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乡城县位于横断山脉中北段,东经99°22′~100°04′,北纬28°34′~29°39′;</p> <p class="ql-block">乡城,因地形得名,藏语“卡称”其含义是县境内硕曲河由北而南纵贯全境,像一根丝线把坐落在沿河两岸的白色村寨连在一起,犹如串串佛珠。独特的地理气侯造就了这里美丽的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到乡城时正值麦收时节,从高处鸟瞰乡城大地尤如五色彩虹,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走在乡间的小路上</p> <p class="ql-block">麦浪滚滚一片丰收景象</p> <p class="ql-block">多彩的大地</p> <p class="ql-block">乡城白藏房、乡城桑披林寺、乡城"疯装″被称为乡城人文"三绝"</p> <p class="ql-block">“白色藏房”是乡城“三绝”之一,是乡城最为重要的人文品牌。其藏式建筑独具一格,是乡城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建筑实践经验,在康藏地区建筑基础上,融合了纳西族、汉族等民族建筑艺术特点,形成了与康巴高原 其它地方乃至整个藏区相比都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建筑体系。</p> <p class="ql-block">乡城藏房外观纯白是香巴拉地平线上最美的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白色藏房属于土木结构,使用年限一般可长达几百年。每年传召节前一个月左右,用本地自产的名叫“阿嗄土”的白色粘土稀释后浇筑在整个墙面,这不仅使墙体美观、防雨,更有祈求吉祥、幸福之意。</p> <p class="ql-block">现在乡城县老百姓也转变了观念,用白藏房办起了民宿,方便了游客还能更深入体验民族特色餐饮,同时也增加了群众收入。</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昄院"白藏房民居,外观漂亮,内部设施齐备,服务贴心。</p> <p class="ql-block">乡城人文三绝之一的桑披寺。</p> <p class="ql-block">噶丹桑披罗布岭,俗称桑披岭寺,桑披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是东藏最大的黄教寺庙之一,与理塘的长青春科尔寺、中甸的噶丹松赞岭并属于格鲁派在康巴地区兴建的十三座寺庙。</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这座寺庙是1995年迁址重建的,据说是目前四川藏区第二大寺庙。</p> <p class="ql-block">这些都出自本地农村牧区的工匠之手,精雕细做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酥油花</p> <p class="ql-block">乡城县人文三绝之一"疯装"其特点是袖长、腰宽、襟大,其他地区一般是左襟在里,右襟在外,而乡城女子的装束却恰恰相反,穿着上的“错位”正是疯装独具的特色。整个服饰五颜六色,炫丽至极,裙子上有108个褶,所以被甘孜其它地区的人们戏称为“疯装”,即“疯狂的装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疯装在当地有两种叫法,“楚且”与“俄热”,意思是夏天的衣服与冬天的衣服。疯装最初形成于文成公主进藏时期,定形于云南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统治时期,由纳西族妇女穿的齐膝围裙演变而成。其特点是折叠多,分内折、外折各54个,共108个。</p> <p class="ql-block">疯装融合了汉、纳西、藏三个民族服饰的风格,是唐代宫女装、纳西女装和乡城藏装的结合。因个性突出,用料讲究,穿法奇特而远近闻名,不仅是乡城女子节庆嫁娶时必备的重要服饰,更是河谷祖辈桀骜不驯的个性智慧与丰厚灿烂的历史文化的展示窗口,反映了“文成公主进藏”等重要史实,同时还是川滇茶马古道的—个明证,是难得的历史文化财富。</p> <p class="ql-block">短暂的几天随拍,一孔之见《回到香巴拉》摄影日记告一段落,再见香巴拉,再见乡城的朋友们!期望再次相见!</p> <p class="ql-block">谢谢观看!朋友们多提意见。(文章中部分文字和第44图疯装照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见谅并告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