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center;"> 登 顶 照 壁 山</h1><p class="ql-block"> 首次登顶照壁山,还是50年前的事。那时候,因平顶山九队所处位置海拔较高,无霜期短,在照壁山北部,木垒县城东边六公里的戈壁滩开垦了2000多亩旱地种植小麦。从平顶山九队到照壁山北部的麦地夏收,有时候抄近路,就过了木垒河,顺着马莲沟爬上照壁山顶,下了北坡再走不远就到了。这次登顶照壁山,是想向北鸟瞰木垒县城全景及鸟瞰曾经种过的地,向南眺望平顶山,看看曾经的家园。</p><p class="ql-block"> 7月1日清晨,天蓝云白,阳光明媚,地面干爽,没有了前一日冷飕飕的感觉,非常适合徒步登山。8:10分出门,同妻子丁老师丁彩霞一起从明珠小区出发,为节省体力,先搭出租到照壁山生态园。</p> 今年春节期间,曾来过生态园,随行的几个晚辈在这里和另外的一车游人打过雪仗。今日到此,生态园门前南侧,新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时值党的生日,作为一名在党近40年的老党员,本应献花瞻仰凭吊先烈,但事先不知,也只能“不知者不为过”了。想着如果山上能歘到野花,下山再来祭奠。但山上无花,生态园的花不能采,只好驻足以一颗虔诚之心凭吊敬仰。 曾经光秃秃的山坡,经过木垒县干部职工多年植树绿化,引水上山,现如今一片嫩绿,密不见土。 <p class="ql-block">看看这草地,就会使人心旷神怡。</p> 看这红刺长得多么旺盛。 <p class="ql-block">这草薹子,是平顶山人曾经打腰子捆麦捆,搓草绳拴牲口的好材料。</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苜蓿,长的多茂盛。清代平顶山曾是饲养贡马的优良牧区,很多农田都用于种植苜蓿。</p> <p class="ql-block">老冠,枝叶和康乃馨很像似,开花如同蒲公英种子(一个毛圆球),嫩的筋干可吃,小时候常欻了吃。</p> <p class="ql-block">虽然照壁山距离县城不远,但也难得上来一次,还是留个影。</p> 途中回望木垒县城景色 <p class="ql-block">以前上照壁山的盘山路,现在已废弃。</p> 生态团的上山之路,修的非常规整规矩。 来信息,先看看重要不重要, <p class="ql-block"> 上山之路的中部和顶端,建有纳凉观光赏景的亭子,亭子所建位置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极目无余。</p> <p class="ql-block">只是亭子尚未涂漆彩绘装饰。</p> 走完人工铺建路,前方凭经验选择前行。 <p class="ql-block"> 登顶成功,向南远眺,看到了我曾经生活、居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今年夏天雨水多,从平顶山旅游返回的游客说,平顶山的景色非常美。</p> 向北俯瞰木垒县城全貌。 <p class="ql-block"> 说登顶成功,也只能算捏住鼻子哄嘴。照壁山绵延几公里,有多个突兀的山峰山顶,木垒高山电视台处于中间最高的山峰。每个山峰间有鞍部地带,从一个山峰到另一个山峰行进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度。我们只是登上了从西向东第三个顶峰。</p> <p class="ql-block">据同学,水利专家麻永福的作品《雨水结缘》透露,解决木垒缺水的长远之计是将从额尔齐斯河引往三塘湖的水分流1亿立方到木垒注入龙王庙水库,滋润木垒大地,从根本上解决木垒缺水问题。</p> <p class="ql-block">如果引水成功,南闸北闸以及木垒绝大部分丘陵平原土地都将受益变为良田。</p> <p class="ql-block">看着眼前的红刺果果,忘不了小时候将红红的刺果摘回来,用针线穿起来当手链的情景。</p>