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挥间(青春版)

天真

1968年7月2日我们66届高初中毕业生告别母校,分赴北大荒,至今已55年。遥远的北国,辽阔的疆土,繁茂的山林,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泥里水里......都留下我们青春的足迹和满满的回忆。 北京女八中——我们学习知识殿堂 校园内留下年轻的身影 人人都会在天安门前留个影 7月1日我最钦佩的小姨,从天津赶来给我送行。 我们将从这里出发——北京火车站 1968年7月2日,一列满载年轻学生的列车将把我们送上远方。<div>据说从6月起,每隔一天就有一列车开往东北边疆。</div> 恰逢党的生日第2天出发,年轻的同学个个风华正茂啊。 <p class="ql-block">同学是天赐的缘分,永恒的朋友 ——</p><p class="ql-block">7月2日北京站一站台送别的同学:照片中 李爱英、郝淑芳、须小云、王安南、 齐凌彩、王笑荣、陈立文;</p><p class="ql-block">将赴北大荒的同学:李金荣、郁天真、李伟力、余楚云、赵秀叶、刘小月。</p><p class="ql-block">难忘同学情,出发前同学来到家里,赶着帮我缝棉被,陈立文还蹬着平板车把我的行包送往学校。这是什么样的情分啊!</p> 离别记住这开心一笑 送别的家人 7月4日深夜,北京八中、北京女八中42名学生,坐了两天两夜的硬座来到黑龙江852农场4分场5队,从此我们被称之为“知青”,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div>记忆中的5队的大门(图片已模糊)</div> 这是后来为我们修盖的女生宿舍 偶尔休息日,洗衣服、打扫宿舍卫生。 同宿舍一铺大炕的7名同学,不久李金荣调入团后勤总库,逢我们探亲回家或去团部,李同学路边一招手,就有解放卡车将我们送达。 英姿飒爽的兵团战士 水库前 5队近邻的解放桥,下工后我们常到这儿聊天散步。 场院晒麦,那时我已能扛起180斤重的整袋麦子,上跳板,送公粮,总之啥活都能干。 几同学漫步解放桥 早在我们之前(1967年冬)赴北大荒的许呈亮同学,几同学在教室与她合影留念。 教室黑板上的字是我书写的。 出发前,记忆中的北京—— 骑着我那永久女车在天安门广场。 1968年5.1 家对面的广播大厦(父亲给我拍的夜景照)。 天安门前留个影 我的父母,尽管没去北京站送我,但我永远记得 ——母亲为我做的是最保暖、最轻便的丝绵棉衣、裤,的确良的被面和衬衣。探亲返回时,提前给我蒸好我爱吃的冬菜肉包,路上不缺吃啊!父亲常常给我寄来需要的书籍和彩笔(业余时画画)5队的字、画都是我的手笔。<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