长280米,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之一, 这可算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了。</p><p class="ql-block">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都江堰的变化可谓是“天地传,光阴迫”,彻彻底底地旧貌换新颜了。但今天的都江堰景区依然是以占地面积仅有1万多平方米的“二王庙”为核心加以扩建的。不仅将庙外数百米远的安澜桥囊括其中,而且大兴土木,拆除了安澜桥周边及岷江两岸的无数民居建筑才有了今日规模的都江堰景区。</p><p class="ql-block">无论今日都江堰风景区修建的如何壮观,增添了多少新的景点。但大多游客来此,依然是为凭吊拜谒“二王庙”和观赏横跨在岷江上的安澜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二王庙”几乎遭到彻底损毁,庙内红砖青瓦的幽然境界顷刻间荡然无存,处处是墙倒屋塌后露出的悬崖陡坡。好在政府部门深知都江堰及二王庙无可估量的历史价值,不惜重金加以修复。灾后不久仅用三年便基本恢复了景区的原貌。如果说,中国的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世人瞩目的都江堰工程却实实在在历经了千年浩淼的光阴。正是因为有了它,才有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和刘备的雄才大略;也是因为有了它,才有了李白、杜甫、陆游等诗人们震铄古今的伟大诗章。</p><p class="ql-block">四川的朋友说:“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但要看水,且不可忘记都江堰”。散文家余秋雨所言“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不也盖缘于此吗!都江堰下的岷江水奔腾不息,近在咫尺的青城山默默守望,相对无语,但它们都深知岁月悠长,人生短暂。恰如孔子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