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有时 衔接有度~~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和四大准备

胖胖瑶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幼小衔接并不是让孩子提前进行知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储备,而是从心理、知识、兴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等方面培养孩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让孩子提前做好迎接小学教育的准备。</p>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p class="ql-block">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从幼儿园的大门步入到小学的校园。幼儿肯定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这是家长会有更多的焦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就显得尤为的重要。</p><p class="ql-block">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个阶段也是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意义重大。</p> 幼小衔接的目的和意义 <p class="ql-block">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因而使得幼儿园与小学在形成和坚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特点与模式。大量的幼儿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过渡经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p><p class="ql-block"> 他们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p><p class="ql-block"> 因此,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上的“脱节“现象,我们幼儿园大班组让幼儿在大班阶段,开展一些相适宜的活动,让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有良好的过渡,同时也让家长积极参与活动,了解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真正通过家园配合,帮助孩子完成人生中关键的过程。</p> 了解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 <p class="ql-block">No.1</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学习生活上</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习为主,孩子大多通过例题来学习知识,知识的迁移能力需要很强,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p><p class="ql-block">No.2</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人际关系上</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整天相伴,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而小学生和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如:小学的上课时间已增加到40分钟,课间活动10分钟,因此,与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和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p> 幼小衔接的四大准备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身心准备 </span></p><p class="ql-block"> 身心准备是指幼儿需要在心理方面和身体动作发展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喜欢运动、动作协调等。教师、家长需要帮助孩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01-建立对小学生活的向往</span> 建议家长在家和孩子们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比如小学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自己儿时上学的趣事等;也可以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小学生,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请家长注意莫用负面的话来吓唬孩子(如 “你就淘吧,过些日子上学了让老师治你!”之类),让孩子对小学生活有压力感和抵触情绪。</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02-提升情绪调控能力</span> 建议家长帮助孩子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学会情绪管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亲密友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也受到积极情绪的带动。此外,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表达和调控情绪的能力,可借助绘本故事、谈话等方式,引导孩子认识和应对自己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生活准备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生活准备是指幼儿需要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及安全防护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日常劳动。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01-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span> 建议家长配合幼儿园调整作息安排,提醒幼儿早睡早起、按时入园;同时以身作则,以规律作息影响幼儿。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自觉洗手,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读写画,连续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注意用眼卫生等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02-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span>建议家长引导幼儿做好个人生活管理,提高自我服务能力。首先,可通过语言提示等方式,帮助幼儿逐步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喝水、如厕,根据天气变化和活动需要增减衣物。其次,为孩子提供专用的个人物品存放设备或空间,引导幼儿自己分类整理衣物、图书、玩具、学习用品等。最后,引导幼儿逐步树立时间观念。家长可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时间,学会按时作息,做到守时不拖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社会准备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社会准备指幼儿需要为适应小学特点的团体生活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交往合作、诚实守规、任务意识、热爱集体等,如: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并尝试自己解决矛盾和冲突;学习理解时间的长短、合理规划课间生活;通过游戏活动,树立规则意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01-扩展幼儿的交往范围</span> 成人需认识到社会交往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为孩子创设条件,支持他们习得方法、学会社交。日常家长可多带孩子出去玩或参与社区活动,和不同年龄的伙伴、大人交往,认识新朋友,扩大交际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02-养成规则意识和诚实 </span>守信品质 家长可制定一些基本行为规范,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如告诉孩子在别人讲话时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外出按次序排队、不插队等等。同时,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他们做出好行为时,要及时予以肯定;如发现孩子说谎,要耐心了解原因、正面引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学习准备</span></p><p class="ql-block"> 学习准备指幼儿需要在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呵护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产生积极</p><p class="ql-block">学习兴趣、储备好基础的学习能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01-学习习惯的培养</span> 专注力、坚持性、计划性等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孩子入学后更好胜任新的学习任务,受益终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02-学习兴趣的培养</span>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喜欢学习、爱上学习,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比学到多少知识更重要。孩子具有浓厚的求知欲和基础学习能力有助于入学后适应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更加主动专注地学习。</p> <p class="ql-block">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教师、家长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衔接准备。相信在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的携手努力下,孩子们一定能够顺利、有序地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期!</p>

幼儿

孩子

学习

幼儿园

小学

衔接

家长

幼小

准备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