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小西藏–甘南(上)

老马识途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没去过西藏,那就来甘南吧”。为什么要去甘南?如果你对西藏一直怀着念想,但是却因为害怕高原反应迟迟没有勇气去,那么甘南就是最好的目的地。平均3000米的海拔让你摆脱高原反应的困扰,领略西北风光和藏地风情。这就是前往甘南唯一的理由。</p> <p class="ql-block">  甘南被誉为“中国的小西藏,甘肃的后花园”。我早就想去甘南了,但由于疫情的缘故,一直未能成行。随着国家防疫政策的放开,旅游逐步的恢复,我去甘南的想法终于实现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6月2号下午我们跟随盐城玉屏的大部队,由玉屏李经理亲自带队,登上开往兰州的火车,开始了为期十天的甘南之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位于陇南的天水市,上午我们要游览的景点是麦积山石窟。</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点。麦积山石窟位于秦岭西端北侧,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似农家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与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p><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王朝、 1600余年的开凿和修缮,现存窟龛221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979.54平方米。麦积山石窟保存的造像以泥塑为主,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为后世研究中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据导游介绍,四大石窟中麦积山石窟比莫高窟迟十几年建成,但是比龙门石窟和云岗石窟早了近半个世纪。</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石窟保存的造像以泥塑为主,历代连续不断,全面展示了古代泥塑发展演变的过程。如北魏前期的魁伟雄健、北魏后期的秀骨清像、西魏的俊秀清朗、北周的珠圆玉润、隋唐的饱满圆润、两宋的写实求变等。是研究雕塑史、美术史的重要资料,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美誉。造像体量高大者有十余米,如第13、98窟摩崖大佛;体量小者仅十多厘米,如窟内壁面上的影塑造像。这些造像形神兼备,有极高审美价值。</p> <p class="ql-block">  到达麦积山石窟后,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有点遗憾。不过雨中的麦积山石窟,别有一番风情。</p> <p class="ql-block">雨中的麦积山石窟</p> <p class="ql-block">石窟中为数不多的几尊大佛像。</p> <p class="ql-block">石窟内各种栩栩如生的泥塑佛像。</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周围的群山笼罩在云雨之中</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石窟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层层相叠,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下午的行程分别是伏羲庙和天水古城。伏羲庙,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伏羲庙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由于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宫殿式建筑模式,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伏羲庙对于研究中国远古历史、探讨明代建筑艺术、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风情等,有着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伏羲庙正门</p> <p class="ql-block">院内参天的古树</p> <p class="ql-block">庙内小院落</p> <p class="ql-block">  天水古城与伏羲庙相隔不远,就隔了条马路。</p><p class="ql-block"> 天水古城是西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和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居民院落群,区域内有众多的明、清时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遗存。不过我的感觉像是一座重新修建的“古城”。</p> <p class="ql-block">  结束了在天水的游览,我们连夜赶往宕昌县,经过五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在晚上十一点赶到了宕昌县城,住进酒店已近十二点了。据导游介绍,宕一般读“dàng”,但宕昌县的宕不读成“dàng”,而是读成“tàn”,应读为“宕昌(tànchang)”,当地人一听这个读音就知道你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了。</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起身后,我们前往官鹅沟景区,上午游览的是官鹅沟之官珠沟。</p><p class="ql-block"> 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集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天象景观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湖泊如珠、峡谷如线、瀑布如织,动植物分布多样,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奇特。此外公园内居住有藏、羌民族3000余人,保留着独特的服饰、风俗,亦是民俗游的好题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官鹅沟官珠沟景区以瀑布和峡谷风光为主,有五谷峡、五瀑峡、地书峡等众多形态各异的峡谷奇观,还有龙涎瀑、九叠瀑、虎啸瀑、虎囗瀑、官鹅天瀑等大小长短不一的瀑布点缀其间,其中官鹅天瀑又叫官鹅飞天大瀑布,瀑布高几十米,水量很大,非常壮观。</p> <p class="ql-block">  盘龙峡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峡谷,峡谷由两座石山相对而成,石山面对面向前靠拢,全长100多米,高1500多米,盘旋曲折,中有溪水流过,两边岩壁说直都直,说曲都曲,峡谷最窄处仅有十余米,两侧峡谷崖壁以近乎垂直角度直插云霄,同时又幽深曲折,形似巨龙游走,故得名盘龙峡。</p> <p class="ql-block">官珠沟里大大小小的瀑布有好几十条,这是龙涎瀑。龙涎瀑位于盘龙峡入口,瀑布从半山壁的一个洞口泻出,就像龙口中垂下的一绺一绺的胡须,神奇极了。</p> <p class="ql-block">九叠瀑:九叠瀑位于五瀑峡与鳄鱼潭之间,数挂瀑布自崖顶飘洒而下,仪态万千。瀑布水流降落数丈之后,被谷间山风吹起,顿时化为缕缕烟云,轻如纱,薄似雾,迎风千变万化,既飘逸挥洒,又反复重叠缠绵,宛如层层重叠嵌套的银练,故称“九叠瀑”。</p> <p class="ql-block">虎口瀑:顾名思义,犹如从老虎张开的大口中喷射而出的瀑布,其巨大的轰鸣声好似万马奔腾,远远即可听见。虎‎口瀑从悬崖的高处‎流下,一泻千里,‎蔚为壮观。大自然‎经过千百年的水流冲‎刷,让悬崖高处有‎了这样一个缺口,‎从沟底仰望,形似‎虎口,故名虎口瀑‎。瀑布如一道白练‎,映衬在绿草之间‎,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虎啸瀑:瀑布自绝壁高处轰然喷出,高达十几米,宽近两米,飞流直下,吼声如雷,气势磅礴,恢宏壮观。</p> <p class="ql-block">  官鹅天瀑:官鹅天瀑是官鹅沟里最壮观最漂亮的一处景观,一条洁白清澈的巨大水柱自峭壁崖洞中骤然喷出,飞流直下,恢宏壮观。幽谷观瀑,惊叹不已,让人产生无限遐想。</p> <p class="ql-block">  鹅嫚沟与官珠沟是姊妹沟。鹅嫚沟以湖泊为主,主要有天池、金樽瀑、神象瀑、金羊湖、鹅嫚湖等景点。如果说官鹅沟的看点是瀑布和地貌,那么鹅嫚沟就凸显出了江南水韵。</p> <p class="ql-block">  官鹅沟名称的起源来自于当地官珠和鹅嫚的爱情故事。羌族姑娘鹅嫚和氐族青年官珠,为了爱情和两族之间的和睦相处,双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官珠、鹅嫚化作两座秀峰,永远地呼唤氐、羌和解,世代友好。当地人为了纪念鹅嫚,就把位于雷古山下的鹅嫚沟的这泓湖水命名为鹅嫚湖。鹅嫚湖的美景令无数的游人流连忘返,使鹅嫚湖成为鹅嫚沟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鹅嫚湖是鹅嫚沟景区的第一个湖泊,也是最唯美、最浪漫的湖泊。鹅嫚湖顾名思意,它是以传说中的鹅嫚命名的。</p> <p class="ql-block">栖息在栈道上的群羊</p> <p class="ql-block">鹅嫚湖上的瀑布</p> <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在一首优美的《缘起官鹅》歌声欣赏官鹅沟的美景吧。</p> <p class="ql-block">  结束了在官鹅沟的游览,我们驱车前往迭部县,途中经过红色旅游的圣地–腊子口战役纪念碑,腊子囗战役是军事史上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一场著名战役,是红军长征最为关键的一战。</p><p class="ql-block"> 1935年9月13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和军委纵队改编)从甘肃省俄界地区出发,继续长征北上。16日,先头部队红4团在前进中击溃国民党军新编第14师第6团的阻截,当日下午逼近甘肃省南部要隘腊子口。腊子口素称“天险”,口子宽约30米,两边绝壁峭立,中间是腊子沟,沟上有座木桥,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路。国民党军新编第14师在桥头和山崖上筑有碉堡,以1个营扼守隘口,1个营配置在隘口后边的三角形谷地,师主力配置在隘口以北至岷县一带,可随时增援。红4团决定,以第6连从正面强攻,夺取木桥;第1、第2连迂回到隘口守军侧后,两面夹击,夺占隘口。入夜,攻击开始。团政治委员杨成武指挥第6连在密集火力掩护下,向桥头猛冲,国民党军居高临下,凭借险要地形和坚固工事,固守桥头堡,第6连几次猛攻均未奏效。17日凌晨,第6连又由15名战士组成3个突击小组轮番向桥头突击。此时团长黄开湘率领的第1、第2连,从守军左侧攀上峭壁悬崖,迂回到隘口守军侧后,突然发起攻击。守军腹背受击,一部被歼,其余溃逃。拂晓,红4团占领腊子口,为红军陕甘支队北上打开了通路。</p> <p class="ql-block">  由杨成武上将题写的《腊子囗战役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腊子囗战役旧址</p> <p class="ql-block">红军战士群雕</p> <p class="ql-block">藏族老阿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